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教案《第5章第1节有机物从哪里来》.doc
3页第 5 章第 1 节有机物从哪里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 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实质和公式⑵ 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史⑶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意义2、能力目标:⑴ 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⑵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好环境的情感⑵ 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过程】复习生态系统,其中,绿色植物的地位是:生产者与人和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能够自己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有机物从哪里来呢?古代人总是认为:既然植物扎根于土壤,那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原材料自然是土壤你们认为呢?然而,1648 年,一位叛逆的青年横空出世——他就是海尔蒙特一、众多实验实验 1:1648 年,海尔蒙特的实验⑴实验过程⑵实验结论⑶实验意义阅读书本,获取信息90kg 桶+2.3kg 柳树+雨水 5 年土壤少了 60kg+柳树增重 76.7kg柳树生长需要水(光合作用主要原料之一)结论片面,不全面。
实验二:看信息库: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了解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续的实验又证明:植物只能在光下可以更新空气1864 年,科学家萨克斯又进行了后续的实验今年我们把实验搬到了课堂当中来,一起来探究植物在光下究竟产生了什么物质?:阅读实验过程,提出各自的问题a.为什么用天竺葵?是否可以用别的植物?b.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c.为什么要用黑纸片?d.为什么将叶片的一部分夹紧,而不是全部?e.为什么是正反两面都要夹紧?f.为什么又要移到阳光下照射 3~4 小时?g.为什么要浸入酒精中?h.为什么要隔水加热?i.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j.为什么要滴加碘液?请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惑答:天竺葵是本实验最好的材料,也可以选用蚕豆、小白菜、绵葵等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答:使叶片消耗掉原先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测到的产物就是叶片在该实验条件下制造的,实验结果更可靠答:遮光答:起到对照,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变量是光答:达到完全遮光,叶片正反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进行光合作用答:溶解叶绿素,减少色素干扰答:酒精燃点低,如果直接加热,绿色还没有褪去,酒精就会燃烧起来;酒精容易挥发,直接加热,挥发太快,造成浪费。
答:洗去酒精,减少滴加碘酒后的干扰答:碘液可以检测是否有淀粉注意安全教师提示淀粉的特性——遇到碘液会变蓝色指出实验中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正反两面、用清水漂洗等步骤,让学生思考一下,科学家这样设计的意义?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分组来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描述:未遮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有淀粉产生(进行光合作用) ;遮光部分→没有变色→没有淀粉产生(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条件:需要光思考和讨论:实验设计很严谨,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从小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