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合备课教案.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清爽
  • 文档编号:92913807
  • 上传时间:2019-07-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6.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语文八(下)第六单元整合备课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儒家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待,有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有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有理有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本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围绕中心写出曲折生动的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探寻“和为贵”的真谛;名著导读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讲解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注重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发和情感熏陶4.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品味诗文中的意境,感受他们的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2.单元过关作业;3.教学课件;4.朗诵配乐  5.群文阅读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                                   1课时《庄子》二则           2课时《礼记》二则                               2课时  《马说》                                   2课时《唐诗二首》                               2课时单元整理             1课时  记背PK                                   1课时文本拓展读写                               2课时 习作指导                                   2课时  名著导读                                   3课时合计                                       18课时  单元导读(21—24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目标,了解单元内容,读熟本单元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思路】一、新课导入:告知本单元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课前预习:1、学用工具书,了解21——24课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2、厘清各诗文的写作背景三、单元导读: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鲲鹏的形象,以及鲲鹏迁徙南海要“以六月息”,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反映了两人敏捷的思维《<礼记>二则》中的《虽有嘉看》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闸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オ、不重视人オ、推残人オ的愚昧和昏庸《唐诗二首》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卖炭翁》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三、文言积累:借助工具书,整理成文言笔记1、重难点实词。

      2、通假字3、古今异义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阳光课堂》字词过关部分的练习《庄子》二则  (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理解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观2、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理解文意,理清思路3、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教学思路】 一、 多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懂大意二、 细思:思考行文层次,赏析“大鹏”形象;思考争辩话题,探究双方性格三、 深悟:悟故事寓意,悟论辩技巧,悟写作特色 四、 拓展:链接“庄子”生平简介;《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惠子相梁》的故事,探究人物性格妙写:1、改写成现代文;2、写读后感悟3、改编成课本剧,并演绎展示《礼记》二则 (2课时)【教学目标】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2、 把握文章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流程】一、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重点字词过关;2、朗读节奏(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作者作品简介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1)“教学相长”2)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二)文本探究1、《虽有嘉肴》一文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申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最后点明观点“教学相长”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大道之行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文本拓展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马说》(2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疏通文章意思,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疏通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4、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今天的优越条件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教学思路】一、 自主预习:1、 作者及作品简介2、 关于“说”的文体知识3、 文言词汇积累二、 读懂文章大意合作探究:(一)文本探究1、文章首句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万千的名言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应该是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自然界)存在着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

      但是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实在太少了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2、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是什么?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其真不知马也二)主旨探究:1、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2、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写法归纳:1、作者是怎样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的?——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刻画得入木三分;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辛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 2、分析托物寓意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三、拓展延伸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在今天的社会中你会把“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名言作为自甘沉沦吗?如果未被发现,该怎么办呢?《唐诗二首》(2课时)【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揣摩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意3、指导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教学思路】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大意。

      二、品:炼字,品句,理层次三、悟:悟叙事场景,悟思想情感,悟写作特色 四、联:勾连作者生平事迹,勾连写作背景,比较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 五、写:描诗歌意境;写感悟体会,仿写、续写训练单元整理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梳理单元重难点,处理练习,积累内化,提升能力  【教学流程】   一、文言积累、识记运用   结合自主学习习题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画出单元学习思维导图  要求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言积累、主题思想、结构图解、写作手法等方面将四篇古文诗归纳整理成知识树或表格三、处理课后练习,并集中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四、本单元《阳光课堂》重难点知识解答 记背PK赛 (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演展示,读出字正腔圆、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思想感情 2、通过记背PK,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经典美文的语言魅力    3、熟读成诵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教学流程】  一、示范朗读:——展示《北冥有鱼》的朗读录音,师生评价,指导朗读朗读指导,总结方法:根据诗文的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和重音;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文的节奏与停顿。

      二、 意在要求学生体会四篇美文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基调明确评分细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班级朗诵会PK每组自由选择本单元2—3篇课文,自由组合,形式多样,鼓励人人参加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若干名,播报留存并给予奖励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类文阅读,交流分享;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教学流程】 一、类文联读,积累品鉴秋 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思考:结合《庄子二则》,谈谈庄子散文的特点大道既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 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 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zhù )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 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思考:大同世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