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1年高考真题——地理(江苏卷)高考】

收藏

编号:3379739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36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10-10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试卷 高考 真题
资源描述: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1. 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A. 32° B. 58° C. 66° D. 79° 2. 此时月球的方位() A. 偏东 B. 偏南 C. 偏西 D. 偏北 【答案】1. D2. A 【解析】 【1题详解】 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约是23.5°,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大概四天移动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故1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约3.5°,可求出当日直射20°S附近,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一∣纬度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H=90°一|纬度差|=90°-(33°55'-20°)=76°05';故D选项最接近,ABC选项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悉尼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向,材料信息表明,此时是15时15分,太阳位于西北方向,物影位于东南方向,观察图中物影与月球方位可知,在朝向东南方向(物影朝向)向左偏转一个锐角即可正面面对月球,表明此时月球的方位偏东,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 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 A. 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 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 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 D. 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 4. 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 B. 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 C. 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 D. 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5. 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 A. 长春 B. 太原 C. 呼伦贝尔 D. 乌鲁木齐 【答案】3. C4. B5. C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A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力大小,故 B选项错误;M地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秦岭山区南侧,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面摩擦力大,是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气旋中心的气压较四周低,是低压中心,图中M地并不位于气旋中心位置,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C。 【4题详解】 一般来说,陆地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北京时间14时,新疆地区位于正午前后,气温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内蒙古中东部正值日最高温时段,故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内蒙古中东部刚经过一次冷锋过境,等压线密集,北风风力较大,降温明显,而新疆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故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盆地内下沉气流不明显,故C选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新疆并不是全在天山背风坡,如盆地内部,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盆地内部无焚风效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长春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天气状况复杂不易出现逆温;据图,太原等压线状况相对单一,但结合时间为14点,太原为午后,盛行上升气流,不会出现逆温,B错误;呼伦贝尔位于冷锋锋后且邻近锋线,冷气团俯冲到暖气团下方易在高空出现气温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C正确;乌鲁木齐正值正午,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逆温,D错误。故选C。 【点睛】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 A. 气温 B. 水分 C. 光照 D. 风向 7. 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 A. 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 B. 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 C. 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 D. 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 【答案】6. B7. A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情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且该地林地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7题详解】 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周围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所以水分逐渐减少,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所以 A选项正确,BCD错误。 【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图4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A. 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 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 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 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9. 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A. 交通出行 B. 防洪避险 C. 生活取水 D. 田间管理 10. 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A. 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 B. 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 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 D. 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答案】8. C9. D10. B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据材料,该地位于安徽省,据图可知,该地东南部主要水田及田垄,地势较低,西北部分布有旱地及其他用地以及经济林,地势较高,故该地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据图,该地住宅分散分布,田地和住宅交错相间,便于田间管理,D正确。住宅分散需要修建更多的交通线路来沟通各区域,不便交通出行,A错误,防洪避险应将住宅分布在远离山区的地方,与住宅分散关系不大,B错误,住宅分散与生活取水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图中水田旱地均有分布,判断有水旱轮作方式,住宅数量较多,生产规模较小)B项正确;图中住宅分散,水田和水塘面积狭长显然不具备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点,AC错误;图中公路数量少,交通条件显然不是城郊地区,D项错误,本题选B。 【点睛】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如:温室大棚农业。商品农业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以商品性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农业。城郊农业:以城市为依托,利用地处城市周边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满足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供鲜活农副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农业。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A. 对外交通条件 B. 文化交流习惯 C. 经济活动方式 D. 人口迁移政策 12. 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A. 地域性 B. 等距性 C. 均衡性 D. 同向性 13.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A. 政府机构外迁 B. 城市规模扩大 C. 首都功能优化 D. 公共服务升级 【答案】11. C12. A13.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 【点睛】国务院确定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新的首都职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 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 促进劳动力就业 D. 提高城镇化水平 15. 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 I B. II C. III D. IV 16. 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 集聚扩大 B. 原地保护 C. 均衡布局 D. 分散迁移 【答案】14. B15. D16.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15题详解】 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考真题——地理(江苏卷)高考】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7973944.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