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短评、述评、专栏评论.ppt
35页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短评、述评、专栏评论短评、述评、专栏评论第一节短评、编者按与“配”评论一、短评短评1 1、什么是短评、什么是短评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不超过1000字署名代表个人不署名代表编辑部(1)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2)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者编辑认为最值得突出的东西,加以强调和发挥2、特点o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往往以新闻报道或社会现象为依托,以新闻事实为理论根据,开门见山,一事一议3、应用范围(1)为典型报道配发短评;(2)另外三种情况下配发短评:按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显著性而言,不必要用社论的形式;社论已就某个问题作了总的阐述,但是觉得应该就某个侧面、某一点,再进行一些探讨;问题有了新的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情况结合实际再进一步发挥,都比较适宜采用短评;(3)某种新的思想,新的观点,需要及时在群众中传播,也常常采用短评的形式;(4)对某种时弊、倾向性问题或群众中的疑虑问题,需要及时针砭与解答4、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1)立论要具体,选题要集中;(2)问题要抓紧,角度要新颖;(3)善于就实论虚,叙事出理。
二、编者按1、编者按的含义与作用o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比较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o特点:“立片言以居要”画龙点睛2、类型o编者按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类1)政论性按语一般包括四种情况: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即使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政策界限;满腔热情地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编者按要及时抓住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代表编辑部讲话;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再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强化报道的说服力2)说明性按语o说明性按语旨在帮助读者便于理解新闻报道,补充说明一些情况,交代一些背景3、编者按的主要形式(1)文前按语:最常用、地位最重要的编者按;居于文章之前2)文中按语:插入文中,表上括号(3)编后三、“配”评论o指为配合某一特定的新闻报道而撰写的言论。
依托新闻报道配评论的好处:有助于受众获得对新闻报道的立体化的认识;有助于编者主动及时地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意见,表明看法,可以使片面中心突出,形式多样,既有大方向,又新鲜活泼,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有助于新闻评论本身的写作配”评论的注意事项:即依托报道又深化报道;既要讲条件又要看需要第二节述评一、什么是述评述评:(记者述评、新闻述评、述评新闻),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述评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一启迪和引导,显示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案例:o2013年6月9日新华网述评韩国电力供应为何频频告急韩国电力供应为何频频告急o6月7日上午,韩国电力交易所再次发出了电力供应一级警报这是该所本周以来第4次、今年以来第5次发出电力供应警报,其中6月5日发出的是二级警报据了解,韩国的电力供应警报共分四级,一级警报是指全国用电量增加,导致储备电量下降到500万千瓦以下400万千瓦以上的水平二级警报则意味着储备电量下降到400万千瓦以下300万千瓦以上。
如果储备电量下降到100万千瓦以下,就要发出最危急的四级警报o盛夏用电高峰来临之前,韩国电力供应频发警报显得很不寻常今年接连发出的这几次警报固然与高温天气导致电力消费增加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韩国的电力供应系统出了问题截至目前,韩国拥有的23座核电反应堆中有10座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使得韩国的发电能力较往年大幅下降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份,23座核电反应堆的发电量为4785.8万MWh(兆瓦时),发电利用率仅为79.16%,远远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问题是,这种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善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供电紧张局面,韩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要求耗电多的大企业今年必须减少15%的用电量,并号召全民展开节电活动o韩国的核电反应堆为何会出现如此高的停工率?说起来令人难以相信导致停工的直接原因是一些不合格的零部件这些劣质零部件之所以能够进入核电站,完全是因为采购过程中的腐败所致去年以来,韩国的核电反应堆不断出现运行故障,政府为安全起见,对相关反应堆相继采取了关停检查措施今年5月28日,政府又发现一家电缆制造企业2008年曾通过伪造合格证的手法向在建核电站提供了电缆,政府于是紧急下令关停了3座反应堆,并且推迟其他在检反应堆的重启时间,这使得停工的反应堆多达10座,严重影响了韩国的核电生产。
o核电站建设是个非常庞杂的工程据韩国媒体报道,建设一座核电反应堆需要300多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供货商多达2000多个,其监管难度可想而知在采购和供货过程中,违法腐败现象屡屡发生据去年11月韩国核电安全委员会的监察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韩国核电建设采购的零部件中有10900多个涉嫌伪造质量合格证书o这些不良零部件的混入给韩国核电站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从长远看,这些隐患不仅会给韩国的电力供应带来混乱,也不排除导致危害国民生命安全重大事故的可能性韩国总统朴槿惠6月3日在总统府会议上专门就此事发表意见,称“决不饶恕以一己之私而损害国民生命安全的行为,对于核电腐败要迅速彻查,切断核电建设中的腐败链条据报道,韩国检方已经将协助电缆企业伪造合格证书的质检机构负责人逮捕归案并开始审查,检方决心以此为契机严惩核电领域的违法腐败现象尽管如此,韩国舆论对于核电站的安全仍然忧心忡忡,毕竟抓几个腐败分子容易,要查清核电反应堆的安全隐患所在却非常困难但愿韩国政府亡羊补牢的措施能够尽快见效,也希望韩国的教训能给世人敲响警钟案例:o2013年6月8日新华网述评世界文化遗产应成为“中国梦”的名片世界文化遗产应成为“中国梦”的名片o长城、紫禁城、熊猫和功夫大概是世界上最通行的中国“名片”;从好莱坞明星、外国元首到普通外国游客,长城和故宫这样世界闻名的文化地标可能是他们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o今年的头个月,作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就接待了多位重要外宾,包括法国总统、冰岛总理等根据故宫所做的调查,左右的游客是外国人o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故宫博物院应当成为值得国人骄傲的文化典范,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o自年首批项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目前中国共有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项世界文化遗产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说:“这些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卓著,走在发展中国家前列,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有了更多话语权o与此同时,置于国家保护下的文化遗址数量也迅速增加刚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加了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达到了处o然而,数量增加并不总是好消息大多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成为旅游热点游人如织”正挑战这些古迹的承载能力o根据北京市政协的调研,年“十一黄金周”八达岭长城日客流量高达万人次去年故宫参观人数突破历史最高的万人次,同比增长o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就包括丽江古城、故宫、颐和园在内的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表达过忧虑也提出过改进意见o尽管文化遗产与旅游和商业结合很常见,也有益于可持续地保护和传承,但是过度追求文化遗产的经济效应却使保护进入歧途,甚至带来灾难。
o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表达了他的忧虑过去遗产保护缺钱,现在,在一些地方,钱却成为遗产保护的灾难把古旧的真文物修成了非常光鲜的假古董人才队伍跟不上,文物保护、维修理念跟不上o近年来,费巨资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或借申遗之名寻求商业开发利益的争议事件多有发生o杜晓帆认为,最大问题在如何认识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在哲学层面上思考少了,而对现实的、利益的考虑多了,在面临自己的文化遗产时,就会时常在操作中出现违背核心价值的问题o去年,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努力民族复兴除了国力强盛之外,也包含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真正树立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o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正是文化认同的基础,而如何对待这些著名的中国“名片”更将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识o“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几乎涵盖了世界其他国家很难遇到的各种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希望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努力,摸索出好的方法、理念,为世界发展中国家遗产保护作出更大贡献杜晓帆说二、述评的特点和长处1、特点o夹叙夹议,边述边评,往往再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表一些必要的议论,鲜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借以揭示新闻的本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本身的意义。
2、长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问题,更有针对性;从点和面的结合上说明问题,更有普遍性;用有述有评述评结合的方法论证问题,更有灵活性三、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1、写好由头,巧用背景;2、夹叙夹议,虚实结合常用的表现手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总括论点,以虚带实;逻辑论证,丝丝入扣第三节专栏评论o一、专栏评论o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大至国家大事,小至油盐酱醋衣食住行,都可以议论案例:o中青评论o2013年6月7日o捍卫高考公平就是捍卫中国梦捍卫高考公平就是捍卫中国梦o又到高考!年年岁岁相似,今年并无不同o不同的面孔却同样青春朝气、怀着同样梦想的新一代年轻学子,走进了决定他们未来的考场实际上,高考是他们的集体成人礼虽然高考公平是一个充满陈词滥调的老问题,但在“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的背景下,人们在畅谈自己中国梦的时候,高考公平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味,也让今年的高考有了更引人注目之处o人们热切的目光关注着高考,很多资源都凝聚到高考事务上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社会,全民动员,甚至到了“驱赶考场边的鸟儿,避免鸟鸣影响考生发挥”这种过度护考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呵护的就是公平没有什么比公平更让国人渴求,所以,高考梦,就是公平梦。
也因此,捍卫高考公平,就是捍卫我们的中国梦o虽然一考定终身的单一体制正在被打破,自主招生渐入佳境;多元的社会提供的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高考并非是向上流动的惟一通道但不得不说,高考仍然是底层人向上流动、社会阶层打破固化的最重要途径,是多数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最主要通道所以,全民关注高考,不只是家有考生,不只是寻找一种集体记忆从而向自己的青春致敬,更是集体表达那种对公平的渴求和梦想的想像o不得不说到中国梦,不同的人对这个充满想像力的词可能有不同的阐释,人们的梦想是不一样的,但正如人生的轨迹有很多交集一样,中国梦也是有交集的一个最常见也最朴素的中国梦故事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从此走出乡村进入另一个世界,又经过奋斗找到好的工作,创造了自己的人生辉煌,成为年轻人的榜样,让很多跟自己一样出身的年轻人有了梦想这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静态想像,而是公平的社会流动中一代人对下代人动态的示范和激励不只是底层人向上流动的成功故事,最重要的是这种故事和成功可以复制o可复制,才能成为贴上国家标签、打上集体印记的“中国梦”o一个人成功,只能叫神话;只有一个成功的故事里有了制度化元素时,才可以复制,才能成为别人的梦想。
而中国故事里的制度化元素就是“高考”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高考,就没有公平,也就没有中国梦高考是一个造梦机中国梦”一语风行,就是一个个经由高考从山沟里飞出来的凤凰们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