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北大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0页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北大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林清玄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公开的场合,它们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朵地盛开着,它的花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自己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几十年后,远在千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有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那里,被人们称为“百合谷地”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1)下面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创设了童话般的情境文中百合花以人的头脑思考,以人的口吻说话,以人的举动行事,它充满了灵性、大智大慧B.本文多处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如以杂草、蜂蝶、鸟雀的不屑与嘲讽的态度,以及 后来人们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的情形来反衬、突出百合的形象。
C.百合花身为下贱(原先长得和杂草一样),但心比天高(要开出美丽的花朵),由于它痴心不改,最终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生命的辉煌D.本文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意在赞扬百合花具有坚贞不屈的笃定和坚持,欣赏它具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E.文章发端于一株野百合,结束于漫山遍野开放的野百合可见文章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历经艰辛、成就自我的生命故事,而且是揭示万事万物弱势崛起,强势保有的普遍规律的哲理寓言2)本文采用寓言体式,文中的事物多具有象征的意义请分别说出他们的象征意义①百合——②山谷、断崖——③百合谷地——④野草、蜂蝶——(3)文中的百合是作者思想的具象,作者借以表达他丰富的生命感悟,揭示了若干为人处世的哲理请分点阐述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迪参考答案:(1)B、D(2)①百合花象征着积极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努力、历经艰辛后的成功②山谷、断崖象征充满世事艰辛的社会③百合谷地象征经过奋斗而创造出的一派新天地④野草、蜂蝶象征俗世众生 (3)①事业的成功,生命奇迹的创造,发端于信念的确立,然后是执着一念的守望,矢志不渝的坚持②成功需要证明,要敢于用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③要不懈努力,不骄不躁,不断提升自我。
④人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奋斗,取决于尽心尽力为理想而不懈的努力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2—24题桥 畔 的 老 人海明威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你是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是些什么家畜呢?”“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
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Ks5u“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当然罗,”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怎么办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22.请简要概括划线部分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并分析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23.对话是本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老人与侦察兵的对话中几次说到了“牲畜)怎么办呢”,请结合全文,说说这体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并简要分析桥畔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2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小说的主题往往是多层面的请你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22.(1)摇摇晃晃的浮桥,拥挤着过桥的人和各种车辆,共同组成一幅车水人流争相渡河的纷乱拥挤而又喧嚷吵闹的画面2分)(2)这一场景描写渲染了紧张慌乱的气氛,也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一直坐在桥畔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老人的孤独。
2分)23.老人反复地提“其他牲畜怎么办呢?”显示了老人对跟他相依为命的家畜们的牵挂和不舍(1分),体现了身处战乱中的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无助1分)Ks5u桥畔老人是一位在战争中被迫离开家乡,离开他相依为命的家畜们的孤苦无依、无奈痛苦的普通平民形象2分)他没有任何的政治意图与反抗能力(1分),他只渴望过简单平静的生活(或说热爱家乡、难舍家乡、善良)(1分),然而战争使得他连这种最简单的愿望都不能被满足24.小说叙述了一个朴实善良的普通人被战争逼迫得失去了家乡,无家可归,茫然无助,最后甚至失去了求生欲望的痛苦悲惨的命运(2分),展示了战争践踏平民生活的残酷本质(1分),更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强烈控诉(1分),呼唤人性和爱的回归(1分) 3. (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丑陋吗? 冯骥才 国民性是文化学最深层的问题之一对于作家来说,国民性则是一种集体性格作家的天性是批判的,所以笔下的国民性自然是国民性的负面,即劣根性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应该说,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作家的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当然,鲁迅先生也把这种国民性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传教士文学”——到中国来传教的西方教士所写的见闻传教士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的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关由于人们对鸦片战争以后那段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受呢?是鲁迅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不狠不痛,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我们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反省始自“五四”以来一方面由于国门打开,中西接触,两种文化不同,便有了比较另一方面,由于在中西的碰撞中,中国一直处于弱势。
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种软弱与无奈,苦苦寻求解脱,一定会反观自己,追究自己之所以不强是在于自身的缘故这便从社会观察到文化观察,从体制与观念到国民性,然而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所以我一直钦佩柏杨先生的这种批评精神与勇气尤其是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些激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