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刘胡兰(教案).doc
6页18 刘胡兰教学目标1.认识“刘、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民”等8个生字,会写“年轻、村子”等5个词语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体会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重点)3.能说出刘胡兰的英勇表现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刘、兰”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民”等8个生字,会写“年轻、村子”等5个词语2.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毛泽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书法作品导语:这幅作品是毛主席为一位英雄写的,她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这样评价她?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一位英雄人物——刘胡兰2.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刘”和“兰”的声母都是l,不是n刘”是极为常见的姓氏,可以结合班上的刘姓同学来识记兰”可以用“八一下加二”的口诀帮助识记字形3.教师讲述刘胡兰的相关信息刘胡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32年出生,10岁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后因叛徒出卖,于1947年1月12日壮烈牺牲。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范读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在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4.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5.再读课文,边读边圈出难读的字,读给同学听随后教师出示词卡,请生领读6.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1)读准字音刘、兰、拉、烈”的声母都是l,可归类记忆兵、挺”是后鼻音,“杀”是翘舌音2)识记字形①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被、拉、挺、烈”等字②“派、血、兵、杀”的字形较为陌生,可以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它们的字义与战争的关联性较强,可以结合相关情境进行理解3)多音字辨读血:它虽然有两个读音“xu”和“xiě”,但字义完全相同,只是“xiě”这个音多用于口语,多单独使用巧记:流一点点血(xiě),有一腔热血(xu),事实血(xiě)淋淋,血(xu)债不忘却7.出示两组文中的陌生词语,指导理解1)第一组: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员、叛徒、烈士教师可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内形势,简单交代这几种身份各自代表的含义2)第二组:收买、威胁、牺牲这组词语描述了刘胡兰与敌人的斗争过程和结局,可以用“拉拢、吓唬、去世”这些意思相近但学生有所接触的词语来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词义。
三、练习写字,当堂评议1.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仔细观察,“刘、村、被”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刘”是左宽右窄,“村、被”是左窄右宽;“民、反、关、兵”笔画较少,书写要舒展;“道”末笔的平捺要写得流畅2.教师指导写法和笔顺,学生练写3.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后,学生再次练写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四、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胡兰牺牲的时间、地点是什么?她为什么会被敌人杀害?2.引导学生将两个问题连起来,表述课文主要内容明确: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因为她坚决不肯说出村里谁是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在云周西村的庙门口广场上3.默读,批画,梳理课文层次过渡: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掌握,那么请大家再快速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层次1)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具体划分层次第1自然段:写因叛徒出卖,刘胡兰被捕第2、3自然段:写敌人威逼利诱,刘胡兰宁死不屈第4自然段:毛主席写挽词,高度赞扬刘胡兰4.自读课文,感受刘胡兰的光辉形象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体会她的革命精神3.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具体含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学生回顾、交流课文主要内容2.检查词语认读,能联系新词说说敌人和刘胡兰各自的言行举行过渡:敌人步步紧逼,刘胡兰没有退后丝毫,最终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她的英勇行径让人钦佩让我们再次走进刘胡兰的悲壮故事,感受她的伟大形象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学习第1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2.抓住“阴沉沉”一词,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阴沉沉”描写了当时的天气环境,也衬托出人们当时沉重的心情预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天气阴沉时,人的心情也往往受到影响,变得低落这种感受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成了环境描写3.指导朗读朗读的语气应缓慢、低沉,符合“阴沉沉”的天气氛围,营造出英雄被捕的悲壮感二)学习第2、3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敌人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刘胡兰说的话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刘胡兰与敌人几个回合的斗争?最后结果怎样?3.讲解第一回合斗争。
出示第2自然段第1、2句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思考:敌人打算用什么收买?刘胡兰的回答是什么?她真的不知道吗?她为什么这样回答?她说这话的心情怎样?4.讲解第二回合斗争出示第2自然段第3、4句话,学生自荐分角色朗读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敌人用什么威胁?刘胡兰的回答是什么?对比前一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明确:这次多了“愤怒”和“就是”两个词,重复了一遍“不知道”5.讲解第三回合斗争1)出示第2自然段第5、6句话,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2)教师抓住“恼羞成怒”“鲜血直流”和“钢铁铸成”,引导学生理解敌人的手段越发残忍和刘胡兰的意志越发坚定过渡:刘胡兰经历了敌人的收买、威胁和毒打,丝毫没有屈服敌人的态度会转变吗?刘胡兰的命运最终会走向何方?我们继续学习第3自然段6.讲解第四回合斗争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教师进行简要讲述此时的地点发生了转移,从“庙里”来到“庙门口的广场上”,敌人的行为更加残暴2)出示第3自然段第2、3句话,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3)教师领读第3自然段第4、5句话,引导学生圈画句中的动词,探究人物主动赴死的英雄气概,品味“才”字透露出的情感倾向。
三)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教师适时提问:毛主席题写了什么挽词?2.出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挽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毛主席会做出这样的评价?3.结合挽词,再次体会刘胡兰的英雄形象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1.回顾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刘胡兰的英勇不屈抓住“四个回合”,按照“收买→威胁→毒打→死亡恐吓”的顺序,讲述刘胡兰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2.引导学生体会刘胡兰的高尚品格,抒发对刘胡兰的敬佩之情,做口头表达训练3.课后观看刘胡兰相关影视作品,或其他抗战小英雄的影视作品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反思《刘胡兰》这篇课文讲述了小英雄刘胡兰牺牲的事迹,距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这为学生在感受其形象的伟大上造成了一些不便因此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通过抓主线、多互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论是学习生字的环节,还是理解课文的环节,我都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他们自己发表识字技巧,总结识字规律,提出阅读疑问,参与感很强而在课文重点内容的讲解中,我紧扣“刘胡兰毫不屈服”,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思考,有发现,有争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让学生充分地读这篇课文有不少对话,通过个人读、挑战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形式,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练读过程中,学生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撞击,在深层次上领悟了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