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汉成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论文.doc
6页英汉成语比照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论文 英汉成语 比照比拟 文化 成语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比照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比照和比拟英汉成语、习语的异同,探究其在语言构造、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方面的表现,探讨英汉成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汉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具有丰富鲜明的文化色彩,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然而留学生学习成语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意在通过对英汉成语的比拟,了解英汉成语的差异,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汉语的“成语”和英语的idiom是不对等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中的idiom有两种含义: 1、aphrasewhichmeanssomethingdifferentfromthemeaningsoftheseparatewords; 2、thewayofexpressiontypicalofapersonorapeopleintheiruseoflanguage。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中提到的成语是汉语定义中狭义局部和英语中的第一种含义这里不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进展区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汉语学习者特指母语为英语或者精通英语的留学生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积淀,并有相对固定形式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英汉成语的比照研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从而使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从成语的出处、构造和表现形式、意义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在成语上的异同 (一)出处 英汉成语的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从几个和出处对英汉成语进展比照 1、生活方面 农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callaspadeaspade,汉语中“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农耕为主的文化,所以农业方面的成语相对多得多 航海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toclearthedecks等,汉语中“一帆风顺”、“同舟共济”等由于西方的航海业兴旺,而中国长期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中心,航海业并不兴旺,所以这方面的成语英语要比汉语多很多 商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talkshop,noneofmybusiness等,汉语中有“奇货可居”、“利欲熏心”等。
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商业方面的汉语成语大多含有贬义的`色彩 军事方面的成语:英语中toputupthesword,汉语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汉语中的相关成语大多和历史故事有关 2、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英语中的成语大量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腊罗马神话等;汉语中的成语多古代诗词歌赋,以及传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等 3、宗教中的成语英语中的这类成语主要《圣经》,如theforbiddenfruit,judas’skiss;汉语中的相关成语主要佛教,如“五体投地”、“回头是岸”等 通过对成语的比照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体相同,英汉成语在的几个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个的详细表现上那么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的分析方面,英汉成语表现为数量上的必然差异,这也是两种语言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价值观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宗教信仰对成语的影响是一个不可无视的方面 (二)构造和表现形式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遗传下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构造都相对稳定,一般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示的是独特的意义,用简单通俗的话表示深刻的道理。
两者的不同之处表达在详细的构造和表现形式上,从成语的外部特征来看,汉语中的成语多数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其中96%是四个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语而英语中的成语那么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构造相对灵活 (三)成语中表达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维方式等 汉语的四字格成语表达了汉民族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对对称之美的追求在这里得到了表达这不仅是指汉语成语的字数和构造,还指成语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且喜欢偶数,四字格的语言形式表达了汉民族“以偶为佳”的心理,以及汉语和汉文化庄重典雅的特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正统思想,使得由《论语》中演化而来的成语非常之多,这些成语表达了中国重视儒家思想的特质当然,根据上面提到的成语,还有一定数量的成语表达了中国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而在英国,航海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语是与航海业相关的,表达了当时丰富的航海文化;英国是西方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国家之一,故英语成语中有不少是《圣经》和基督教的另外,还有一些反响古时候中西方不同政治体制的成语英国历史上教皇和国王互相统治国家,彼此之间的权利争斗几乎没有停顿过,所以反响这种斗争的成语比比皆是,例如“thekingandpope”“kingshavelonghands”等,而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产生的相关成语有“为富不仁”“官官相卫”等。
英汉成语在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原因: (一)从成语的源头可以一窥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首先两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同的人民对世界认识的不同,从而使得成语的大不相同其次,宗教信仰也是成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督教对英语成语的影响,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导致了英汉成语的另一个显著差异再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语的产生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成语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汉民族整体思维方式在汉语中的表达是大量的对偶、对照、排比和反复等这在成语中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现汉语成语四字为主,字数和构造对称对偶,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 (三)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英语是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而语言中形合和意合差异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导致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是不可防止的一个局部一般来说,开始较多接触汉语成语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根底,因此可以通过比照教学的方法,对他们介绍相关的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甚至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
这也是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在专业汉语技能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成语,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分配和课堂节奏,因为一般来说,要把一个成语完全讲透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时候可以简单介绍与此相关的汉语文化知识,并提出相应的英语成语,不仅把语言和文化教学进展了简单的结合,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成语教学课程,以对成语教学进展更透彻深刻的讲解通过比照分析,学生掌握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1]陈菁.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中西“天人关系”的哲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xx年第3期. [2]连淑能.英汉比照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刘法公.汉语成语中数目词的汉英翻译比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xx年第12期. [4]刘俭.英汉成语比照的几个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