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节.ppt
71页第四章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节,第一节 从国际收支平衡到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内部平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三个对内均衡指内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状态;对外均衡指国际收支达到平衡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1、内部均衡的概念内部均衡反映了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相等的状态2、外部均衡的概念3、即期均衡和跨时均衡,(一)米德冲突——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论述1、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帐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帐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詹姆斯·米德,1907年6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斯万纳解镇,1926~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30~1931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受教于但尼斯·罗伯逊。
在此期间,他成为“凯恩斯周围体的成员”并且是最早将凯恩斯理论写进教科书的人之一这是他“一生学术上最紧要的一年”1936年他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牛津出版社,1936年)出版,仅比凯恩斯的《通论》晚几个月1946年,米德与同事理查·斯通编制了第一部凯恩斯式的英国国民收入账户,这促成了他们的成果《国民收与支出》一书的出版,该书被视为研究国民收入核算的开创性著作1947~1957年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一段,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国际经济政策理论》,该书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米德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2、对米德冲突的评价主要缺陷:针对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况,同时也没有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问题的影响米德冲突——狭义的内外均衡冲突,(二)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增加了国际收支这一宏观调控变量、原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造成内外冲突的具体原因(以固定汇率制下):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与基本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三)开放经济之间冲击传递的机制1、收入机制2、利率机制3、相对价格机制,第二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一、数量匹配原则(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 )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提出。
内容: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丁伯根小传,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1903年生于海牙主要从事于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1969年与拉格纳-弗里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第一个获得 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1903年生于海牙1929年,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1929年-1945年,中央统计局商业循环研究的统计学家1936年-1938年,作为专家临时在国联秘书处工作1945年-1955年,荷兰政府中央计划局长1933年以来任荷兰经济学院教授,教各种课程,1956年以后,专任教授,讲授发展规划二、最优指派原则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Mundell)提出内容: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蒙代尔的最优指派原则和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三、合理搭配原则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政策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各种类型政策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内社会化宏观经济的结构与状况,还取决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还取决于是否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例:由预算赤字和货币宽松引起的货币性收支失衡,可用下述几种方法调整,四、顺势而为原则顺势而为原则是指在调控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判断市场力量并加以巧妙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在不同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了不同的政策搭配方法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搭配方法: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的方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er Swan)的方法——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第三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短期调节的经典理论,“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之父——蒙代尔,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一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被誉为“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之父;他构筑了国际宏观经济的标准模式;他是货币与财政政策混合理论的倡导者;他重新解释了通涨和利息理论;他发展了贸易支付平衡的货币理论;他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他的著作涵盖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并对欧元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斯旺的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假定没有国际资本流动(见图2-5),表4-6′ 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二、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0,货币扩张,IB,EB,Ⅳ顺差/衰退,Ⅲ顺差/膨胀,Ⅰ逆差/衰退,Ⅱ逆差/膨胀,预算增加,图4-2,表4-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 (R. Mundell,1963)和弗莱明(J. Fleming,1962)在IS—LM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外部均衡的分析而形成的,继续研究斯旺曲线模型提出的政策性难题。
主要贡献是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内部和外部均衡的不同作用,并且着重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框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假定①商品价格不变②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这两个假定表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和结论都具有短期特征1)商品市场均衡——IS 曲线商品市场的均衡指国内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上式(4-3),左边Y表示总供给,右边表示总需求,总需求由国内吸收和净出口组成在短期内,产出由总需求决定,所以式(4-3)可以改写成:,式(4-4)表明,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上,利率i下降,则产出Y增加;本币贬值(e),则在一定的利率水平上产出增加从而,在i—Y平面内,IS曲线斜率为负,并随着本币贬值而右移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指居民对货币的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上式(4-5),左边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给,右边是名义货币需求,p为物价水平,k、h分别是产出和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系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通过利率的变化使居民的货币需求等于外生的货币供给因为商品价格不变,改写(4-5)式得到:,式(4-6)式表明:随着产出增加,利率上升;随着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反映在i-Y平面内,LM曲线斜率为正,且随着货币供给增加而右移3)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国际收支平衡表示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之和的平衡BP曲线可以表示为:,式中,ω由资本流动程度决定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ω =0,在i-Y平面内,BP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并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而右移,含义是: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平衡,随着本币的贬值,出口会增加,国际收支可以在更高的产出水平下得到平衡当资本完全流动时,ω→+∞,在i-Y平面内,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含义是:国际收支与汇率和国民收入无关,当且仅当国内利率等于国外利率时国际收支才能平衡当资本不完全流动时,ω﹥0,在i-Y平面内,BP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随着本币贬值(e上升),BP 直线向右移动,其含义是:随着本国产出提高,需要提高利率以吸收资本流入,抵消进口的增加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举例,,,,,,i,Y,LM,BP,IS,O,(1)资本完全不流动,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图4-3,LM’,,A,A’,,,i1,i0,,,,,,i,Y,BP,LM,IS,0,(2)资本不完全流动,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图4-4,,,,,Y0,,,Y1,BP’,,i0,IS’,,i1,A,A’,,,,,,i,Y,LM,BP,IS,0,(3)资本完全流动,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图4-5,Y0,,Y1,,IS’,,,i0,i1,A,A’,(4)内外均衡调节过程中的曲线移动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内外均衡调节的关键在于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不同汇率制度和不同的资本流动自由程度下汇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动。
在固定汇率制下,汇率e不变,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供给Ms不变表4-6 不同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引发的曲线移动,四、西方经典内外均衡调节理论的不足,1、西方经典的内外均衡调节理论是基于成熟经济体而提出的;2、西方经典的内外均衡调节理论对汇率的作用认识不足第四节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短期理论的新探索,一、内外均衡理论新探索的基本原则1、在内涵上,基于国情来确定内外均衡的目标2、在视角上,综合考虑汇率的比价属性和杠杆属性3、在方法上,以相对价格调节为切入点,以汇率为核心4、在内容上,注意经典理论的利用和传承,二、坐标系的选取,国内物价水平(P)和名义汇率水平(e)作为坐标系的两个变量,以此来分析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实现三、内部均衡曲线和外部平衡曲线,几点假设:①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并且闲置资源存在,从而,本币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并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②国内吸收倾向小于1,即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本国的消费、投资等需求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其差额会转化为净出口③短期分析中假设社会总供给不变,总需求的变动只会造成价格的改变,而不会带来产出的变动。
1、内部均衡曲线的推导和分析,在汇率和物价构成的平面内,内部均衡曲线(IB)的斜率为正IB曲线的含义:本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从而净出口需求上升,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国内价格上升以减少国内吸收,才能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内部均衡IB曲线是能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汇率水平与物价水平的组合所形成的轨迹在IB线上,内部均衡能够实现2、外部平衡曲线的推导和分析,用经常账户平衡定义外部平衡时,外部平衡曲线(EB)的斜率为正,在汇率和物价构成的平面内,自左向右朝上倾斜EB曲线的含义:本币贬值(汇率上升)会使本国商品相对便宜,外国商品相对昂贵,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出现经常账户顺差,对此,需要本国物价水平上升,以使本国和外国的相对价格回到原来的水平,消除经常账户顺差,恢复经常账户平衡在以基本账户平衡来定义外部平衡时,外部平衡曲线的斜率依然为正,其意义与经常账户下外部平衡曲线的意义类似,即随着本币的贬值,出口和资本流入都会增加,从而需要本国物价水平的上升来使国内外相对价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EB曲线是由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水平与物价水平的组合所形成的轨迹在EB线上,外部平衡能够实现。
四、均衡汇率分析的基本框架,五、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调节的短期分析,1、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自动调节,,五、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调节的短期分析,1、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政策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