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武陟第一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36514207
  • 上传时间:2022-0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6.4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武陟第一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

      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1.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B.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C.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D.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B.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C.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D.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B.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D.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参考答案:1.A  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项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由低到高”错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   “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2.B  “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3.B  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质论陶东风“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

      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

      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B 项“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C项 “对等地位”错。

      D项不是“中外文论”而是“传统文论”2.答案: C     解析:A项原文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项原文是“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念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D项“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3.答案:B     解析:目的有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信任余显斌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蛋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呱叽呱叽吃起来半只鸡吃完,它小小的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金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岸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