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woxinch****an2018
  • 文档编号:39294569
  • 上传时间:2018-05-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4M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结构新探社会结构新探一、关于一、关于““经济经济””范畴的理解范畴的理解1、生产力不属于“经济”范畴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占主要地位)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生产力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它不属于经济范畴只有生产关系才是经济范畴马克思:“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108,人民出版社,1972)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还有精彩的论述:“机器不是经济范畴,正象拖犁的健牛不是经济范畴一样现代运用机器一事是我们的现代经济制度的关系之一,但是利用机器的方式和机器本身完全是两回事火药无论是用来伤害一个人,或者是用来给这个人医治创伤,它终究还是火药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4P、324 )“机器正象拖犁的牛一样,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才是经济范畴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127—128)“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象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共同生产的条件,当然依照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上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362—363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 “总之,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资本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商品”不是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是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以上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362—363,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既然生产力不属于“经济”范畴,我们为什么还要在研究社会经济结构的时候研究生产力呢?因为它是生产关系赖以建立起来的物质基础,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能力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因此,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首先考察生产力的构成、性质、作用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2、经济范畴是指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三,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社会经济结构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从而为人类历史中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划分提供了客观标准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并且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

      二)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1、阶级的产生:经济原因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极不发达与极其发达的社会生产:无阶级;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社会生产:有阶级2、阶级的实质:经济地位不同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政治结构的要素及其功能社会的政治结构就其内容来说就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人们政治生活的产物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1、政治结构的要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以及选举制度、人们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各项制度等政治法律设施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指与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联系着的政党组织和社团组织等政党:政党:是一定阶级、集团或阶层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期待、掌握或影响政权的一种政治组织,尤其是执政党,能直接影响着政治结构功能的发挥2、政治结构的功能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反作用于经济,发挥着积极组织和保护社会经济生活的职能:1)政治由经济决定并为其服务任何一个阶级,要经济上取得统治地位,就必须同时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

      2)政治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经济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路线、纲领和一系列的政治行动来实现的3)一切政治斗争的根源在于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政治体制改革最终是为了发展经济二)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在社会形成的自我控制的系统中,政治结构是该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国家政权是其控制中心国家政权正是通过复杂的信息网络,把整个政治结构变为控制社会的结构,并通过这一结构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控制1、国家的产生和本质1)关于国家起源的种种观点:A A、君权神授论、君权神授论B B、、““道德外化道德外化””论论C C、、““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论2)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是国家的阶级根源 阶级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基础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分工的复杂化、对奴隶的镇压是国家产生的必然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脱离使国家的产生具备了可能性社会根源:国家的产生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密切相关,这是国家产生的一般社会根源3)国家的本质:国家作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关,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上层建筑。

      4)国体和政体※政体之君主立宪制※政体之共和制政体之人民代表大会制 C、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同一政体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国体2、国家的职能1)对内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社会管理:以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为主要内容,即调整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使相应的社会关系和矛盾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经济建设:2 2)对外职能)对外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际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3、国家的消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同阶级一样,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逐渐消亡三、文化与文明三、文化与文明(一)对“文化”范畴的理解1、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即专指精神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其成果除精神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的事物我们是从狭义来使用文化概念,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的文化。

      2、文化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社会意识形态根据其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可分为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等具体形态社会意识各形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完整的文化结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法律思想: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法的关系、法律制度、规范和设施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政治法律思想是特定社会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其作用带有强制性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政治法律思想处于核心地位艺术: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现作者审美评价的一种意识形态艺术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阶级倾向性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和法律都是为维护特定社会秩序而对人们行为进行调节的社会规范准则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具有层次性,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阶级性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的、虚幻的反映是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态。

      总体上说,宗教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其应持慎重态度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所谓领域发展的具体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在于反映客观世界,揭示对象的本来面目,它不包含价值评价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作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活动,科学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抽象、最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比其他意识形态更完整地表明人们对世界、社会和人生及其本质的总体认识,处于人类知识的最高层,并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二)社会文化结构的特性社会文化作为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观念系统,同政治系统一样都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社会文化同时还反映社会的政治生活;但社会观念系统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它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特性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1)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内容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意识的内容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意识的阶级属性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社会意识的阶级性来源于社会存在的阶级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有赖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而另一方面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可能暂时落后或超越社会实际生活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在横向层面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它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在纵向层面上,社会意识必然会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成果,社会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4)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推动作用;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三)社会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特点第一,具有“人化”的形式第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第三,具有多样性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2、文化的功能1)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社会历史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形态终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社会意识形态2)能动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功能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评判上:肯定:维护与自己相应的经济、政治形态。

      否定:抵御或反驳与自己对立的意识形态维护功能维护功能批判功能外部批判(反驳)内部批判(自我批判)3)调控社会主体活动功能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意识形态通过对个体、群体、社会各个层次的引导,控制、调节人们的活动确定目标 制定计划、方案 评判实施结果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的社会功能:从社会结构看文化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从社会进步角度看文化具有承载、传递文明的功能;从认识角度看文化具有认知功能;从育人角度看文化具有教化功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