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藻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doc
4页高中生物《藻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过程与方法】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难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 播放影片资料:①地球的森林生态系统;②具有代表性的海洋中的藻类植物;③乡村古井旁的苔藓类和蕨类;④千奇百怪的种子植物世界 (学生观看影片资料,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播放影片后提出问题:“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展示本课题目和教学目标 (学生看书并思考,初步建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分组活动 实验探究 (1) 简单介绍植物分类和分类的依据、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分组活动准备:① 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② 给每小组分发一份植物标本;③利用展示平台和多媒体简单介绍植物标本的种名学生组建探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各小组长领取植物标本和辅助材料④组织学生设计表格,每个小组各设计两个表格 要求:①第一个表格包括种名(藻类、苔藓和蕨类)和代表植物等项目;②第二个表格包括种名(藻类、苔藓和蕨类)、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和意义等项目 (3) 分组开展探究: 1)组织学生探究;用多媒体展示并描述要求;①将植物标本归为三类,藻类、苔藓和蕨类,并填写表格;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类;③植物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并结合书本知识完成表格;③1,2组完成藻类一栏; 3,4组完成苔藓一栏; 5,6组完成蕨类一栏。
2)教师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归类和观察等探究的方法 8.3 表达交流 知识建构:①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重点突破孢子与种子的差异,多媒体展示表格内容(见板书一)②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质疑提问(教师辅助解答)拓展创新,规律探究:①介绍三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藻类→苔藓→蕨类,分别引导学生比较三类植物生活环境关系,发现什么规律?②比较形态结构关系,发现什么规律? (提示:由水中到陆地,某些器官或组织由无到有等方面考虑)归纳总结,情感渗透:教师和学生一起系统总结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进化规律;②组织学生举例说明三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和在自然界中的意义;③教师点评补充检测反馈 引导发展 (1) 课本P82 :1 、2 、3 、4、5题 了解各组学生作业情况,在个别的基础上,作集体评讲,指导规律方法技巧 (学生课后选题自主活动,写课外创新活动方案和调查报告,提交教师参加学校创新大赛成果评选 (2) 提供学生课外探究参考课题: 课后设计一个“调查或研究社区藻类或苔藓或蕨类植物的活动方案”,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或研究报告,并提交过程材料 (巩固运用知识,学生个性发展,达到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更重将来的目的。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