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53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09571927
  • 上传时间:2023-11-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86K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病原生物学(微生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及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免疫学的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和超敏反应等免疫学基础内容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和防治免疫学基础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桥梁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相关知识奠定病原学和免疫学的基础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口腔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专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发生规律3.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4.能在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查的特点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时数分配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第一章概述、细菌基本性状22第二章细菌感染与检查21第三章消毒与灭菌11第四章呼吸道传播细菌21第五章消化道传播细菌31第六章创伤感染病原菌11第七章食物中毒病原菌11第八章性传播细菌1第九章人兽共患病原菌1第二十、二十一章真菌2第十章病毒基本性状2第十一章病毒感染与检查2第十二、十三、十七章呼吸道、肠道和肝炎病毒4第十四、十五章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1第十六、十八章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2第十九章其它病毒、朊粒1第二十二章抗原2第二十四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2第二十五、二十六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4第二十八、二十九章免疫应答和抗感染免疫4第三十、三十一章超敏反应和免疫预防4考试2总计468四、考核要求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第一部分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分布,微生物与人类及医学的关系课程内容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二、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别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如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有原始核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尤以土壤中最多三、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四、医学微生物学 考核知识点一、微生物的种类二、三个大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及所包含的微生物种类考核要求一、识记 微生物种类,每个大类微生物所包含的微生物二、领会 各大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掌握: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功能,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及其意义细菌特殊结构的概念和医学意义2.细菌的重要合成代谢产物及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二、熟悉:1.细菌基本形态;质粒的概念,各种特殊结构的化学组成及荚膜、芽孢的形成条件,革兰染色的步骤及意义。

      2.细菌的营养类型、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细菌生化反应的应用3.微生物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三、了解:1.细菌大小、排列方式,细菌基本结构与功能L型细菌概念细菌形态学检查的一般方法和常用的染色法2.细菌理化性状特点、人工培养方法、培养基种类和用途、细菌代谢的特点3.细菌的变异现象及机理课程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个体微小,以微米计2.基本形态可分:球菌、杆菌、螺形菌二、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胞浆和核质(1)细胞壁的概念、性质、功能、及其与致病性、免疫性、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关系1)肽聚糖组成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4)L型细菌(2)细胞膜1)基本结构2)功能(3)细胞浆1)核蛋白体2)胞浆颗粒3)质粒概念、医学上重要的质粒(4)核质2.细菌的特殊结构特殊结构有:荚膜、芽孢、鞭毛、和菌毛(1)膜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医学意义(2)芽孢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医学意义(3)鞭毛的概念、种类及医学意义(4)菌毛的概念、化学组成、种类(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及医学意义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一、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和必要的空气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方式、速度和生长曲线二、细菌与医学相关的代谢产物1.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检查及其意义(1)细菌对糖的分解(2)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2.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检查及其意义(1)产物:热原质、毒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2)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三、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种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2.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原则(自学)第三节 噬菌体一、主要生物学性状1.噬菌体形态结构微小,多数是蝌蚪形2. 学组成核酸和蛋白质3.抵抗力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1.噬菌体的溶菌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2.溶原状态(1)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2)溶原性细菌3.噬菌体的应用(1)细菌的鉴定和分型(2)检测未知细菌(3)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4)其他第四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变异现象1.形态结构变异2.菌落变异3.毒力变异4.耐药性变异二、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1.细菌染色体2.质粒(1)质粒的概念(2)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三、细菌变异的机制1.细菌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形2.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溶原性转化和接合的概念四、菌遗传与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1.疾病预防2.疾病诊断3.疾病治疗4.基因工程方面 制备和表达基因工程的产物考核知识点一、细菌大小及基本形态。

      二、细胞壁的结构三、质粒的概念及种类四、细菌的特殊结构五、常用细菌的染色法(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六、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七、细菌的人工培养法:培养基必需具备的蔫本条件、常用培养基种类、生长曲线八、细菌的生化反应九、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十、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十一、变异的简要机理和实际应用考核要求一、识记 1.细菌的测量单位和基本形态;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质粒的概念2.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概念;革兰染色法的步鼻和结果3.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苗),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条件4.细菌的变异现象二、领会 1.革兰阳性苗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其实际童义质粒的医学意义2.芽胞的形成条件革兰染色法的实际意义3.菌落的概念,细苗生长表现,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4.转化、转导、接合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三、简单应用 1.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医学意义2.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3.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第二章 细菌的感染与检查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掌握 细菌的致病性、毒力、侵袭力的概念,构成毒力、侵袭力的因素,内、外毒素的特点,构成宿主天然抵抗力的因素及其作用特点。

      二、熟悉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三、了解 感染发生的条件及类型细菌形态学和血清学检查的方法课程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1.正常菌群及生理意义2.条件致病菌3.菌群失调症二、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1)侵袭力1)粘附素2)荚膜和类荚膜物质:抗吞噬作用3)侵袭性物质:协助细菌在体内扩散2)毒素1)外毒素来源、性质、毒性作用和抗原性2)内毒素来源、性质、毒性作用和抗原性2.细菌侵入的数量3.细菌侵入的门户及定居部位三、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感染的方式与类型(1)感染的来源1)外源性感染2)内源性感染(2)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1)呼吸道感染;2)消化道感染;3)接触感染;4)创伤感染;5)虫媒感染3)感染的类型 1)不感染2)隐性感染3)潜伏感染4)显性感染:①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②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包括毒血症、内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5)带菌状态四、医院内感染(自学)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一、细菌学诊断1.标本采集原则2.病原菌的常用检查方法(1)直接镜检1)不染色标本检查法2)染色标本检查法①单染色法 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

      ②复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2)分离培养(3)生化试验(4)血清学鉴定(5)动物试验(6)药物敏感试验(7)快速诊断二、血清学诊断(自学)考核知识点一、细菌的致病性及致病条件二、感染的类型及结局三、细菌的毒力及其构成因素四、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调的概念五、细菌检查常用的方法考核要求一、识记 感染发生的条件及类剩二、领会 1.细菌的致病性及细菌的毒力及构成因素2.毒血症、苗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三、简单应用 1.内、外毒素特点2.内、外毒素的区别及对临床工作的实际意义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掌握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二、熟悉 物理因素对细苗的影响三、了解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课程内容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2.湿热消毒灭菌法二、紫外线杀菌法三、滤过除菌法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一、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途与防腐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