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青岛中考语文.ppt
32页2019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文言文阅读试卷分析青岛实验初级中学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马红光马红光一、命题特点一、命题特点1.紧扣课程标准2.重视能力考查3.题型题量适中二、原题再现(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 公输(节选) (原文略)6下列选项与“子墨子九距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莲说B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出师表出师表C C辍耕之垄上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D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子墨子之守圉圉有余 ( ) 虽虽杀臣不能绝也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8分】桓公用管仲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君加惠加惠于臣 ( ) 夫为其其君动也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11通读全文,根据自己的认识,说说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评分细则与案例分析(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下列选项与“子墨子九距之”中的“之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 B )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虚词本题主要考察虚词“ “之” ”的的用法与辨析能力用法与辨析能力 【分析原因】【分析原因】 本题通过率较高, 说明学生对文言文中的虚词“ “之之” ”掌握比较好,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引导到位,学生训练有效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子墨子之守圉圉有余 【正确答案】 圉圉,通,通“御御”,抵挡1分)【案例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通假现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通假现象的掌握情况象的掌握情况 也可以写成:通“御”,抵御、防御、防守 如果没有按通假字的解法写出所通的本字,减0.5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虽虽杀臣不能绝也 【正确答案】 虽,即使 (1分)【案例分析】 这是考察学生对常用古这是考察学生对常用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今异义词的理解 “虽虽” ”,也可写成“即便”如果只写“假使”、“假若”、“假如”、“就算”,减0.5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每小点各占0.5分,有错别字扣0.5分)【分析原因】 解词出现错误,一是考生没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的意思;二是考生对知识点混淆;三是考生因错别字而丢分,如“御”、“抵”写错的太多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正确答案示例】【正确答案示例】 荆国的荆国的土地方圆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土地方圆五五百里,百里,这好像装饰华丽的车子和破车相比这好像装饰华丽的车子和破车相比 楚国有楚国有方圆方圆五千里的五千里的土地土地,宋国只有,宋国只有方圆方圆五五百里的百里的土地土地,这就如同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这就如同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一样相比一样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地方、 犹之与也、文轩、 敝舆; 这句话里的考查点涉及古今异义与固定句式.【具体案例分析】 0 0分:分:荆地大约五千里,宋地大约五百里,这好像舍弃好房子换取坏房子这好像舍弃好房子换取坏房子句子的重点词语都译错了 0.5 0.5分:分:荆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土地方圆五百里,这简直好像好车同破车一样这简直好像好车同破车一样漏译、并错译关键词语楚国有方圆五千里的土地,宋国只有方圆五百里的土地,这就好像丢弃装饰华美的车丢弃装饰华美的车子去偷破车子去偷破车一样。
虽然熟悉原文,但没有认真审题,使内容混淆,减1分 ) 1 1分:分:荆国地方地方五千里, 宋国地方地方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丽的车与破车相比 (漏译一处) 荆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和和破车一样破车一样 (错译一处) 1.51.5分分:楚国有方圆五千里的土地,宋国只有方圆五百里的土地,这就如同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一样 ( 满分 )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正确答案示例】 公输盘理屈了,却说:“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我不说 公输盘技穷了,却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办法,我不说重点词语重点词语:诎、而、所以、距、子等特别是“诎诎” 是理屈、技穷理屈、技穷; ;“所以”是用来,用来, 这这一定一定要解释准确, 错一处减0.5分这句考察重点是这句考察重点是通假现象与多义词通假现象与多义词解法解法具体案例分析】【具体案例分析】 0 0分:分:公输盘说:“我知道距离你的原因,我不说 (句子的重点词语都漏译、错译)0.50.5分:分:公输盘输了,说:“我知道怎么攻打你了,我不说 (漏译、错译关键词语) 公输盘理屈了,却说:“我知道你用来你用来对付我对付我的方法,我不说。
(虽然熟悉原文,但没有认真审题读原句,使得主客颠倒,内容混淆,减1分) 1 1分:分:公输盘说:“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我不说 (减0.5分) (漏译前一处,“诎”是“理屈、技穷”) 公输盘理屈地说:“我知道抵挡你的方法,我不说 (减0.5分) (漏译后一处,“所以”是“用来.的方法”)1.51.5分:分:公输盘技穷了,却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办法,我不说 公输盘理屈地说:“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我不说 (满分)【分析原因】 本题出错较多有的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混淆,有的因不理解导致望文生义;平时译句忽视关键词语,导致错译、漏译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桓公用管仲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君加惠加惠于臣 ( )【正确答案示例】加惠:给予恩惠【案例分析】 写成“授予恩惠”、“给予恩典”、“施加恩惠”、“给予恩赐”、“给予好处”也给满分给满分 如果将“加”理解为“加以”、“增加”,或将“惠”理解为“优惠”“优待”,均不得分均不得分夫为其其君动也 【正确答案示例】其:他的【案例分析】写成“他自己的”“他”也给满分如果只写“管仲”减0.5分,如果写成“自己”或“它”均不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以上两个解词是课内知识的迁移其评分标准是根据答案“大意正确即可得分”的要求确定评分细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 (注:注:课外译句与课内译句要求相同,每小点各占0.5分,有错别字扣0.5分,但有的关键词,如果影响到对全句的理解,扣1分正确答案示例】齐桓公从莒国返回到齐国, 让让鲍叔做做宰相齐桓公从莒县返回到齐国,任命任命鲍叔担任担任宰相 重点词语:自、反、于、使、为 这句考察重点是这句考察重点是通假现象与多义词通假现象与多义词解法解法反”通“返”,“自”从,“于”到,“为”是动词具体案例分析】 0 0分:分:齐桓公从莒国往返齐国,使齐国使齐国大夫为宰相大夫为宰相 (句子的重点词语错译,理解有误 0.50.5分:分:齐桓公从莒国对齐国发动进攻对齐国发动进攻,让鲍叔做宰相 (有的考生对前一句关键词语“反”理解错误;有的考生虽然熟悉原文,但没有认真审题、读原句,使主客颠倒,内容混淆,减1分) 1分:齐桓公从莒国造反造反到齐国,让鲍叔做宰相 1.5分:齐桓公从莒国返回到齐国平反,让鲍叔做宰相 (不少考生没有很好地联系上下文,将“反”理解为造反、平反、反攻、往返,扣1分)2分:齐桓公从莒县返回到齐国,任命鲍叔担任宰相。
(满分)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正确答案示例】 齐桓公说:齐桓公说:“ “管仲曾管仲曾用箭射中用箭射中了我的了我的腰腰钩钩,因此因此,险些使我丧命险些使我丧命 ”重点词语重点词语:夫、中、钩、是以、滨、于这句考察重点是对多义词理解这句考察重点是对多义词理解以及结合注以及结合注释理解的能力释理解的能力 “ “夫夫” ”是发语词是发语词, ,可不译;可不译;“ “是以是以” ”即即“ “因此因此” ”课内常见其他均在注释中有课内常见其他均在注释中有解释:解释:“ “中中” ”是动词是动词“ “射中射中” ”;“ “钩钩” ”指指“ “带钩带钩” ”,即腰带的挂钩;即腰带的挂钩;“ “滨滨” ”通通“ “濒濒” ”,濒临具体案例分析】0分:齐桓公说:“大夫管夷吾射向我腰钩,我中钩,他离死期不远了 (句子的重点词语错译,理解有误,后一句人称弄错,使主客颠倒,内容混淆0.5分:齐桓公说:“管仲对我射箭,我中箭了,在海边死亡 (前一句漏译,后一句对关键词语理解错误)1分:齐桓公说:“管仲向我扔腰钩,因此,险些使我丧命这里的“中”是“射中”,不少考生对此理解不到位,或丢掉、或译错)。
齐桓公说:“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腰钩,因此我要在海边丧命了 (这里的“滨”根据注释应理解为“通濒,临近、濒临”或解为“差一点”、“几乎”、“几近”均可,但不少考生忽视了注解,误以为是海滨、海边1.5分:齐桓公说:“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腰钩,使我临近死亡漏译,没有关注原句中的“是以”是“因此”的意思2分:齐桓公说:“管夷吾射中了我的带钩,我因此濒临死亡 (满分)【分析原因】 课外文言文译句出现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审题习惯不好,没有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注释理解原文,或没有补充省略成分而导致望文生义此外,错别字多,如:“桓桓”写成“恒”同时,反应出我们平时教学中的漏洞为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勿要盲目地死记硬背,应关注细节,注重学法指导11通读全文,根据自己的认识,说说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正确答案示例】【正确答案示例】 鲍叔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力荐人才,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评分细则评分细则: 答题应该涉及两个角度,一是鲍叔的为人,二是鲍叔的为国,各占1分具体案例分析】【具体案例分析】为人的角度:为人的角度:鲍叔大公无私、正直、谦逊、顾全大局、善于推荐人才如果写成“心胸坦荡”“宽容”“敢于进谏”,此方面扣0.5分)为国的角度:为国的角度:鲍叔一心为国为民、爱国忠君。
如果只写“忠于朝廷”“唯贤是举”,此方面扣0.5分) 回答问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多选角度,抓住关键来概括 0 0分:分:鲍叔机智勇敢,有勇有谋,关爱百姓 (答非所问)鲍叔是鲍叔是一个正直,一心为国、唯才是举一个正直,一心为国、唯才是举的的明君明君 (答错了对象,应该是“ “忠君忠君” ”) 0.5分:机智聪明,豁达明理,谦虚机智聪明,豁达明理,谦虚 (理解不准确1.5分:公正无私,宽容,忠君爱国,敢公正无私,宽容,忠君爱国,敢于进谏于进谏 (缺少“推荐人才”2分: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一心为国(忠君爱国)、力荐人才分析原因】 主要问题:一是一是没有抓住关键点;二是二是审题不到位;三是三是没有结合注释读懂全文;四是四是要点重复,角度单一;五是五是表述不够准确完整 原因分析:首先,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缺乏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因而对人物概括不到位;其次,对人物关系及主要事件缺乏全面理解与分析,导致错答 回答问题要审清题目要求: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多选角度,抓住关键来概括六、教学建议 1. 勤阅读,多积累 2. 抓重点,看语境 3. 寻规律,会迁移 切记:反复阅读积累比只背译文重要;理解关键词语比抠字眼重要;探寻规律方法比照本宣科重要。
总之,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谢谢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