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本科二班 吴园园 101001084.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6540105
  • 上传时间:2017-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炼金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化本二班姓名:吴园园学号:101001084炼金术吴园园(化学化工学院 化本二班 学号: 101001084)摘要:历史上最有趣的可能是炼金家所追求的人造黄金的欲望了炼金术究竟始于何时呢?其起源是难以判断的不过,可以肯定是相当久远以前的事,而且也延续了漫长的时间,甚至直到 18 世纪末叶还有着它的残存迹象关键词:炼金术 化学实验 炼金家AlchemyWu Yuan-yua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mical lesson second class Student ID:101001084)Summary: Perhaps the most interesting in the history of pursuit of artificial gold by the alchemist 's desire. When began the alchemy ? Its origin is difficult to judge. However , it must be quite old things in the past and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 , even until the late 18th century there was residual signs .Keyword:Alchemy Chemistry experiment Alchemist黄金,无论是在古代或现代,一直是易于为人们惊羡和追求的东西。

      首先是因为它的光泽夺目而无与伦比,具有美丽罕见的颜色和特殊的重量,耐热,并不为毒气所腐蚀,即使传至子孙万代也永远不会锈蚀和腐朽如果谁能珍藏一块黄金,则将是为人所羡慕的如果想把土变为黄金,产生这样的愿望似乎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退一步说,即或是不能把土变为黄金,难道也不能把铜或铁变为黄金吗?因为依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万物是由水、气、土、火所构成铜或铅是如此,黄金也是如此所以由铜或铅应当能够制出黄金,而并没有制不出来的道理也许当前可能就已经有人制成了吧?当人们产生了这种想法以后,就会争先恐后地埋头于阴暗的工作场所,一边是面对熏黑的墙壁,用风箱吹;一边则从奇形怪状的容器中注入粘稠的液体人们会千方百计地去炼金,并为此而耗尽了心血他们做了很大努力,决心也是十分坚定的因为除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外,他们还似乎找到了不少能造出黄金的“证据”在他们的操作现场就会看到,铜溶于某一溶液而析出了银,或在铜中混以锌则得到了具有黄金般颜色的黄铜,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现象,迷惑了他们的幼稚的眼睛铅或铜这样的贱金属,怎样才能变成黄金?炼金家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的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

      一些人又认为在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各种金属的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和盐这三种根据这三种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于是他们就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种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贱金属中加入某一种元素,以试验能否制出黄金另外,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神秘之“圣石”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铅变成金或银这种“圣石”究竟在何处,虽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黄金,就必须首先找到它他们把这种“圣石”称之为所谓“智者之石”或“哲人之石”智者之石不仅可以制得黄金,而且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得任何其它的物质顾名思义,似乎占有智者之石者就可以终生成为智者了,而且还可以消灾除病,延年益寿不仅如此,更为玄妙的是,还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圣人这种说法可能是由那些连黄金也满足不了欲望的人提出来的,或者可能是由于一直无法制出黄金,而想要减轻压力和转移目标的掩饰不管怎样,在炼金家中终究还是出现了要进行稍加改革的一派他们以一个新的不同愿望作为追求的目标这就是把过去所追求的由贱金属变为贵金属的愿望,转变为由体弱多病者变为健康壮健者或长生不老的人因为似乎智人之石就具有使人长寿不老之效此外,还有些人在专门寻求所谓“长生不老”的“圣水”。

      总之,他们都是受到了人们期望长寿的愿望的驱使,而专心致志地开始了工作当时,人们对于寻找长生不老的圣水或追求智人之石,究竟热衷到何种程度,只要从炼金术所持续的时间之长,流传的地域之广和参加的人数之多,就可以判断出来以外,人们还可以从他们实验的广泛范围而窥出一斑他们先是在金属中间来寻找,然后又波及到矿物界,失败之后又扩展到植物界以至动物界,比如动物的骨骼、血液、肌肉、唾液以至尿,爬行动物的蜥蜴、蛇、蚁,飞行动物的长尾林鸮和蝙蝠等等这些动物由于血液被挤出或者被架在火上熏烤而成了牺牲品当他们在地面上求之而不得时,便着眼于天上降下的雨、霜、雪有人还专门写过“关于五月的朝雾”等一类的论文还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天上来使”的陨石上显然,无论是智人之石还是长生的圣水都是不可能找到的不过,有时也会听到一些胜利的欢呼声,或是某人的确在坩埚中制出了黄金的传说甚至还有人说看到了智人之石是红色的粉末,并有着玻璃般的光辉也有人说是罂粟花般的颜色,有着海藻燃烧后生成的烟的臭味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并非如此,其颜色是时而为白,时而为红、黄、蓝、绿,等等很明显,这都是一些荒唐无稽的谣传但是却也往往能使他们的早已心灰意冷了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这一时期,有的谣传由于被拆穿而成为人们的笑柄有的人则由于未能依照预言在某年某月造出黄金而被囚禁或处以火刑还有的人离开故乡意大利到波罗的海,再到德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波斯以至英国等地去寻找智人之石,经历了长达四、五十年的流浪生活,直至倾家荡产,葬送了终生幸福各种各样的悲剧和喜剧随处可见在炼金家中也确实混进了不少怀有贪婪、图利和虚荣等卑劣私欲的野心家,从而在相当程度上玷污了炼金术的历史但是,其中也确有一些抱着相信能够制出黄金的纯洁志向,为真理而最终献身的人这是人们所不应当忘怀的他们或是为了要消除同胞兄弟的痛苦,或是为了要驱除死别的悲哀,而在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中贡献了个人的一生他们中间一定有这样的一些博爱者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不正确的,他们的努力也是无效的特别是又未能及时醒悟,确实显得愚蠢而又可怜他们所浪费的时间之长和牺牲的人数之多,都是值得惋惜的虽然这种徒劳很可惜,这种愚蠢很可怜,但是,他们的实验方法却证明了在化学中金属之间的转变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在化学史上决不能埋没他们的功劳从这一点看,后人是不能不向他们表示谢意的特别是他们真诚的献身精神,向既定目标舍己前进的顽强意志,都无疑地应当表示高度的敬意。

      此外,即或是退一步说,就是只从物质成果上来算总帐的话,也必须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为什么这样说呢?弗朗西斯·培根引用一段《伊索寓言》做的比喻,是很有意思的从前有一个富有的农民,在临终前把几个儿子召到榻前说,‘在后院的葡萄园里,有一个地方埋着金块,谁挖到了就归谁吧’农民死后,几个儿子为了找到黄金,不断地挖了又挖,然而在任何地方也未能找到原来,这个遗言是虚构的但是,由于他们实际上是进行了一场勤奋的耕种,而使那一年的葡萄获得了异常的丰收寻求黄金的炼金家,就是这样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使化学能够得以生根、开花、结果的  对于金属,从在自然界直接得到的金和银开始,直到在精炼上具有一定难度的铜、铁、锡和铅,都已经可以依照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例如货币、武器、日常用具、工具和水管等在用不纯的矿石炼制金属中,有时也偶然制成了合金当认识到它的优异性能以后,就开始了对于合金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对于金属的化合物如其氧化物和硫化物及其它方面也已经了解到许多,并广泛应用于颜料、玻璃着色剂、媒染剂和医药用品等方面此外,人们还制成了陶瓷器、消毒剂、墨水、胶泥、毒药和香料等从这些知识也可以看出炼金家把化学物质的种类显著地增加了。

      这些都是很易察觉到的物质,首先是酸类,诸如硫酸、硝酸、盐酸和王水等对于醋酸,虽在作为醋是早在史前期就已经知道了,但是此时已经能够通过蒸馏操作把醋制成浓厚的醋酸了此外,还制出了蒸馏水、醇、醚和酯类,以及特别珍贵的磷后者是在炼金术时代末期由汉堡的一位炼金家在尿中发现的由于它所具有的特异性质,曾经很使人们感到惊奇人们从许多物质中已经能够划分出酸类、碱类和盐类,也能区别开氧化物和硫化物对于这些认识虽然还是模糊的,然而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类另外,还对这些化学产品的各种性质、相互作用和制备方法及应用等各方面,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研究从应用方面看,在医药中的应用最为突出不过也主要是限于金属氧化物这种应用,约从 16 世纪初就特别盛行当时已经有人提倡化学的最终使命并不是为了人造黄金,而是为了制造医药来医治病人,进而产生了专业的医疗化学派以后,炼金家还在把化学知识应用于改善金属的开采和精炼方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炼金家还为后来的化学界留下了各种实验器具,诸如曲颈甑、烧杯、鹈鹕蒸馏器(Pelican)和加热炉,以及在今天的实验室还经常应用的蒸发、蒸馏、升华、结晶、沉淀、灼烧以及其它的实验方法炼金家在这些方面也是做出很多贡献的。

      我们有必要把那些献身于古代化学,主要是炼金术化学,从而带来了今日化学繁荣的化学界先祖们的名字列出如下:首先有阿拉伯的贾比尔(Geber)他是 8 世纪或 9 世纪的炼金家,是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其次还有以下的著名人物:阿拉伯的阿维森纳(Avicenna 或 Ibn Sina,980~1037)德国的阿尔贝特斯·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1193~1282)英国的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西班牙的莱蒙德·吕律(Raymund Lully,1235~1315)德国的巴兹尔·瓦伦丁(Basil Valentin,约 15 世纪)瑞士的帕拉塞斯(Theophrastus Paracelsus, 1493~1531),医疗化学的始祖还有德国的安朱斯·李巴维(Andreas Libar-vius,?~1616)和比利时的约翰·巴普泰斯·封·海尔蒙特(Johann Baptist von Helmont, 1577~1644)等人也是很有名望的医疗化学家德国萨克森的阿格里柯拉(Agricola),本名为乔治·鲍埃尔(Georg Bauer, 1494~1555),是冶金化学的始祖。

      德国帕伦的约翰·鲁道夫·格劳贝尔(Johann Rudolf Glauber,1604~1668)则是他的得力的后继者  事例出处文中关于葡萄园的比喻,见培根的“De Augmentis Scientiarum”,并出于爱德华·索普的《化学史》PartI,43  参考文献:M.贝特罗:Lesorigines de l’Alchemie(1885)H.柯普:Die Alchemie in alterer und neuerer zeit.2 卷(1886)E.李普曼:Entstehung und Ausbreitung der Alchemie.3 卷(1919.1931.1954)E.达姆施塔特:Die Alchemie des Geber(1923)E.J.霍姆亚德:Alchemy(1957)J.斯蒂尔曼:The story of alchemy and early chemistry.(1960)R.E.奥斯珀: Alchemy, folly or wisdom?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7(1930),2664~2674日本文献近重  真澄氏:东洋炼金术(内田老鹤圃,192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