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_白喉条辨

28页
  • 卖家[上传人]:中****
  • 文档编号:274190406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9.17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白喉条辨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白喉条辨以供大家参阅。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由于部分古籍有损,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字数:13902白喉条辨 清 陈葆善序六气感人。以燥证为难明。燥气发病。以白喉为最险。险而难则病不择医。医不识病。遘辄遭夭。死亡接踵。而生人之祸亟矣。其病则在于医不读书。与读而未会其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生气通天论均脱秋伤于燥一节。而秋燥之病变始隐。国朝嘉言喻氏。自南沈氏。始各以其独得之见。着为方论。吴氏鞠通融会其说。节以入书。于是燥证始略有门迳可循。然于白喉犹未之及。吾友陈栗庵院医之良也。癸巳春阖门患白喉者四人。长女最剧。时就余与何君志石参议方剂。书中所定三 降龙丹等皆新制验方也。嗣以爱子不起。尽发院中藏书。穷究旨要。始悟白喉一证。悉属燥火。因作订正论一卷乞鉴定。余谓医以切实适用为要。不必惑于近人体例之说。可仍仿吴氏例。改为条辨。删削未果。会学堂开办医报。随期课书。栗庵羸而善病。因嘱女夫其高弟胡鑫就原稿诠次成书。随报刊行。虽条仅十五。而纲举目张。犁然各当。不仅为白喉家正法眼藏。而一切喉科病变方法悉寓焉。三

      2、折肱。九折臂。不綦信欤。自来论秋燥者。无虑十数家。似以吴氏为较长。然于义例则亦尚未周。其言曰。燥气为病。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则实不根之言。窒而鲜通。夫天有六气。而火分君相。故经但言寒暑燥湿风五气。应时布令。则为平气。本不为病。其病者胜气也。如燥气盛行则扰动四气。何言之。行于所生则气感而为湿。行其所生则气泄而为寒。行其所胜则气化而为风。行所不胜则气伏而为火。推之六气。皆同斯例。盖金胜则木受制而风证起。如内经所称岁金太过。肝木受邪。两胁满且痛引少腹。及阳明司天。肝气上从。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丈夫癫疝等证。皆燥而化风也。即吴氏亦有燥金司令。头疼身寒热。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味主之之文。乃于化气。独不知有风。是仅知六气之当补燥气。不及悟燥气之尚能化风。顾指失臂。六气终于不全。一间未达。则亦九仞之井类也。昔宋孙兆校正内经。正谬讹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而秋伤于湿。不复悟有脱简。将贯穿错综会通。仍待之其人欤。呜呼。斯道沉 埋。垂四千年矣。秋燥之论。至本朝而始有定说。白喉之源。至吾院而始有专书。何其幸也。栗庵开悟迈其曹。医院初创。首先毕业。书成远近仿治。

      3、多所全活。因乐为弁其简端。遂纵论燥证传变。微特箴砭吴氏。使成全璧。且亦用以广吾同院之意。使知燥气明则六淫可推。六淫清则百病可治。仅秋燥白喉云乎哉。举一反三。贵会其通。是在世之善读是编者。时光绪二十四年岁次着雍阉茂律中仲吕东瓯陈虬志三书于天津紫竹林。自序白喉险症也。灵素以来。未详着录。国朝道光间湖南陈氏雨春始着白喉咙证论。(见白喉捷要常叙)其乡人浏阳张善吾绍修本其意作白喉捷要。大旨言足三阴受病。传之于肺。已失白喉本来面目。而用药又不出风火喉痹之范围。与手太阴燥火了无关涉。郑氏梅涧所着重楼玉钥。言此症或遇燥气流行而发。用药以清肺养阴为主。颇为中的。然语焉不详。得失参半。似未能洞彻源流者。(如既言或遇燥气流行而发又言此症在少阴一经热邪伏其间盗肺金之母气云云用药既以养阴清肺为主又言只宜紫正散夫紫正散之荆芥防风荆皮细辛与养阴清肺汤之冬地白芍丹皮奚啻冰炭何郑氏竟相提并论也)光绪戊子京师是症大发。有耐修子者。以戚串中多遭其厄。悉心讲求。托之神道。采二家之言。着白喉治法忌表抉微。选择颇为简要。然此君非素业岐黄之术者。于受病之源流经络。用药之色味气性。茫无真知灼见。故语多不根。尤不足以津逮后学。癸巳春余

      4、及二女一子于数日间次第传染。(壬辰秋冬之交天久不雨燥气盛行冬至后大霜雪寻常湖溆冰浓寸许瓯郡地气极暖不见此气候者已六七十年至立春后雨水骤至是症辄大发闻郡城医者多以辛温表散从事小儿遭厄者甚伙)长女以张氏法治之。几至不起。幸以大辛凉合甘咸寒法日进三大剂获效。(张氏所列无治之症十一条已居其八)次女少子遂悉用养阴法。次女愈而少子夭。此中疑团。几不可破。甲午秋季少女(时才周岁)患伏暑病。身热痉厥。痰嗽而喘。投以清热化痰。通络息风剂。痉厥愈而诸症不减。至日晡时痰喘愈甚。与白喉病将绝时形象。宛然无异。急用前方加入西洋参石膏大辛凉法与之。痰喘顿止。而身热亦愈。始恍然于白喉病之标本传变。从前医治之或得或失。一一了如指掌。且深悉张氏郑氏耐修氏三先生之书。虽各有心得。实未能穷极源流也。于是潜心探索。汇集众长。证以经谊。参以阅历。迟之数年。作白喉订正论一卷。呈政于蛰庐主讲。主讲曰。是论虽详。然头绪繁多。篇幅长冗。恐阅者未易贯彻。盍仿吴鞠通氏着温病例为白喉条辨。庶几纲举目张。作者既易于发明。阅者复易于寻绎。余曰。善。退而作条辨一十五条。稿既脱。因为叙其大旨。虽当仁不让。于张氏郑氏耐修氏三先生之言。间多指摘。然非三

      5、先生开先河之功。余亦安能遽集其成也。后有作者。倘能阐发微旨。匡兹不逮。岂特余与三先生之幸。抑天下生灵有浓望焉。光绪二十三年岁丁酉夏月辨病源第一阳明燥令司天之年。或秋冬之交。天久不雨。燥气盛行。邪客于肺。伏而化火。至初春雨水骤至。春寒外加。(夏至后发者更重)少阳相火。不能遂其条达之机。遂挟少阴君火。循经络而上与所伏之燥火。互相冲激。猝乘咽喉清窍而出。或发白块。或白点。名曰白喉。互相传染。大人易治。小儿难治。时疫喉症。不外外感六淫为病。六淫者即经所谓风寒燥湿暑火六气是也。历考古人喉科方论。言风火者固多。言寒湿者亦颇不乏。独未有专言燥气为病者。盖内经脱秋伤于燥一条。后人遂有燥气不为病之说。至沈自南喻嘉言始各有所得。各出方论。沈氏以化气为湿为主。故立方偏于苦辛微温。喻氏以复气为火为主。故立方偏于辛凉甘寒。赖吴鞠通氏有燥气为病。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数语。而燥气发病之理始着。后之治燥气者。亦有门迳可入。(欲治白喉者非先读沈喻吴三先生之书恐终无从下手)此症之发。必于燥气盛行之年。且见症经脉传变治法。无一不与燥火二字吻合。故知病属燥气无疑。(详观后辨自明)唯间多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而发

      6、。不得不兼治耳。郑氏梅涧虽言此症或遇燥气流行而发。而支离庞杂。尚非真能探及源头者。至张氏漫言火热。(喉症属火热者比比皆是)耐修氏言肺之灼。由于胃之热。胃之热。实由于肠之寒。模糊影响。全无确见。更不足辨矣。大人小儿治法本同。何分难易。实以小儿在五六龄以内者。未识人事。看验服药。处处不能如法。故治之较难也。辨经络第二素问阴阳别论篇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指少阴。一阳指少阳。少阳主相火。少阴主君火。故凡一切风火喉痹。莫不揭重二经主治。而白喉则独以手太阴为本。以二经为标。盖二经为病。主风火。而太阴为病。主燥气。其有传及他经者。皆非白喉本有之症。或因循不治。与治不得法。火毒漫延。累及他经也。知其所在。以法治之。张氏绍修曰。此症当作足三阴受病传至于肺。且引十二经脉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上入颃颡下络舌本为证。不知十二经之脉。除足太阳外。其余十一经。皆内循喉咙。不独足三阴也。且既言足三阴受病。必有足三阴见症。今内经伤寒具在。可复按也。足厥阴为肝。素问刺热篇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疼。手足躁。不得安卧。而伤寒论厥

      7、阴篇提纲。亦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今白喉初起。有是候乎。足少阴为肾。刺热篇曰。肾热病者。先腰痛 。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头痛员员澹澹然。而伤寒论足少阴篇提纲。亦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今白喉初起。又有是候乎。足太阴为脾。刺热篇曰。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而伤寒论足太阴篇提纲。亦言足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今白喉初起。又有是症乎。既无是症。其不得妄指为足三阴明矣。唯刺热篇肺热病一条。所列之候。与白喉初起。一一吻合。(详下症治第一条)而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亦为古来治喉家所自祖。圣训昭然。不知征引。反凭虚悬揣。以毫无关涉之足三阴当之。或泛言肺肾。或言胃热肠寒。愈去愈远。甚矣着书之难也。此症于初起时认明三经脉候。有无兼症。对病用药。未有不应手奏效者。即已误治。传及他经。亦须细心察验。确知何经见症。治以何经之药。未必不可斡旋也。辨色第三时疫喉病。喉间必红肿。甚则紫。而此症则独发白。或点或片或块。色如鸡脂。或发热后数日始见。或顷刻满

      8、喉。病势虽有轻重之不同。其为手太阴燥火则一。服药后转为微黄色者。病将已也。其间有红肿者。以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也。紫则火势剧而成毒矣。张绍修曰。此症热症多。寒症少。(善按果系时疫白喉必无寒症)有以色白为寒者。不知此症初发于肺。肺属金。其色白。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处至高之位。毒瓦斯自下熏蒸而上。(二语未确)肺病日深。故本色日着云云。恰与内经肺热病者。色白而毛败。又肺风之状。色然白数语相发明。鄙意更有进者。肺色既白。而所伤之病又为燥。燥气属金。金为西方白虎。其色亦白。故他经热喉病不发白。而此独发白也。其间有红紫者。则挟君相二火矣。辨脉第四白喉病初起。余脉如平。但右寸微数而涩或沉数者。手太阴伏邪本病也。其浮数或紧者。挟有外感时邪也。左寸关动数者。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并病也。洪滑者。火郁而成痰也。延之日久。或经误治。两手脉滑数甚。按之搏指者。火势剧也。洪大无力。按之芤或散大者。阴涸已极也。张绍修曰。凡病此者两关及左尺脉多沉数而躁。其意专指足三阴受病而言。以余所验。颇觉不然。唯不肿不红。咽干无痰。手太阴燥火自病者。右寸必微数而涩。红肿且痛。初起即痰涎多。挟有少阳少阴风火者。左寸关必动数。其他病脉。皆误治

      9、后始见。初起时未必尽具也。凡治内伤病。必先脉而后症。至六淫必脉症参合。方有把握。甚有舍脉从症者。(如伏脉与绝脉实难区别参之于症便易分晓)若专恃察脉。最易致误。此实阅历以来。屡试屡验。非欺人也。辨手太阴本病症治第五白喉病初起。头痛身寒热。右寸脉微数而涩。咽燥无痰。喉间发白。或咳或不咳。或痛或不痛。但介介如梗状。饮食如常。此手太阴肺经燥气本病。加减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右寸脉浮恶风寒甚者。挟有外感时邪也。前方略加辛凉药。如春则薄荷。夏则荷叶扁豆花之类。或已误治。咽燥舌干。甚或绛者。郑氏养阴清肺汤亦可用。素问刺热篇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苔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此症自始至终。与经旨一一吻合。故决为肺经本病。主以加减喻氏清燥救肺汤。以此方实燥气化火之祖。方中西洋参色白味苦性凉。有清无补。(他参如高丽东洋潞党及吉林参之类断不可用恐其太补肺气痰喘立至也)石膏色白气辛味甘性寒。二味为清手太阴经燥火专门之药。复以麦冬则清中有滋矣。臣以桑杏甘草。则辛寒而合苦甘矣。与内经燥淫于内。治以辛寒。佐以苦甘语恰合。(此症往往遇外感时邪而发有桑杏便无引邪入里之弊且性味清降较薄荷荷叶等味尤为易用)至枇叶花露金汁不过佐使之药。借以清热解毒。且疏通经隧。不致留邪入络。遗患将来也。平素痰多。或服药胃中觉寒。可加入蒌贝橘枳等味者。以药在对病。既有是症。即可用是药。古人方中往往大开大阖。寒热温凉并用。如仲师之大青龙麻杏甘石等汤是也。(曩谓仲师二汤恰是治燥气之祖方盖化气为湿麻桂可以散之复气为火甘石可以清之极为合拍如白喉病发于秋冬之交重感外寒者似可先用麻杏甘石一二剂唯不可用青龙耳)其仍用郑氏养阴清肺汤者。以既经误治。肺阴受伤。并及营血。非冬地丹芍实难奏效。然鄙意须加入西洋参石膏本经药。方为至善。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_白喉条辨》由会员中****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_白喉条辨》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