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都安阳之历史变迁.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26314708
  • 上传时间:2023-1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都安阳之历史变迁秦素敏【摘 要】安阳位于今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大平原的交接地带,西部为山岗丘陵,东部为彰、洹河冲积扇,地势平坦,气温适中,土壤肥沃,宜于农牧安阳是我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之一,是我国古都殷墟所在地,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后,历时273年春秋齐桓公时,在安阳北20公里处建邺城东汉末年,曹操建府于邺,邺成为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北朝的东魏、北齐相继都邺,合计78年自580年杨坚焚毁邺城之后,千年邺都才成为一片废墟隋唐以后,安阳崛起,经宋、元、明、清为相州、彰德路、彰德府治所,今邺都废址所在临漳县,历来为其属县安阳(殷)与邺虽相距20公里,然两者曾有过密不可分的隶属关系,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安阳的历史也应该是包括邺的历史关键词】 安阳 殷 邺 历史变迁一 、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目前在安阳发现的最早原始人活动的遗迹是市西南约30公里(安阳县善应村)小南海附近洞穴中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质年代属第四世纪更新世晚期,距今2.2万年到1.3万年,前后延续1万多年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年命名此文化为“小南海文化”参考文献:[1]郭沫若.中国史稿[M].人民出版社,1962年6月第1版.遗址位于群山环峙的峡谷中,洹河河道穿谷而过,峡谷以东约1公里是广阔的平原,当时人们过着群居的生活,伴随出土的动物化石十分丰富,说明远古时代小南海地区有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又傍有河流和沼泽,近处还可能有相当干燥的沙地。

      距今8000—3000年全新中期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给我国新石器文化繁荣创造条件在今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发现了一处古文化遗址——“渔洋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夏、商、周三代,到汉、魏、北朝,到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直到今天,6000年历史从未间断,成为安阳地区历史发展的缩影渔洋村的地理环境和小南海的环境十分相似,处于山区与平原的过度地带,地势高旷,背山近水,十分有利于古人类生存进入新石器时代,在安阳市洹河南岸(安钢大道高楼庄东侧)的后岗遗址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文化它是以代表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青铜时代商文化的“三叠层”而著称安阳附近原始人类遗址的分布和相叠关系说明了从旧石器时代至商周一脉相承文化联系,其间经过了从穴居狩猎到建筑房屋、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社会发展历程从小南海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证明这里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安阳古聚落的形成,无疑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二、灿烂的殷商文明中心安阳殷墟是既有历史文献记载,又被近80年的考古发掘所证实,特别是它“自报家门”,由出土文字可证明的商代晚期的都城,已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殷墟名称和地望,最早记载的文献是《竹书纪年》,其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四十里(一作三十里)。

      北蒙,殷地安阳之前身盘庚由奄迁北蒙,而后曰殷既先有蒙地在南,故安阳之蒙地称为北蒙[2]王革勋.豫北诸古城邑地域考[J]. 中州今古,2001年02期.公元18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后,由于这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极宜农业耕作同时,它“居天下之中”,山川关隘环抱,形势险要,故传8代12王更不徙都,直至帝辛灭亡,历时254年殷人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指出:“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三个要素[3]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M].中华书局,2009年9月第1版.即以都市为中心的政治生活,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和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化关于小屯区殷墟的范围和布局,通过勘探和挖掘,所划定的保护区域,南北大约5.5公里,东西长约6.5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洹水南岸小屯村东北地为商代宫殿、宗庙区,是殷墟的主要部分,其外为居住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宫殿建造采用填基法和挖基法在宫殿宗庙中心区以南约200米处有一条东西长650米,南北全长1100米,由西南向东北伸展,直抵洹河南的灰沟,显然是人工挖成的防御措施,当然也可用来排泄洪水在居住区和手工作坊区以外则是墓葬区。

      殷墟的营建是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时间,建筑的修造时间也有先后但整个布局显然是经过周密规划的巨大工程商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当时青铜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农作物种类很多.甲骨文中所见的谷物有黍、稷、麦、来、稻等等作为农业生产辅助手段的畜牧业也很兴盛今天的所谓“六畜”当时都被人们大量饲养殷商时期青铜铸造业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种类有农具和手工具,兵器,饮食器和酒器,车马器和穿饰品等这些青铜器中集中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各种器物,堪称稀世珍宝,如司母戊鼎手工业中的其他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如制陶业、玉器制作、骨器制作、漆器制作、丝织业和建筑业等也有了突出成就在统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殷商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也迅速发展繁荣起来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今天使用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甲骨文中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记录商代的历法是一种较为完善的阴阳合历,在我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历法体系三、战国秦汉时代的殷邺商亡以后,殷都为墟,春秋战国时代,洹漳流域先后兴起了两座重要城市:一个是邺,一个是安阳春秋时,齐桓公占领了殷旧地,为了保卫诸夏,防西北少数游牧民族的入侵,巩固霸业,在古漳河南岸始驻军置邺。

      漳洹一带始归齐国所有,齐国之后晋国强大,晋有占领了邺城战国初年,邺地属魏,魏曾一度定都于此,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西门豹治邺时,为发展邺地的经济和安定社会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破除“河伯娶妻”的祸害;另一件事是发动民众开凿十二条水渠,引漳灌田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一座西门大夫祠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邑,更名为安阳邑[4](汉)司马迁.史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5](明)崔铣.彰德府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安阳始置县,属邯郸郡汉初废安阳县划入汤阴县,而邺亦从邯郸郡中划出,增设魏郡,治所为邺西汉末年,魏郡辖境很大,领18县,有21万户,人口90万,是冀州范围内人口最多的一郡四、曹魏时代邺都的繁荣东汉末年,曹操破袁绍,克邺城,营建邺都曹魏时代的邺都城是在春秋齐桓公旧址基础上建成的,即邺北城曹操都邺前后,扩大以邺为中心的王畿之地重视兴修水利事业,发展邺都的水利交通,修复道路和驿站,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开平虏渠、泉州渠、新河,都是白沟水运航路的延伸。

      曹魏邺都的城市建设在我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一是首先出现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二是宫城、官署与居民截然分开,反映了当时阶级对立和封建等级意识的加强;三是宫殿官署和贵戚所居都集中在北部,改变了“面朝后世”的传统曹魏时期邺都城究竟有多少人口,史无明文曹魏《选举令》说:“今邺县甚大,一乡万数千户如作大略估计,邺城内有二三万户的话,可视为有一二十万人口,在邺城范围之内也算是相当稠密的了这一时期,以“三曹”为领袖的“建安七子”活跃在文坛上,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空前的欣欣向荣的局面,留下了光辉的一章五、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时代的邺都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邺成为民族融合中心十六国时期的邺都,是在曹魏邺都,即邺北城的基础上,经后赵石虎营建而成的他对邺都的营建分为三个部分,即修缮、扩建原有宫殿,大规模新建宫殿,修建邺城外围园村池苑[6] 陈桥驿.中国七大古都[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143—144前秦灭前燕后,邺城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但仍是中原地区一个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东魏、北齐的邺都邺南城营建于东魏迁邺的第二年,之所以营建新城(南城)是因为旧城(北城)的残破和窄隘。

      邺南城在修筑以前经过了严密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参考了洛阳和邺北城的规模,由李兴业“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制定出一个规制严谨、布局合理的方案南城紧临邺北城,邺南城的北城就是邺北城的南城,邺南城北部中心为宫殿区,东西460步,南北连后园至北城合900步,南部为居民区在邺都城外围,还有多处离宫别馆,池村园囿,邺北城在东魏北齐时仍利用不废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炯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的安阳城(安阳遂为相州),千年名都毁于一旦六、隋唐以后的殷邺隋唐以后,殷邺地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归纳言之,可谓两点:一是相州安阳的兴起;二是邺都废墟的一蹶不振安阳县在汉初被废并入汤阴后,400多年未置县西晋初年复置安阳县,属魏郡东魏迁都于邺后,又废安阳县入邺杨坚毁邺,迁州郡县于安阳,于邺旧址设灵芝县至此,安阳就是邺,邺也就是安阳,殷邺合一历史上作为古都的邺实际上与安阳有继承关系,用安阳代表邺都不是没有根据的[7] 邹逸麟.也谈安阳是否够格列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古都[J].陕西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隋开皇十年,攻邺县为安阳县,改灵芝县为邺县,两县分开各复旧名。

      相州魏郡至安阳,唐贞观十年(638年),置相州都督府,可见唐初安阳的地位十分重要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路、州、县三级安阳既设州又设军,可见地位重要,特别在军事上入宋后,漳河南岸的邺的地位日趋衰落,以致连一个县的资格都保不住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邺县为镇,一部分并入临漳县,一部分并入安阳县,杨坚焚邺,繁华的六朝古都变成一片废墟而邺城废址的淹没,主要原因是漳河的改徙隋唐时代,安阳虽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经济文化仍十分发达隋朝相州刺史兴建的广润陂是安阳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使农业获得了丰收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相州刺史李景于安阳城西30里处(今安阳县曲沟高平村)引洹水位高平渠,高平渠既能灌溉,又能排涝,使民得万金之利,故后来称此渠为万金渠隋唐时,相州的手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以制瓷业、冶铸业、丝织业最为发达七、明清彰德府治和古都安阳的复兴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领5县元改为彰德路,属中书省,明初复为府,由隶属河北布政使司改属河南布政使司,这是安阳沿革史上一大变迁,其原因为:一方面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自秦汉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安阳改属河南,顺应这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8] 朱士光.中国八大古都[M].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293.清亦称彰德府,领六县一州明清以后的安阳县是河南省北部的一个中等城市,明永和二年(1404年),封朱高燧为赵王于彰德府,建王府于城内清代安阳地位无显著变化,至清末光绪年间,安阳境内的京汉铁路修成后,又有支线通六沟河煤矿,于是给安阳城市的经济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清政府陆军部和袁世凯在安阳举行军事学演习,被称作“彰德会操”,显示了新式军队的威力,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16年袁世凯死后,也安葬在安阳,在洹水北岸太平庄建了一个中西合璧的陵园,即今天安阳桥北部的袁林辛亥革命后,废彰德府改称安阳县,1949年8月划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置平原省,安阳地区归其所属同年划安阳县城区及近郊至安阳市,移安阳县治水冶镇,又析安阳、临漳二县漳河以南地置邺县1952年撤消平原省,划临漳属河北,邺、安阳属河南1954年,又废邺县入安阳,于是殷邺又合一同年6月迁安阳县还治安阳市1983年实行以市管县,安阳地区撤消,安阳市取代安阳地区,安阳县属安阳市至今未变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安阳,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灿烂,但是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