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收藏

编号:3446640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99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2-20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最新 部编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精品 教案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 内容简说 大青树下 的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 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 2.《花的学校》……………………………………………………………………… 2~3课时 3*.《不懂就要问》……………………………………………………………………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插图引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学校的区别。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 1.学生交流汇报: (1)图中的校园有动物,我们学校没有。 (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一样。 2.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 1.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民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2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如: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艳、洁”;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扮、坝”等。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绒毛(rénɡ rónɡ) 摔跤(suāi shuāi) 4.比一比,组词。 扮( ) 扬( ) 纷( ) 杨(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知文章各部分内容。 2.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 5.大青树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7.读拼音,写词语。 zǎo chén xiān yàn ( ) ( ) fú zhuānɡ dǎ bàn ( ) ( ) jìnɡ ài ān jìnɡ ( ) ( ) 教学反思 引用课文插图中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据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 3.引导学生围绕“喜爱”和“赞美”这两个词来学习全文。 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自由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喜爱这所边疆小学呢? 8.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喜爱和赞美这所边疆小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段读议,体会情感(用时:2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齐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一自然段,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5.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1.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及到校后的活动等展开想象。 2.了解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研读“上课”和“下课”的内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动物、景物的和谐美。 如:(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4.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评价。 5.拓展:发挥想象,你还能往下写些什么内容呢? 9.读句子,回答问题。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描写小动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感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用时:5分钟) 你还喜欢哪些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顾课文,开展活动(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说说对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 1.假如你也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你会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 2.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 操场上 大树下 11.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不足之处是没有完成对课文相关阅读知识的处理,如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等。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片段 ◆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 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生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 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课件出示) 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 生2:服装的颜色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学生感情朗读) 生:我从“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也感受到校园的美。这是个写景的句子,景美,校园也美。 师:学校有那么多美景却不写,为什么偏偏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生:钟声悠悠,竹影绰绰,更增添了校园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师:大青树小学的校园这么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感受校园的美,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4664049.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