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2.我们的校园教案(2025秋版).doc
2页2.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校园的观察记录活动,知道校园是地球家园的一部分,有许多自然现象[科学思维]用观察、记录、比较等方法全面、有序地观察校园,能用“观察笔记”真实记录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能描述自然现象并初步进行分类[探究实践]在观察交流活动中,乐于参与,观察仔细,合作分享,增强对校园的关注,树立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态度责任]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用“观察笔记”观察记录校园中的自然现象教学难点】能开展全面、有序地观察,及时记录发现,并对自然现象进行初步分类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观察区域图、班级记录单、板贴等[学生]观察记录单,笔教学过程】上课 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地球家园一、聚焦: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1.提问: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家园,其实,我们的校园也是地球家园的一部分你观察过我们的校园吗?校园里有什么?(出示自己学校的图片)2.谈话:同学们提到的有些是植物,有些是动物,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现象,你们真会观察今天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将化身小小自然学家,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聚焦作为地球家园一部分的校园,启迪学生根据日常经验回想校园里有什么,从学生的交流中顺势引出课题,创设自然学家记录观察笔记的情境,为后续探索做好铺垫。
二、探索:运用工具,观察记录(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观察区域图、记录单等1.出示“我的校园观察笔记”同学们,观察笔记是一种记录的好方法,就是将观察的现象用图和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2.提问:那我们的观察笔记应该记录什么?小组讨论:在观察校园时,哪些记?哪些不记? 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出记录要求:(1)内容:只记自然现象,仔细观察自然现象,植物、动物、抬头看天空中有什么,低头看土壤中有什么2)真实:记录内容应该是自己真实观察到的,而不是想象或听说的3)有序:天空中—地面上—土壤下3.课件出示例图谈话:我们可以像这样做一张“观察笔记”,大家看,在这里要写上今天的日期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注明日期吗?学生研讨,梳理:自然现象是在变化的4.谈话:明白了观察笔记的记录要求,接下去我们定一下观察区域(课件出示观察区域,学生分组指定区域,确保全班同学都要在教师的视野内)5.提问:出发前,你们还有什么注意事项想提醒各位同伴吗?梳理学生回答:(1)注意安全,不乱跑(2)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它们的家(3)边观察、边记录6.学生户外分组观察、记录[设计意图]鉴于二年级学生参加室外活动时的特点,活动前以关键字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明确观察笔记记录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同时渗透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品质和效率。
三、研讨:讨论交流,分享发现(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自然现象的照片和活动图片等1.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观察记录了很多,完成了很棒的“观察笔记”,请一组同学先来汇报,其他同学们注意倾听,汇报完成后请同学们评价或补充投影汇报:展示校园观察笔记,向全班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根据小组汇报,教师板贴学生们的“观察笔记”,同时教师板书自然现象2.讨论:比一比,大家的记录有什么不同?3.交流: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可以分为几类?4.小结:我们校园里有许多自然现象,可以分为天文现象(日出日落,太阳)、天气现象(微风、晴天)、生物现象(动物、植物)、地质现象(岩石、土壤)等[设计意图]实地观察结束后,先开展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分享交流,可以给予更多学生表达的机会在研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补充,进一步认识到校园里有许多自然现象,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四、拓展:修订、完善校园观察笔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等1.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大家可以再去观察一次,用刚才学到的优点修订、完善自己的记录2.师补充: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完成了“校园观察笔记”。
同学们还可以像这样(出示教师准备的观察笔记),观察更大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者是对一种自然现象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再记录下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设计意图]布置再次观察校园自然现象,并修订、完善“观察笔记”的课后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拓展了解更优秀的自然笔记作品,能够激发学生课后尝试用更为多样化的记录方式去记录自然现象,感受大自然的美板书设计】2.我们的校园校园观察笔记 (太阳) 天气现象自然现象 动物 植物 岩石土壤2。

![2021阴茎根部皮肤脱袖状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环切手术伤口恢复图[精选WORD]](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