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教育)寻求真知的过程.ppt
23页第六课 注重实践寻求真知 鹤庆县第一中学政治组:李荣 复习: 1、实践的定义 2、实践的三个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四 个方面? 学习要求: 1、理解:真理的含义 2、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 的 3、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 性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例题1 v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 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 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v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v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v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v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v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错误反映 (3)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什么? 客观性 (4)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1、真理是客观的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 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 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注意: 1、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会受到权利、地位、金 钱的影响如黑板是黑的,它不会说习近平来了 ,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 2、这里所讲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容, 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对象角度来讲的因此,真 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3、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4、正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说真 理面前人人平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v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 新的转化,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v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 和主攻方向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同时期的表述 v1956年党的八大: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v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我国所需要解 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v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地的实际 .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时的实际 . v结论: v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 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v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 免的 v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 对待错误 思考: 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 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呢?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条件的限制) (①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会受到主观(?)与客观(?)的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 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我们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认识还会发展吗? 为什么?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主体(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世代延续 ——不断发展 人类认 识无限 发 展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 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3) 认识具有上升性(真 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 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 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没有止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重 要 贡 献 继 承 性 创 新 性 时 代 性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回答 时代 主题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真理都是具体的 (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例题2 v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 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 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 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 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 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v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v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v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v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 程 v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例题3 v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 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 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 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v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v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v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v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 限性 v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例题4 v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三个“零增长”; 日本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 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v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v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 v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 真理性认识 v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A 判断题: 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2、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 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4、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 5、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 式的循环运动 √ 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