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移及.docx
15页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移及一、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徙一、藏族先民的第一次东南之行众所周知,汉人明白有吐蕃(臧族)是在隋唐之时,代表性的观点为 “吐蕃本西羌属”,将藏人归于羌系统千三百年而羌又来自何处呢? 据《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性之别也其国 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三苗为古族名,《战国策•魏策》 载,三苗之地在彭蠡(鄱阳湖)、洞庭(洞庭湖)和文山与衡山之间, 传奇在舜时迁到三危三危有二说,一指甘肃敦煌一带,一指南方群 山以此推论,有人以为三苗为苗族、瑶族的先人既然西羌出自三 苗,以姜姓为别,那么为“西羌属”的臧人也与三苗有染了,舜是为 传奇的尧舜禹三王的舜王时期,约公元前23世纪左右汉籍中对羌的记载很早,是与黄帝族并行的《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母曰任姒,有虫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 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年,生炎帝,人身牛首,擅长姜水,以火 德王,故谓之炎帝②炎帝所出的姜姓,从事农耕很早《易•系辞下》云,炎帝“蜥木为耙, 揉木为耒,耒帮之利,以教天下二《淮南子・修务训・尝水草》说, 炎帝“乃始教民,播五谷二看来,以炎帝为代表的这支羌人很早就从 事农业生产,即以现在刻推算,大约在公元前25世纪左右。
此刻称华夏民族灰炎黄子孙,盖由此而来炎、黄二族通过斗争,也 通过融合,“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黄帝诛之涿鹿之 野,”③蚩尤,《路史》说,“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④尤其 到了夏、商、周诸朝,其联系更为紧密,因此疑心黄帝也有姜人血统 自在情应当中臧族学者丹珠昂奔以为:我以为有一点重要,也一样为史家所轻忽, 这确实是黄帝和炎帝都是自西方迁来假设说此刻的汉族和臧族在人 种上有何联系的话,较晚的割裂有可能是同自原始人类自喜马拉雅的 东南迁移进程中,这一时刻大约在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初期古气象研究以为,晚更新世晚期发生的末次冰期(绒布寺冰期)中, 喜马拉雅山对印度洋气流的屏障作用己接近现代状态,“喜马拉雅山(除东段外)己十分干燥,因此那时冰川的长度仅为现代冰川的〜1 倍左右在高原内部更是如此,冰川规模更为短小关于这次冰期的 温度降低值,崔之久等曾利用冰缘地貌作过推算,指出高原北部为 3℃,唐古拉山南麓的高原内部降低值为并显现过类似北极的 气候环境高原南部那时冻土下限达4, 200米左右的高处,较现代冻 土低约800米高原现代冻土南界的安多,年平均温度为-3℃;而藏 南河谷中海拔4200米高处的年平均温度为2℃〜3℃,因此,末次冰 期中那个地址的温度降低值达5℃〜6CJ①这一时期可能是西藏高 原的前人类东南迁移的第一时期。
相较较而言,整个气候东南比西北 为宜藏北高原的细石器,有可能确实是这部份前人类躲避显现过的 北极气候,逐暖而行的产物毫不疑问,有些地域的前人类有可能在 这种恶劣环境下灭绝了显然,无数的材料能够证明,华夏民族的兴起,来源还有别的渠道, 在此从略至少能够说,在晚更新世晚期的冰期中,有一部份(乃至 一大部份)“古藏人”东南迁移,而且进入此刻的川、滇、甘、青,乃 至更远一点的湖南、贵州境内都是有可能的固然,咱们不能排除有 一支后来被称为“羌”的“古藏人”进入上述地域,进行了假设干世 纪的畜牧生产后,开始农业耕耘二、藏族先民的第二次东南之行进入全新世,西臧高原经历了末次酷寒气候以后,慢慢转暖,植物取 得进展(这一时刻大约距今10, 000年〜7, 500年②);至全新世中期, 气候温暖湿润,青藏高原草木较盛从曼冬错、措勤、拿日雍错等剖 面的狗粉组合看,木本植物花粉成份显着增加,最高可达花粉总数的 50%左右,其中要紧有松属、桦属等,温带阔叶树成份(株属等)和喜 暖成份(铁杉等)增加,蔷薇、杜鹃等灌木种属较多;草本植物花粉 仍占主腹地位,而且种属也较丰硕,如蒿属、莎草科、菊科、禾本科 等中生、湿生草本。
那个时期尽管气温较前温暖,但气温的绝对值不 高,因此,高原上的低湿地有大量草本繁衍,有利于植物残体的积存, 泥炭沼泽发育依照己有泥炭经碳-14年代测定的数据知,西藏地域 泥炭多数属于那个时期,如拿日雍错湖相层中的两层草炭别离为距今 6, 380100年和距今3, 625100年,昂仁昂拉露草炭层距今4, 525 120年,邦达错(雅西尔错)北岸泥炭距今7,670250年,多庆错 西岸泥炭距今3, 930250年羊八井弄朵和当雄当乌马曲持续的厚层 泥炭沉积终止的时刻,据顶部泥炭的碳-14年代测定别离为距今3, 050 120年和3, 57580年,因此这两个地址中全新世都为泥炭堆积③ 青藏高原的这种适宜的气候,给藏族先民的生存进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些新石器的遗址,大约确实是这一时期的臧族先民所为,这或许已 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不然,公元六七世纪突然崛起西臧高原的吐蕃民 族就无法说明从卡假设、墨脱、林芝、曲贡村、乃东等遗址看,这 一时期的藏人已从事农牧生产,并营渔猎,仍以臧南为主,再次向他 们旧日的乐园广袤的藏北地域推动,一直到中全新世晚期,后期藏人 所说的阿里三围,卫臧四茹,均有臧人居住。
生活于今日的朵康六岗 ①地域的藏族先民也可能与所谓“羌人”的一些部落杂处古气候的研究说明周朝(约公元前13世纪)初期仍有一段严寒期这一 严寒期尽管为时不长,但对居住高原的臧族先民又是一次大要挟,有 可能造成藏人先人的第二次东南之行这一迁移反映在汉族史书中, 即是《后汉书•西羌传》中的无弋爰剑: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 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入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 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副 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 入三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 涅间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田畜,遂见敬信,庐落 种人,依之者日趋众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之, 其后世世为豪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 渭首,灭狄笏原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 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从以上引文可知:(1)秦人刚抓住爰剑时,不知他是何民族,这一点 说究起来存有疑窦黄帝所处的年代不靠得住,假设以范文澜《中国 通史简编》的估量数字,约生活于公元前2, 700年左右。
如此计算, 黄帝至秦厉公约2, 200年汉族史书多说与羌族交往、通婚、混血一 起制造华夏文明,至厉公凡2, 000连年,如何竟不知后世论定为羌的 爰剑为羌属呢?可说咄咄怪事,究其全然,可有两种说明,其一为汉 史所称羌从来是个笼统的概念,泛指休养生息于西北及部份西南地域 的民族,因此一旦显现一些稍疏远的民族,那么难概念其二为他们 发觉的无弋爰剑可能确实是第二次东南行中被秦人俘获成为奴隶的臧 人,因为“羌人谓奴为无弋,”这与现代藏语音意均同倘将这两种说 明比较,后者的可能性较大2)所谓“被发覆面”,是羌藏民族一起 的风俗,鼻U女可能是一女系氏族酋长(犹如苏毗、东女国之女王),因 爰剑火焚不死,识为神,才拥护他为酋豪从尔后“世世为豪”的情 形分析,河、混间的这一女系氏族或父系部落3)爰剑教“射猎为 事”的河、涅羌人以“田畜”,又可有二解,一为爰剑以前所在部落从 事农业,知道耕耘假设爰剑真为藏人,在距今2, 400连年前知道农 作是显而易见的二为他在当奴隶时学会了种植庄稼后汉书中的这 段记载在用词上是有分寸的,说“河、淀间少五谷”并非是说没五谷, 爰剑是教他们更好地耕耘,而不是开始让他们耕耘4)汉籍记载的 真正的羌人的始祖恍如是爰剑,而不是炎帝和蚩尤「出赐支河曲西数 千里”,去了何方?成了臧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不得而知。
但 重要的是从这段文字看,自爰剑起并以其为中心河、混诸羌等曾成立 过部落联盟《后汉书•西羌传》又载:……其后子孙别离,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耗牛种,越屠羌是也; 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忍及弟舞独留 涅中,并多娶妻妇忍生九子为九中,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之兴 盛从此起矣为何羌族大兴盛,为何显现那么多种类?以“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 十七子为十七种”说明显然是不通的丹珠昂奔以为这各类类的显现 恰正是藏人第二次东南迁移的结果,而这次涌人的数量比较大,可能 是一个氏族一个氏族的整体迁移而汉文史籍那么将这些西来的民族 通通归于羌系列固然,由于第一次迁移之基础,原有的“羌人”部 落,在文化形态上与西来的藏人大体相近,有些乃至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现在汉籍中的羌可分为如下类型:其一,黄帝时的羌人属后裔,即未被初期华夏民族所同化的羌人后裔, 这部份又可分为二,一部份可能是第一次东南行中的臧后裔,一部份 可能是如前所说是与藏人本无联系的所谓羌人部落其二,纯粹的臧 人部落其三,前二者的混合部落 二、从藏族先民的两次迁移 看炎黄及藏羌之间的关系一、炎帝及炎黄关系新的研究功效告知咱们,远古羌人崇拜火、太阳、白色、牛(耗牛)、 鸟等物。
这些崇拜物有可能是一个族团的图腾崇拜如咱们今天所涉 及的“帝”之类名称,最初或许确实是那时的神,不独为华夏族所尊 崇,也是古羌人的崇拜物火崇拜何以有炎帝?这与古羌人崇火有直接关系,炎帝本身确实是火 神华夏族远古神话中所谓燧人氏、神农氏、烈山氏等,都与火有关, 即前人“火种刀耕”的最原始形态的反映换言之,初期的古羌人从 渔猎生活一一渔猎生活时期照样有信仰,到农业生活(或农半牧生活) 的转变进程中的一个飞跃,可能为:其一为用火,知道用火取暖、用 火烧肉吃,以火烧茅林等方式进行刀耕火种,产生原始的农业;其二 为直接“钻木取火”此二者在人类的蒙昧时期能够说是了不起的进步 从而发明火、利用火,还能取得火的族团必然受到尊重而他们自己 也十分崇火,由火神而称炎帝王逸《楚辞章句•远游》云:“火神, 帝也J因此,能够说炎帝的活动确实是崇拜火神的那个地址族团的活 动,并非必然实有其人固然,炎帝本身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他与黄帝的关系《国 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虫乔氏,,生黄帝、炎帝如此看来炎、 黄二帝同出一祖,是兄弟又,据考“少典”实为“少昊”,黄帝与少 昊有承袭关系,但不必然是父传子形式,而是族团的沿进时期。
太昊 (这一名称又写作大昊、泰昊、太嗥、太脾、大皓等)先于少昊何 新《诸神的起源》以为,太昊确实是太阳神,是伏羲(又写作伏栖、 伏戏、赫胥、庖羲、宓羲、虑牺、羲皇等)的别一名号少昊为继太 昊后崛起的又一族团黄帝具有两个特点:一为神,高诱注《淮南子•说 林》云“黄帝,古天神也”,即是例证二,与伏羲、少昊等一样,他 的形体也是人面蛇身,属于同一类型,是崇拜日神的蛇龙族团的代表 炎帝的形体是“人身牛首姜”与“羌”本为一家,《说文解 字•羊部》说: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其中有 两点符合臧人的图腾信仰,即一为耗牛图腾,一为源轼图腾与炎帝 有关,羌系统由崇火而崇红色,如后岗文化,马厂文化较明显;由崇 火而崇太阳,此二者容易归于一如汉籍《白虎通义》中就有“炎帝 者,太阳也”的记载假设将汉籍传奇粗粗归类,可发觉古羌文化系统包括了燧人、烈山、 神农氏、夸父氏、祝融氏等其文化传播范围在今西北地域、部份中 原和西南地域仰韶文化中有他们的奉献,像后岗、马家窑、半山、 马厂、辛店文化当是他们的作品经碳T4测定,它们的文化年代为: 后岗,距今5,680100年;马家窑,距今4,525100年;半山,距 今3,860100年;马厂,距今3,750100年;辛店,为青铜时期文 化;距今2, 640年至3, 185年。
从距今5, 680100到2, 640年这漫长 的历史时期,羌人先民们由牧渔业转入农业和半农半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