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6.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2025秋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lu****9
  • 文档编号:613740003
  • 上传时间:2025-08-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并了解搅拌能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理解同样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量是不同的[探究实践]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态度责任]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学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学生]食盐20g,平均分成10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10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1份、课堂作业本中的记录单、全班数据汇总表等教学过程】上课 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1小包小苏打,1个装有水的烧杯,1根玻璃棒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陈述: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小苏打,并出示小苏打板书:小苏打)5.提问:如果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6.提问:那么,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食盐溶解现象为切入点,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兴趣,激活旧知;通过交流讨论拓展学生对可溶物质的认知,并自然引入小苏打,为后续探究做好铺垫;再以连续设问引发学生对溶解限度和不同物质溶解能力差异的思考,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最后自然揭示课题,明确探究方向,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10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10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初步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打算怎么做?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相同,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4.阅读科学书46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或者下一份)?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记录单,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1)根据实验方案测试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份数,记录在表格中;(2)实验完毕将小组数据汇总到班级表格中;(3)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实验设想,引导其自主思考探究方法,再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实验方案,培养[科学思维]与合作能力教师结合书本内容指导并演示规范操作,强调控制变量、操作细节及判断标准,保障实验科学性;指导学生按序实验、规范记录,巡视监督确保全员参与,最后汇总数据,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猜想,培养严谨探究态度与数据分析能力,深化对物质溶解能力差异的认知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小结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2.组织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食盐或小苏打?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如果时间紧急,还可以怎么加?(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通过思考不同的实验方法,突破定势思维)[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汇总表,分析归纳 50 毫升水中食盐与小苏打溶解份数的差异,自主总结出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的结论,培养数据分析与归纳能力;组织讨论逐份添加物质的原因与优势,促使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深化对实验方法的认知;同时思考不同的实验方法,突破定势思维,提升科学探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温水一杯1.教师出示温水,提问:如果想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温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温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有变化[设计意图]以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运用课堂实验方法,将探究延伸至温水环境,意在培养迁移应用能力,激发课后自主探究兴趣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1.在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时,怎样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方法,即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10份,这种方法在教师准备材料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称量好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后用电子秤将它们平均分成10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部分,这种方法易操作,但刮的力度、深浅会不同,还有将盐洒出等问题。

      2.如何帮助学生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完全溶解?可以通过举例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溶解是物质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溶液的过程,没有肉眼可见的颗粒,也不会发生沉淀需要告诉学生在实验中要充分搅拌,使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与水充分接触如果不充分搅拌,可能会误判物质没有完全溶解,而实际上是因为搅拌不充分导致部分物质还未来得及溶解在搅拌后让溶液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沉淀出现若静置后无沉淀,说明物质可能已经完全溶解;若有沉淀,则说明物质没有完全溶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3.测量气温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相同时间比快慢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2.我们的校园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4.水结冰了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4.测量降水量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6.运动和能量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天气教案(共8课)(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4.不同的天气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3.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6.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5.冰熔化了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水教案(共8课)(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教案(共8课)(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8.单元小结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1.运动与位置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1.2.我们的家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7.天气预报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5.观测风教案(2025秋版).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思维导图(2025秋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