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美版美术七上ppt课件第二课:传神与 意境 (1).ppt
49页中国画与欣赏,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 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纵27.1cm,横572.8cm顾恺之传世作品,宋摹本,是以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阎立本所绘唐宫仕女图,唐代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最杰出的代表有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作者韩滉后人将其与韩干称为“牛马二韩”这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作者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众多1900年,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20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周恩来总理收到一封信,信中说,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下达文化部,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五段.第一段是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 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是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韩熙载夜宴图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开宴行乐的场景,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画家顾闳中奉李煜之命而画,画中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后唐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南唐初受南唐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富春山居图始画 1347,三年完成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 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从画上题跋看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明时先为沈周所得后又归董其昌所有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
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人清宫有意思的是,乾隆皇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画的前段(短段)名为“剩山图”,最后到了画家吴湖帆的手里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汉宫春晓图,37.2cm2038.5cm,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是仇英画的杰出代表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
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郎世宁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百骏图, 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引言,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等,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中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是一种比较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其经过数千年的丰富革新及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体系仰韶村发现的彩色陶器上的纹样合装饰,可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绘画艺术,距今60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帛来作画,如人物龙凤帛画,两汉南北朝时期,佛教画盛行,此外,人物画也发展起来,代表作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同时这一时期,出现绘画品论著作,隋唐时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全面发展,如阎立本的步辇图送子天王图等;山水画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山水画的独立,出现了李思训、王维、吴道子、韩滉等众多著名画家到了五代,山水画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为代表;花鸟画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
宋代是山水画和花鸟画蓬勃发展的时期,北宋著名山水画家有李成、范宽和郭熙,南宋有夏圭、马远、李唐和刘松年等;宋代文人画以苏轼、米芾、米友仁为代表,宋还出现了“界画”(亭台楼阁用界尺画线),最出名的为张择端,代表作?元代水墨山水画有赵孟頫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清画派众多,明代的“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浙派”(即戴进与其学生吴伟、张路、蒋三松等人)、“吴门派”即文征明与其学生文伯仁、文嘉、陈道复等人清朝有四王及吴恽等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郑燮、李憚、李方膺、罗频等)此外,还有金陵八家、朱耷石涛、任伯年等人近代和现代画家比较多,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高剑父、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丰子恺等中国画的分类: 从创作思想及审美情趣,可分为文人画、宫廷画(院体画)和民间画三类 按表现对象即创作题材,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动物画等 按表现手法进行分类,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半工写等 按画的特定用途,中国画可分为宗教的寺观壁画、卷轴画及民间的年画 按绘画的特殊材料和特殊手法,画可分为漆画、扇面画、竹帘画、剪纸等 按旅游者对中国画的欣赏分为卷轴画、壁画和工艺绘画等三类,文人画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以自娱遣兴和自我表现为口号的表现下所形成的绘画流派,主要以老庄之道作思想基础,次之为佛、儒的某些思想。
从魏晋的宗冰岛唐之王维再到苏轼、董其昌形成了完整的文人画理论体系元四家标志着文人山水画的成熟;明徐渭、清石涛、朱耷,扬州八怪标志着文人花鸟画的成熟人物画在文人画中始终未占据其地位院体画是反映统治阶级的立场和审美情趣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由宫廷专职画家制作,多富贵气 民间画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用以表现自己审美理想的绘画,质朴无华,以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为主要的审美素材工笔画以工致的线条勾定轮廓,然后染成重彩或淡彩,不染色的叫白描写意画是以放纵的笔法写自然物象,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意趣,有水墨写意,浅绛(着淡赭色)、重彩、泼墨、泼彩等,特别放纵的笔法称大写意,不太放纵的称小写意界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叫作半工半写卷轴画,起源于早期的帛画,后发展为纸画是指用纸、绢等画经装裱而成的其中有装裱后用于装镜框者叫“镜片”,未经装裱的画叫“画心”,有小幅多件成套装裱而不装镜框者叫“册页”,这两种其实都无“卷轴”真正装卷轴的,大幅用于张挂于正厅中间者叫“中堂”,小轴随意挂者叫“条山”,横式张挂叫“横幅”,机场横幅以供展阅者叫“手卷”卷轴画便于卷而收藏,又便于展开张挂,创作、携带都优于西洋画,当然卷轴画的装裱也极为重要,可使画增添独特美感。
壁画,即在墙上或崖壁上所作的画墙壁画如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等;崖壁画如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连云港将军崖等的岩画;墙壁画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