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园林简介.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43777960
  • 上传时间:2023-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M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醉白池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的旅游胜地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公园面积七十六亩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古迹甚多松江醉白池位于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占地5公顷,与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也是五大园林中是最古老的园林现醉白池已被扩建为为公园,其中现存园林部分为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在明代旧园遗址上所辟建   醉白池历经300余年,至今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风貌,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园林布局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园内古木葱笼,亭台密布,古迹甚多,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十鹿九回头”石刻、《赤壁赋》真迹石刻、《难得糊涂》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醉白池是上海地区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

      到了明朝末年,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四面厅”、“疑航”等建筑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以七百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醉白池得名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园名意思是说,这是陆机、陆云家乡的名园因为陆机曾有诗说“仿佛谷水阳”,说自己的家乡在谷水之阳朱之纯是以名人名句来命名宅园的历代在“谷阳园”的基础上都有所扩建到了明朝末年,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四面厅”、“疑航”等建筑,并团结了当时一批文人在此处吟诗作赋,咏解不断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为什么叫它“醉白池”呢?有虚实二名来源   主人将园建好时心里想,如果大诗仙李白再世,来此悠游,一定会被池上景物所迷醉、会被池旁园林所陶醉。

      所以就将池上园林叫“醉白池”吧!他具体又想到,宋代有个当过大官的诗人韩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十分迷醉,曾在故乡河南安阳建筑了一座古典厅堂名叫“醉白堂”,顾大申也非常崇拜白居易,也常常陶醉在白居易的诗的优美意境中,于是也仿效韩琦的做法,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醉白池’”醉白池”这个名字新颖别致,含义深湛,意境优美,令人神往几经兴废,几经劫难,醉白池终于迎来了生气勃勃的春天   经过几次整修与扩建之后,如今的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而今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赤壁赋》真迹石 / 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今天的醉白池,古木参天,怪石磷峋,楼台亭谢相连,曲径回廊相接,古朴清雅,闻名江南她正以绰约的丰姿,优美的风韵,亭亭玉立在云间胜境,深得中外游客的赞赏园林艺术·棕树林荫道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驰名江南。

      全园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外园是新建的,内园是原有的从人民南路西大门进园,迎面是一座大型砖刻照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醉白池的风光景点沿着两排悬铃木(法国二球梧桐)和棕树林荫道向东行,途中可见一座崭新的院宅,那就是迁建不久的清代雕花厅再向前是一座拱形石桥,石桥底有一对茅亭,上桥可纵观南北开阔的荷花池夏秋之际,湖中荷花盛开,清香扑鼻荷花池上有曲尺形长廊和鹤亭过桥穿过杉树林,由西边廊屋可进入内园,这就是醉白池景色的精华所在·云墙和楼阁  内园占地数亩,庭院相接,亭台错落,长廊回环,清泓秀矗中间一座长方形水池,池周怪石林立,用我国明代见石不露土的手法叠成,精莹剔透,富有诗意外围则置有长廊、云墙和楼阁,高低错落,迤逦相连;花圃水榭,石桥漏窗,小巧玲珑堂、轩、亭、舫、榭、池组成了主体建筑群,有池上草堂、玉兰院、雕花厅、四面厅、束鹿苑、卧树轩等十景池上草堂”横跨水池之上,堂正中挂有一块“醉白池”匾额,屋檐前乔木参天,窗北翠竹一片,屋下碧波荡漾,在此小憩十分幽雅堂屋东面是一座四面厅,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池北有棵大香樟,树干二、三人围抱粗,树龄已有300余年池西有大冬青三棵,挺拔雄伟,依俯池面。

      池东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后院还有金桂、银桂·亭子  水池四周走廊宽狭有度,檐下装饰细巧素雅水池四周还有不少精雅细刻的亭子:东南有大湖亭,东北有小湖亭,西南有六角亭,游客可在此凭栏观池赏鱼,和亭榭古木的倒影,别有一番情趣黄之隽诗记:“小憩桐阴坐曲廊,一规镜槛绿泱泱鱼跳密藻深无影,燕掠平芜静有香池东北还有一座船屋,名叫“疑肪”也是颇有特色的古建筑长廊间隙花圃中植有冬梅、夏蕉、春牡丹、秋桂花,左右顾盼,处处生景石刻碑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石刻碑碣较多,这是该园的特色之一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云间邦彦画像》石刻,共二十八块(一说为三十块),镌刻着松江府属各县从元到清初乡贤名士九十一人的画像和赞词,刻画甚工,其中不少是人们所熟知的,如董其昌、徐阶、夏允彝、夏完淳、陈子龙等此系清乾隆松江人徐璋所绘,后来散失了一部分,由画家改琦补绘,刻于石上,得以保留至今 烟雨楼烟雨楼正楼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于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 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遗址现无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 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烟雨楼在湖心小岛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才形成现在的格局烟雨楼--- “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建筑特点烟雨楼重檐飞翼,典雅古朴楼周围亭阁、长廊、假山、花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湖中有池,岛中有堤,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风格   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岛,次年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

      现楼为1918年重建,素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景色著称于世取名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楼四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入口处为清晖堂,门外北侧墙上嵌有“烟雨楼”石碑堂后和烟雨楼正楼东南侧各有一座乾隆帝题诗的“御碑亭”清晖堂两侧左为“菱香水榭”,右为“菰云簃”走廊右有宝梅亭,内有清代名将彭玉麟画的梅花碑两块烟雨楼正楼高约20 米,面积640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气势非凡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亦为董必武所书楼中还有许多石刻,其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题刻,元代吴镇竹画刻石,近代吴昌硕所书的墓志铭碑刻等较为著名烟雨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廊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   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湖心岛东南岸,停泊着一只中型游舫,按当年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舫重建·小灌洲  为南湖东北部小岛,与烟雨楼南北相望,俗称小南湖清康年间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分水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

      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供祀仓颉祠南 “舞蛟石”为江南名石,又名“蛇蟠石”,历代文献屡有记载.古人赞美此石“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相传为唐代故物,一说是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石上刻有篆书“舞姣”二字,传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奴所书曲水园曲水园位于上海市郊青浦区青浦镇城中东路东端,公园路西端,东临盈江,西依城隍庙(今之青浦区博物馆)园初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原为邑庙(城隍庙)的附属园林,曾名灵园,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曲水园与上海市内的豫园、南翔古猗园、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齐名,为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水园整体坐北朝南,占地约三十亩(1.82公顷),其中水体占15%,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全园共有二十四景,园中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誉,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造园手法曲水园起因于寺庙,所以在建筑布局上较为规则,坐北朝南。

      全园景物以凝和堂为中心,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横向一轴三堂,是园林中少见的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景色诱人纵向也以凝和堂为轴,前堂后房(前:凝和堂,后:清籁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为体(山:大假山小飞来峰,二池:荷花池、睡莲池)   园景的布局是以湖区为中心,各个景区皆环湖而营,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南面为各自成园的花神堂、凝和堂,北侧为儿童游乐区,西侧为古建筑群有觉堂、得月轩区,东面则以绿化为主的植物景观区环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园必绕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曲水园以幽雅著称,建筑保持园林特色,厅堂都为青瓦墙,青砖构成门,皆是拱门、圆门或长方门亭台之顶皆有观象物,或葫芦顶或花瓮顶等装饰讲究植物以竹为主,有紫竹、慈孝竹、刚竹、凤尾竹等,遍及满园路多为石板路,曲径通幽,错综有致山有壁、立峰等余脉绵绵,石则嶙峋,似羊、似如意,千姿百态布局精致含蓄并于轴线,具有园林艺术个性曲水园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园地三十亩,水体占15%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誉。

      南浔小莲庄 位于浙江湖州市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刘承干于1924年落成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颍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面积17399平方米原为刘氏归榇暂殡寓园,从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