
思修论述题复习.doc
7页思修论述题复习第一章1、 联系实际,论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③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2、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存在和活动于具体的、基于特定历史的现实社会当中 ②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④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大学生应当如何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①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于进取4、 为什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5、 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价值的核心?(一)、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规定了人生的方向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的选择6、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关于人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第二章1、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2、 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一)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①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②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
(二)①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②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③理想信念提供前行动力 ④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3、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突然”的矛盾;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与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 结合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青年肩负的责任:①立志当高远 ②立志做大事 ③立志须躬行第三章1、中国精神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二)①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②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③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一)A、基本内涵: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B、时代要求: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二)①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①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②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③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①夯实创新基础 ②培养创新思维 ③投身创新实践)4、如何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①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③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第四章1、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扣好人生的扣子 ②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药增强价值观自信: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作用:第五章1、论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一)起源: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②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本质:①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②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③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2、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体,反对个人主义:①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与个人利益 ③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4、结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思考如何积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①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②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③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④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5、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一)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奋勇敢6、大学生如何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7、提升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第六章1、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2、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一)地位:①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③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二)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 ②人民主权原则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③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④民主集中原则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4、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②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③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④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5、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③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关系(既是权利,也是义务)7、如何理解公平正义法治思维:①法律至上 ②权力制约 ③权利保障 ④正当程序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①信仰法律 ②遵守法律 ③服从法律 ④维护法律9、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基本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二)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