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园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技术导则汇总1115CD.docx
23页工业园区道路绿化建设技术导则2011年11月目录3术语和定义3.1道路分类与分级3.1.1 道路分类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种类型1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2 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3 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4 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3.1.2 道路分级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3.2道路横断面布置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3.2.1 单幅路(图)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 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着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是按规定的周期变换的 3.2.2 双幅路(图)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 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3.2.3 三幅路(图)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3.2.4 四幅路(图)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3.3 道路红线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为后退道路红线3.4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3.4.1 道路绿带道路绿带是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
1 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行道树绿带是指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2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3.4.2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1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2 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3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3.4.3 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3.5 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高架道路、隧道口、护坡、挡墙等的绿化3.6 移动绿化是指通过适当的载体(各种形式的容器及组合架),栽植适宜的乔、灌、草的一种绿化手法4总体要求4.1道路绿化布置形式 工业开发区道路绿化常见的形式主要为一板二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五带式三种(图4.1-1~4.1-3)。
表4.1 绿化布置形式形式设计要求一板二带式即一条车行道,二条绿化带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为绿化带两侧的绿化带中以种植高大的行道树为主适宜于路幅较窄,车流量不大的道路两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绿化带,中间用一条分车绿带将行车和下行车道进行分隔,构成两板三带式绿带适于红线较宽的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和入城道路三板五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绿化带,中间用一条分车绿带将行车和下行车道进行分隔,机动车道两侧用分车绿带与非机动车道分隔,构成三板五带式绿带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大、机动车辆较多(需要≥4条机动车道)、行车速度快以及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 一板二带式(图4.1-1)适用于道路红线较窄、非机动车不多、设四条车道已经能够满足交通量需求的情况图4.1-1一板二带式断面形式两板三带式(图4.1-2)断面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段、对景观绿化要求较高的主次干道或车速大于50km/h的城市快速路图4.1-2两板三带式断面形式3.2 二块板断面形式三板五带式(图4.1-3)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大、机动车辆较多(需要条机动车道)、行车速度快以及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图4.1-3 三板五带式断面形式图4.1-2 两板三带式断面形式4.2绿带设置标准4.2.1绿地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7m(含7m)以下道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绿地历史文化古镇应按国家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3年第119号)执行4.2.2道路绿带设置标准表4.2.2 道路绿带设置标准道路红线宽度(m)绿地率(%)道路绿带宽度(m)人行道(m)绿化带(m)>503093640-5025633<402041.52.54.3整体风貌控制4.3.1一般要求1 强调沿线绿化景观的统一性,体现工业开发区的城市风貌、绿化特色,整体风格应大气自然,突出色彩和季相变化,引导视线向水平方向移动,创造轻快的韵律,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生态走廊2 根据道路的宽窄、朝向、采光要求,以及沿路两侧的建筑造型、体量、色彩及高度,控制绿化树种的体量、高度和色彩等,并应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区域的绿化设计3 临山体、水体、绿地的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规划应确保观景视线通透;街头广场绿地中树种的规划,应与道路线性绿化配合,形成点线结合的绿色道路空间,丰富视线集中处的天际轮廓线4 工业园区主要出入口道路两侧,宜加强沿线绿化景观环境设计,应注重城市入口景观节点控制,并设置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印象的标识点4.3.2具体要求1 城市快速路(1)应以乔木混交林为绿地的主要形态,形成大气的乔木群落。
绿化宜以乔木与自然生长的矮灌木和开花地被相结合,既体现生态性,又保证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与道路两侧的环境相协调2)快速路的绿化种植形式宜粗旷、简洁、野趣景观块面的变化频率不宜太快,尽量避免使用修剪整形类,便于日后的绿化养护3)在景观节点处适当运用姿态较好的景观树种和相对细腻的景观布置手法,创造快速路中行车的兴奋点4)设计中需处理好交通安全视距及中央分隔带的防眩光处理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冲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2城市主干路(1)尽可能在城市的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和绿化特色的道路按园林景观大道进行打造2)园林景观路设计应根据道路周边的环境,选择花期长或观叶效果好的乔、灌木、多年生宿根花卉与地被植物相结合,成片、成块、成线建绿,形成四季有花、色彩优美、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园林景观条件适宜的地段,应根据道路的交通和人流合理布置景观休闲空间和流畅的园路3)城市非重点路段可以防护功能为主要出发点构建两侧绿化以乔木为骨架,采用遮引结合,疏密有致的栽植形式,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最大化地体现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
4)滨江路绿化应与道路两侧的滨水绿化、公园、游园、绿带、护坡等结合,整体打造,突出滨江景观多样性、绿地形态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形成临江开敞空间和城市的特色景观线5)对于路线较长的道路,应根据道路两侧建筑群的类型,结合用地条件等特征进行分区,确定标准段的数量,标准段的起点应选择道路的主要交叉口,如果交叉口比较大,可设计交通岛绿地6)注意道路交叉口的视线安全问题,按规范进行精心设计创造道路的景观亮点7)新建道路绿化宜集中布置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外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5m3 城市次干路(1)绿化布置宜简不宜繁,宜以规则式绿化方式为主,营建绿量高、景观层次分明、生态功能明显的道路景观2)尽量利用道路两侧体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前的空间,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并与建筑前绿化结合起来3)机动车道较窄的道路,设计时宜通过两种方法来避免隧道效应:一种是两侧分车绿带采用矮篱式,不种植乔木;另一种是种植小乔木或是两种不同类型树冠的乔木交错式种植4 城市支路(1)对于路幅较窄的支路不宜设置分车绿带,有条件设置分车绿带的道路应把握量少带宽的原则,保证分车绿带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植物配置2)为方便行人过街,应对分车绿带进行分段,一般以75~100m为宜,尽可能与人行横道、停车站、大型商店和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结合。
3)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行道树树木的栽植应做到同树种、同规格、等距离、无障碍、连续栽种,且应因地制宜的进行垂直绿化5 改造道路(1)应以对现有道路绿化景观保留利用为原则,移栽影响景观的植物,同时应落实移栽植物的用途2)景观改造设计应满足该地区总的提档升级的目标和要求3)新增加绿化景观应与现有景观风格统一协调4)绿化景观改造应满足相邻城市空间的功能需求5)改造道路中原有古树、大树原则上应保留,并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大树、古树生存空间确需移栽的应进行专家论证,并制定合理的移栽方案后方可移植4.4树种配置要求4.4.1树形选择行道树要注意选型,应选择树干端直、树形端正、树冠优美、分枝点足够高的大乔木堡坎、护坡绿化植物应以低矮的地被灌木和藤本植物为主,慎用乔木,绿化应与具体硬质环境相协调统一,不影响安全视距,不造成安全隐患4.4.2树种结构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彩叶树种与一般树种合理搭配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之比宜为1︰1,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之比宜为2︰14.4.3色彩控制从植物景观色彩的角度考虑,实现更丰富的色彩组合和协调的视觉效果遵循植物色彩调和对比在心理效应方面的规律。
注意运用浅色和深色的植物组合,改变景观空间的视觉感知在道路绿化景观的创作过程中,将白色、黄色、橙色、粉色、淡紫花或叶的植物安排作前景,而将深绿、暗红、褐色的植物逐渐过渡为背景,可以起到扩大视觉空间和增加景深的作用4.4.4季相景观要求突出季相变化,采用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形成不同季相的景观特色4.4.5花期花色要求要求四季有花,每条道路植物设计的花期应在两个季节以上,花色采用白色、黄色、红色、蓝色等观花植物5分类设计要求5.1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5.1.1景观设计要求1 一般要求(1) 工业园区行道树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行道树选用的品种、规格应相对统一,补植树品种、规格(树高一致,胸径误差≤20%)也应保持一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