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doc
19页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分析)(DOC)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结构原理:跟着核电荷数递加,大部分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次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结构原理能级交织:由结构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 4s轨道,后进入 3d轨道,这类现象叫能级交织说明:结构原理其实不是说 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质上 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次序填补电子能够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按照结构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 低原理3)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轨道里最多只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 ,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一样轨道(能量同样)时,老是优先独自占有一个轨道,并且自/旋方向同样,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比方,p3的轨道式为↑ ↑ ↑ ,而不是↑↓ ↑ 洪特规则特例:当 p、d、f轨道填补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固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固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 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 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示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比如K:1s22s22p63s23p64s1②为了防止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罕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罕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比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其余为ns2np6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1个s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因此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余周期不一样。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括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必定所有是能量同样的能级,而是能量邻近的能级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0依据核外电子排布①分区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色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点如:某元素的外头电子排布为 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 p区,为第四周期Ⅵ A族元素即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 (副族与第Ⅷ族)的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 (镧系、锕系除外 )三、元素周期律1、电离能、电负性(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掉 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掉1个电子转变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简单失掉 1个电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 碱金属(或第ⅠA族)第一电离能最小, 罕有气体(或0族)第一电离能最大, 从左到右整体呈现增大趋向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第一电离能渐渐减小同一原子的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要大(2)元素的电负性用来描绘不一样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以氟的电负性为 4.0,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也能够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界限的 “类金属”的电负性在 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3)电负性的应用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②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界限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③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开朗;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开朗④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渐渐减小2、原子结构与元生性质的递变规律3、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像的,如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原子结构考察点一 能层、能级、结构原理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渐渐减小B.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挨次增加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地区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地区运动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 n(n为能层序数)分析同一原子中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离核越远,A、C项均错误;在同一能级中,其轨道数是必定的,不论其在哪一能层中,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3d轨道的能量小于4s轨道的能量D.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渐渐减小分析 A项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能级上,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正确;B项中3p2表示3p能级上填补2个电子,错误;C项中因为能级交织,3d轨道的能量大于4s轨道的能量,错误;D项,同一原子中电子层数越大,能量也就越高,离核越远,故 2p、3p、4p电子的能量增大,错误;应选 A答案 A3.比较以下多电子原子的能级的能量高低(1)2s____3s (2)2s____3d(3)3p____3s (4)4f____6f分析 同样能层上不一样能级的能量高低: ns
答案 B5.铁是常有金属,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原子序数为 26,则Fe2+的结构表示图为 ( )A. B.C. D.分析 依据轨道能量次序图,电子第一进入能量低的原子轨道,铁原子中的电子在填满K层和L层及3s、3p原子轨道后,接着在 4s原子轨道上填2个电子,而后在3d原子轨道上填6个电子,则铁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即铁原子的结构表示图是 从Fe―→Fe2+,Fe原子第一失掉的是最外层 4s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而不是失掉3d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因此, Fe2+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Fe2+的结构表示图为 最外层不超出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出 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出 32个电子”是针对原子而言的,不合用于离子答案 C6.写出拥有以下电子排布的原子的核电荷数、名称、元素符号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地点1)1s22s22p63s23p4;(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2;(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1分析 本题的打破口是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依据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确立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地点。
答案 (1)核电荷数16 硫 S 第三周期ⅥA族(2)核电荷数38 锶 Sr 第五周期ⅡA族(3)核电荷数55 铯 Cs 第六周期ⅠA族考察点三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以下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 ( )① 1s12s1②1s22s12p1③1s22s22p63s2④1s22s22p63s23p1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 依据结构原理,核外电子的排布老是第一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当能量较低轨道填满后再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此时整个原子能量最低,处于基态①中1s轨道未填满就进入 2s轨道属于激发态,②中 2s轨道未填满就进入2p轨道也属于激发态只有③④属于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答案 D8.以下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同样笼盖在原子核四周,故称电子云B.s能级原子轨道呈球形,处于该轨道上的电子只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原子轨道呈哑铃状,跟着能层的增添, 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加D.p能级原子轨道与 s能级原子轨道的均匀半径都随能层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某一地区出现的概率,故 A项错误;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概率为 90%的电子云空间,不过表示电子在这一空间地区内出现的时机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