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建模答辩---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解析.ppt
20页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 河南科技大学 2009年9月 2009年数学建模A题 一、问题分析 1.电惯量补偿机械惯量的方法 控制器在控制系统制动的过程中,制动器的扭转力矩 ,电动 机的扭转力矩 ,它们满足的动力学方程: 通过电动机转矩补偿的方法可以实现汽车惯量的电惯量的等效模 拟电动机在一定规律的电流控制下参与工作,补偿由于机械惯量不 足而缺少的能量 2.控制方法与评价 由于制动器性能的复杂性,电动机驱动电流与时间之间的精确关 系很难得到 工程实际中常用的计算机控制方法是:把整个制动时间离散化为 许多小的时间段,然后根据前面时间段观测到的瞬时转速与/或瞬时 扭矩,设计出本时段驱动电流的值,这个过程逐次进行,直至完成制 动 评价控制方法优劣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是能量误差的大小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 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1.飞轮在转动过程中除受制动器和驱动电机产生的扭矩外,不考虑其 他任何外力对其产生的扭矩 •2.电动机的驱动电流与其产生的扭矩成正比 •3.不考虑观测误差、随机误差和连续问题离散化所产生的误差 •4.忽略车轮自身转动具有的能量 •5.认为主轴的角速度与车轮的角速度始终一致。
三、模型的建立 图1 试验台上电惯量式制动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1.模型的分析 根据机械动力学原理,机械惯 性式制动器满足: ①制动力矩恒定: ②制动力矩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分别建立了基于恒定力矩和非恒定力矩 的两种数学模型 2.模型一:基于恒定力矩的数学模型 制动器施加的扭矩 ,电动机施 加的扭矩 当 时,实现电惯量对机械惯量的模拟可得: 电动机驱动电流为: 图2 飞轮组系统的在恒力矩下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系统达到预定转速 后,制动器 开始制动 曲线1中,电动机转矩 ,得 由曲线2,得 电流控制方法 依据以上模型,设计电流控制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前一时间段 的瞬时扭矩与理论扭矩的相对大小,决定电机电流的增减值,然后逐 段向后递推 首先根据试验需要模拟的初转速、末转速以及转动惯量计算出 扭矩的理论值 根据 ,可以计算出前一段时间导 致扭矩不等于理论值的电流值为: 应使下一段的电流在前一段的基础上变化 假如 ,则 ; 假如 ,则 ; 假如 ,则 3.模型二:基于非恒定力矩的数学模型 假定制动器的阻力距是前一段适用于下一段。
第k-2处瞬时转速为 ,第k-1处 瞬时转速为 ,则有: 则A过程的制动力矩: 将 应用于B过程,设第k处转速 为 ,则其满足: 与上式联立得 图3 求解驱动电流时的分段示意图 从而我们知道了下段时间末处即第处要尽量达到的瞬时速 第k-1处飞轮组的动能为: 第k处飞轮组的动能为: 由能量转换关系可得: 从而得到第处的扭矩: 由它得第三段的电流I按上述方法向下工作,从而循环运行 该模型是电动机驱动电流依赖于可观测量的数学模型,同时,其本身 也是根据前一个时间段的观测值,设计本时间段电流值的计算机控制 方法 四、模型的求解 1.问题一的分析与求解 车辆的平动动能: 等效的转动动能: 令 则有: 代入数据得等效的转动惯量为52 2.问题二的分析与求解 飞轮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飞轮的转动惯量模型 由于 又知 可得 由上式计算得三个飞轮的转动惯量分别为 结合基础惯量,经组合可得8种机械惯量,分别为 可对 两种机械惯量进行补偿,需要电动机补偿 的惯量分别为 由模型一可知: 当 时,得: 负号表示电动机的扭转力矩与制动器产生的扭转力矩方向相反 当 时,得: 假设制动减速度为常数的前提下,模型一、二等效,说明如下: 由模型二的以下两式 在假设条件下 可得 这与模型一的表达形式一样,运用模型二进行求解的结果与模型一的 结果相同。
3.问题三的分析与求解 4.问题四的分析与求解 系统从制动开始到制动结束,能量的变化量的理论值为 能量的变化量的实际值为 则得到能量的相对误差为: 从能量误差这个主要指标来看,这种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但不是很好 5.1模型一中的控制方法与评价 5.问题五的分析与求解 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的方法 由于随机量的存在,每一次的程序运行 结果都会略有不同经多次运行程序发现, 得到的能量误差在1.5%到5%之间变动再从 转速变化与匀减速的接近程度上看,该控制 方法是可行的 图6 模型一中转速、扭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5 模型一控制与模拟流程图 5.2模型二中的控制方法与评价 图8 模型二转速、扭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模拟过程中选择的随机变 量比例与模型一中相同得到 的能量误差在2%到7%之间变动 ,该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的方法 图7 模型二控制与模拟流程图 6.1模型一的改进与评价 6.问题六的分析与求解 图9 模型一改进后转速、扭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采用使电流值在最初阶段迅速上升的方法,尽量减小扭矩逐渐增加 的初始阶段对转速变化的平滑性的影响 结果如图7,电流值上升阶段的时间明显地缩短整个转速变化曲线更 加平滑。
6.2模型二的改进与评价 该模型中初值的选择对控制结果有一定程度影响,为减小能量 误差可采用如下方法 先随意给定初值 后反向计算 ,逐段向前推导,可推出一 个初值,以该值作为初值可使电动机力矩快速趋于正常 图10 误差与初值的关系图 从图8中可以看出,误差的变化范围随初值增大而减小,初 值(在一定范围内)较大时,误差波动范围较小,控制比较稳定 五、模型的评价 1.对模型一的评价 优点: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建立的合适的数学模型 ,符合一般的 实验情况 缺点:仅适用于恒力矩制动的情况 2.对模型二的评价 优点:基于变力矩补偿惯量的数学模型 ,与模型一互补 缺点:假定制动器的阻力距是前一段适用于下一段,该假设是提 高模型的精度和模型的推广方面的“瓶颈” 六、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1.基于能量补偿的控制方法 提出一种惯量模拟的能量补偿法,通过控制电动机输出功来补偿 待模拟的惯量 2.模糊整定PID控制算法计算机控制方案 PID调节是最广泛应用的基本控制方式PID调节易于整定,使用 方便;其调节性能指标对于受控对象特性的稍许变化不很灵敏,这就 保证了调节的有效性 模糊自整定PID可克服受环境干扰,线性不好等缺点,可方便的 调节PID控制算法中参数,实现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自适应控制。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