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13607407
  • 上传时间:2019-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读《社会学(第五版)》有感第一部分:引言自从1974年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首次提出“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概念以来,无论学者还是政府部门,“社会排斥”已经变成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是正如牛津大学纽费尔德(Nuffield)学院院长托尼•阿特金森一再提示学者们那样:虽然人们逐渐广泛使用“社会排斥”,但仍然不清楚它的准确含义这说明了一个现状:人们广泛关注社会排斥,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权威的理论体系吉登斯(Giddens)也是众多关注这一理论的学者之一,199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吉登斯为该院院长)成立了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社会排斥分析中心该中心是全球最权威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中心之一第二部分: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吉登斯的《社会学(第五版)》是一本教材性的书籍,书中介绍社会排斥理论的部分不是很多,只占了一章节由于是教材的缘故,他在介绍这一理论时力求客观,因此这本书中社会排斥理论不仅仅是吉登斯自己的观点,还部分引用了其他学者的意见《社会学》对社会排斥的介绍分为五个部分:(一)对社会排斥的定义;(二)社会排斥的维度;(三)社会排斥的实例;(四)犯罪与社会排斥;(五)上层社会的社会排斥。

      一)社会排斥的概念1.吉登斯指出,“社会排斥”是社会学领域的学者首先提出来的,现在已被政治家所接受(例如英国政府设有社会排斥部;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排斥概念被欧洲委员会所采纳并作为其形成社会政策的核心)社会排斥”指的是造成新的不平等的根源,是指通过某些方式有可能阻隔个体全面参与社会2.社会排斥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体的行动与责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在塑造人们所处的环境时所起的作用3.社会排斥的概念比“底层阶级理论”更宽泛,它不单指状态,其优越的地方在于强调了动态过程,强调了排斥的动力机制二)社会排斥的维度吉登斯根据戈登及其同事所做的“英国的贫困与社会排斥”调查,区分出了“社会排斥”的四个维度:1.贫困,但是吉登斯认为“社会排斥理论”比“贫困”更宽泛,它关心的是一系列妨碍个体或群体拥有对人口中大多数人开放的机会的广泛因素2.劳动力市场排斥,吉登斯认为劳动力市场排斥可以导致其他形式的社会排斥,比如社会关系排斥(因为劳动力市场也是发生社会关系的重要领域)同时,他也指出,不能认为在劳动力市场的不活跃就等于被“排斥”(例如,学生,退休者,从事自家家务活动人)3.服务排斥,是指缺乏获得基本服务的渠道,包括在家中(例如缺乏水电供应)和在家外(例如获取交通、购物或金融服务的渠道)。

      服务排斥的对象可能是个体排斥(一个人因负担不起而无法享受某项服务),也可能是集体排斥(整个社区无法享用一项服务)英国的贫困与社会排斥” 调查发现,英国的服务排斥领域很广泛且感受到排斥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也比较大4.社会关系排斥,其表现有五个方面:第一,个体没有能力参与日常的社会活动(比如消遣娱乐,休闲度假);第二,如果与亲朋相隔绝,也是被社会关系排斥;第三,在必要时缺乏实际上的情感上的支持(比如在心情抑郁时无人倾诉,在面临重大事情时无人商量);第四,缺乏公民参与,这是社会关系排斥的最先体现出来的(包括投票等);第五,部分人自己离群索居,也是社会关系排斥三)社会排斥的实例吉登斯指出,社会学家研究了很多种形式,包括住房、教育、劳动力市场、犯罪、年轻人和老年人等,吉登斯介绍了已经在英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引起注意的三种社会排斥:1.住房与住区,社会排斥的本质可以在住房方面清楚地表现出来处于劣势的个体选择理想住房的机会被排斥,同样,整个社区也可能被排斥在安全、环境状况及公共设施的便利性而言,各住区之间的差异相当大在受到剥夺的社区,人们比较难以克服排斥,难以采取措施更加充分的参与社会2.农村地区,在城市被认为是积极健康生活所必须的医院、学校、政府服务可以就近得到,但是农村地区获得这些服务的机会很有限。

      而交通服务是影响农村排斥的最大因素之一3.无家可归,这是一种最极端的排斥形式,无家可归者是街头暴力的受害者,且被法律和警察保护所排斥吉登斯认为,最容易沦为无家可归者的人,是那些来自较低层阶级的人,长期失业是一个重要原因,与亲朋好友关系断裂也是一个影响但是社会学上对于这类排斥产生的原因和应对办法的争议也最大:①为无家可归者辩护的人认为,需要采取一种更为长远的思路解决问题,比如提供咨询、中介、职业培训及交友扶助计划等;②许多慈善团体反对终止短期措施,比如提供睡袋和保暖衣物等;③英国政府部门认为这是“花钱把问题留在那里”;④而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提供合适的住房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⑤少部分人强调这个问题与个人的情况高度相关四)犯罪与社会排斥吉登斯认为,犯罪与社会排斥存在密切的关联,现代社会有一种趋势:背离“包容性”的目标,转而趋向承认甚至助长某些对公民排斥的制度吉登斯认同美国社会学家埃利奥特•柯里的看法,即犯罪的增加与社会排斥存在着几种主要关联:第一,知识经济的兴起,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及政府政策的变化,这造成了贫困的增加;第二,许多问题社区(流动人口增加,房价过高,社区凝聚力减弱)可以感受到社会排斥的加强;第三,经济剥夺和社群分裂给家庭生活造成了压力;第四,国家“削减”了许多可能“重新融合”社会排斥者的计划(例如儿童早期干预,心理保健等);第五,遭受“社会排斥”的人群避开合法渠道而采用非法的手段变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平。

      五)上层社会排斥吉登斯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排斥现象都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身上,现在正出现“上层社会排斥“的新动向,指的是位于社会顶层的少部分人由于自身的财富、影响力和社会联系,主动退出参与主流制度的现象上层社会排斥的形式有许多,比如,富人选择私人服务,从而完全退出公立教育和保健服务领域;富人住区与其他部分相隔绝;通过私人顾问的帮助,可以大幅减少纳税等他认为,上层社会排斥和底层社会排斥一样,破坏了社会的团结,不利于社会的整合凝聚第三部分:对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的思考(一)吉登斯社会排斥理论的创新点,吉登斯在该书中对社会排斥理论进行阐述的闪光点主要有三个:1.吉登斯指出社会排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社会排斥的动力机制这就提示人们在研究社会排斥时要把握其产生的原因、过程、造成的后果等,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排斥提供了新的思路2. 社会排斥呈马太效应特征,即对下层社会来说,在经济上被排斥也意味着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会产生连带排斥反应,因此,这将意味着缓解乃至根本解决对下层社会的社会排斥问题并非易事3.吉登斯创造性的提出了存在与下层社会排斥相对应的上层社会排斥现象排斥性这一概念所涉及的是把属于某些群体的人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的机制。

      因此,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都有可能被社会排斥,社会地位高的人和社会地位低的人都可能位于社会排斥的不同向度上即在当代社会中,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排斥类型:一种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排斥,将他们排除在社会提供的主流机会之外;另一种是社会上层人土的自愿排斥,也就是所谓的“精英的反叛”:富人群体选择离群索居,从公共机构中脱身而出前一种是“非自愿排斥”,后一种是“自愿排斥”吉登斯通过分析认为,从社会融合的角度看,限制精英的自愿排斥对于在社会底层营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解决上层对其他群体的社会排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经济上的排斥性总是涉及到物质和文化两方面的含义二)应用吉登斯社会排斥理论的需要注意的问题1.吉登斯提出的社会排斥理论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的社会现状,其理论的普适性有待研究尤其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可以说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的之中,在应用这一理论时更应该注意2.在该书中,吉登斯只是对社会排斥的概念、产生的原因、维度等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他是如何提出这种观点的,也没有明确的提出如何解决社会排斥这一现象三)从社会融合的角度看社会排斥理论一个融合程度较高的社会,其所有的社会成员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机会、权利及共同的价值,社会行动者会对集体项目和社会福利做出贡献,各个社会组织和各种社会目标之间的冲突不存在或者最小化(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2009)。

      因此,从社会融合的角度看,非社会融合就是社会排斥的一种表现所以,社会排斥还应该包括一部分人被阻止进入社会中心,比如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民的排斥第四部分:社会排斥在中国的表现吉登斯认为社会排斥是社会成员中断或者可能中断参与社会的表现他的社会排斥理论不单单注意由于社会成员自身原因而产生的排斥,它更关注社会力量的作用他认为,社会排斥研究阻止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拥有开放性机会的各种因素,而且它注重对排斥过程的研究,研究社会排斥的机制,即社会成员如何和怎样在社会过程中被排斥社会排斥如今已经越来越被中国的政府部门和社会政策研究机构所重视,成为了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之一虽然吉登斯创造性的提出了上层社会排斥的概念,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下,我认为应该更注重对下层社会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全面、综合的考察我认为,在农民工、失地农民、残疾人、艾滋病患者等弱势群体方面应该是社会排斥理论在中国可以指导应用的重点领域因此,借助社会排斥理论了解当前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及认识弱势群体本质特征,提升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弱势群体摆脱边缘化的社会处境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例如,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

      农民工所遭遇的社会门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排斥凸显出社会不公这就需要在确立社会公正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反社会排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因此,在制度上的安排要克服集体排他的倾向,给予农民工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允许并鼓励农民工建立自己合法的社团组织,给农民工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等结合中国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我认为他们面临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排斥即将贫弱群体排斥在各种制度之外,贫弱群体无法享有社会权利,被排斥出某些国家福利制度而无法获得公正的国民待遇这是造成中国社会排斥的根本原因如人口70%的农民就曾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只是近些年来农村社保制度才开始建立起来,但是相对于城市的社保,农村的社保仍是低水平的社保2.经济排斥,即贫困的个人、家庭和贫困地区或社区不能有效参与生产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排斥是造成社会排斥的基础原因如因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遭遇过多的限制,贫困人群因经济拮据被排斥于社会主流的消费方式之外3.政治排斥,即把弱势群体排斥出正常的政治生活,也就是个人和团体被排斥出政治决策过程,这些个人和团体缺乏权利、没有代表他们利益的声音如一些弱势人群虽有政治权利,但缺乏经济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也缺乏政治利益表达的正常渠道,因而所谓的政治权利对他们而言没有实际意义,也就被排斥出了正常的政治生活系统。

      4.社会关系排斥,即个人或群体被排斥出家庭和社会关系之外, 主要指交往人数和频率下降,社会网络分割和社会支持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国当前弱势群体在社会资源和社会交往方面的不公正及其获得社会支持机会的不公境遇5.教育文化排斥,将弱势群体排斥出正常的文化知识系统,包括被主流社会认可的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以及不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如城乡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公、一些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及城市公立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收取的择校费(教育部已承诺在两年内逐步消除择校费)等总之,社会排斥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且以上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作用的在中国,更多的情况是制度的、经济的劣势导致其他的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并最终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金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岸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