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作业 (2).docx
4页实践:制作简易的密度计学案一、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制作简易的密度计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数据:浸入的深度与液体密度关系式的推导:密度ρg/cm30.80.91.01.11.2浸入的深度h/cm测得牛奶的密度 .实验讨论:1、 自制密度计刻度的特点是什么?2、 如何检验自制密度的的误差?3、 如何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二、 选择题1、在两支相同的平底试管内装入等量铁砂,然后分别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其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第1题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试管在乙液体中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C.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D.两支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2、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甲乙丙第2题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三、填空题3、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该密度计___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选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________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________m2.(后两空选“<”、“=”或“>”) 第3题 第4题4、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重力(选填“<”、“=”或“>”)2)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杯中液面将__(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5、酱油是一种密度略大于水的居家常用调味品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了一个测定家里所用“临江寺”牌酱油的实验所用器材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小塑料块,两只小碗,一把刻度尺,水和酱油小明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A.往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面位置处做上标记;B.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h;C.往另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酱油,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油面上,在油面位置处做上标记;D.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酱油中的深度d;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1)正方体小塑料块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2)正方体小塑料块所受水的浮力F1__________所受酱油的浮力F2(选填“>”、“=”或“<”);(3)“临江寺”牌酱油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小华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密度计:她选择一根长16cm的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下端塞入并用石蜡封口,使吸管在液体中漂浮时能保持在__________方向.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把密度计放入水中,露出液面的长度是7.9cm,再将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露出液面的长度是7cm,则此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ρ水=1.0×103kg/ m3) 第6题 第7题7、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_在液体中.(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______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______.(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______(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______(均匀/不均匀).(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___ 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