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语文五上】.docx
7页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课前解析】关注文本内容:“交流平台”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梳理、总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不仅点明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而且结合了精读课文中的例子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明确了说明文的特点回顾《太阳》中有关温度高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列数字”“举例子”这样的说明方法后,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松鼠》一课中作者正是抓住了松鼠尾巴的鲜明特点进行了细致描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篇精读课文对事物的描述都是十分准确、清楚、富有条理,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不同风格的语言魅力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次练笔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要求“尝试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侧重训练学生能够结合事物的特点,找到合适的说明方法进行尝试教材中配有的电视塔示意图和文字描写,正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这三种方法将电视塔的外形特点说得具体形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说明方法”的妙处;将散文《白鹭》中描写白鹭外形特点的内容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侧重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更深入地感知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为单元习作做准备关注策略指导:“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可以根据习作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以本单元教学设计来看,初试身手的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了《太阳》、《松鼠》教学后。
学生在学习不同的说明性文章后进行练笔,既能对说明性文章加深理解,又缓冲了学生第一次写说明性文章的畏难情绪,为单元习作做准备在学习完“交流平台”后,学生的小练笔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上进行交流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关注学法指导:说明文性文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有阅读说明书,翻看工具书的经历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本单元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说明方法以及语言风格等内容,再借助“交流平台”进行补充和完善在进入“初试身手”的两次小练笔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单元习作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好要介绍的事物,并开始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搜集相关资料写完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情况,进行交流、评改如,列数字的时候,数据是否准确;作比较的时候,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的时候,是否让人更加清楚明了等教学目标】1. 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2.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3.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教学重点】1.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2. 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分享心得,聚焦方法1.教师导入:同学们,在学习了《太阳》一课之后,我们动笔写了“说明一种事物”(“初试身手”第一题)请结合你的动笔经验说一说:怎样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预设:生1: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要确保数字的准确性我在写自己的自行车之前就用皮尺测量了一下长度,用秤称重了自行车的重量生2:作比较的话,所对比的事物一定要比所写的事物简单通俗,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比如介绍电视塔高368米,我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但一说相当于120层楼那么高,我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高大了3)打比方可不是单纯的写比喻句,一定要符合事物的特点,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打比方才能让人清楚明白2.制定标准,小组互评教师引导:听了刚才同学们谈的内容,老师觉得大家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了一定程度接下来,请大家按照下面的评价标准,在小组内互评小练笔1)说清楚了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得一颗星2)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其特点,得两颗星3)运用了两种及以上说明方法来说明,得三颗星3.尝试第一次修改 小组合作,修改练笔二、“交流平台”,获得启发。
1.教师引导:说明性文章要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说明方法和表达的风格请同学们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你对“说明文”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修改自己的小练笔又有哪些启发?预设:生1:我知道了说明方法就是说明性文章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所采用的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这些都是说明方法生2:“列数字”可以更准确地知道数据,但简单的罗列数字并不容易理解,还可以结合恰当地“作比较”或者“举例子”比如“太阳表面的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这句的“列数字”和“举例子”真是生动形象在我的小练笔里如果多用一些说明方法,会让读者更容易明白我写的内容生3:原来说明文也可以轻松有趣哦,并不都是像“说明书”“宣传资料”那么平淡无味,我的小练笔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写成这样生动有趣的小结:通过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对说明文的理解更深刻了,而且对自己的小练笔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思考,再次修改你的小练笔吧,相信通过这次的修改,你的小练笔一定会让人更满意2.尝试第二次修改1)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教师引导:这次修改,请同学们关注:列数字的数据是否准确,作比较之后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和举例子之后能否让人更清楚明白?如果有需要调整、修改的地方,请你帮他写一写。
观察下列两个例文中的说明方法:样例二2:: (2)小组二次修改手中作文三、明确要求,修改《白鹭》1.回顾课文,明确写作对象教师引导:回顾《白鹭》第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白鹭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预设生:作者是从白鹭身体的颜色、身段、羽毛、喙、脚等方面进行描写的2.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你手中已经改写好的《白鹭》,如果现在让你修改,你会抓住哪些地方进行修改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预设:生1:我觉得关于白鹭的外形特点我没有突出出来,我想修改这一部分 小结:在我们明确写作对象之后,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把说明对象说清楚、写具体板书(说明内容 抓住事物特点)生2:我写的太生硬了,我会把散文中一些修辞转换成说明方法如把比喻句改写成打比方的句子,将与其它动物作对比的部分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小结:说明方法的使用也很重要,通过转换的形式,把描写性的语言转换成说明性的文字板书(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生3:我需要搜集更多有关白鹭的资料,对白鹭有进一步准确地了解师:查找资料不仅能丰富你的说明文,而且能让大家对说明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白鹭”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可爱、活泼的鸟类,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这样也能更吸引读者。
小结:是的,生动的语言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果你擅长平实的语言风格,也是可以把白鹭的特点说清楚,讲明白的板书(语言风格 平实、活泼)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动动笔,再次把你的作品进行修改吧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修改完成四、展示改写,师生共评1.引导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性文章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你的改写说明白了吗?2.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议,针对问题给出具体指导预设:(1)恰当地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的?使用不够恰当的学生,让大家讨论一下问题出在哪?(2)有些同学直接摘录了资料里面的文字,引用的部分是否合适呢?怎样合理地使用搜集的资料?(3)表达是否有条理:描写时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点到面等3.对比阅读,体会不同1)默读自己改写的片段和《白鹭》第2~5自然段,小组交流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说说理由2)师生交流,共同总结两者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具体要选择哪一种表达方式,要结合生活的需要进行选择五、作业建议 1.预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勾画批注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2.拓展阅读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梁实秋的《鸟》等说明性文章板书设计: 说明性文章 说明内容 抓住事物特点 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语言风格 平实、活泼……【教学反思】我执教的内容是习作单元里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部分,在教材中就仅仅是第70页这一页的内容,但是从整个单元来看,我认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交流平台”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梳理、总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不仅点明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而且结合了精读课文中的例子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明确了说明文的特点但如果只是让学生们读一读,那么对说明性文章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我们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里面的第一题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了《太阳》和《松鼠》,甚至是只学了《太阳》一课以后就动笔去写“身边的一种事物”而这堂课一上来,我们先师生互评这个小练笔,在评改的过程中交流出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点,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时候,对于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动笔经验去发现,去总结出来的。
这一步走的扎实一点,就可以为后面的大习作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另外,我们还拓展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说明性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的实用性或许能给学生埋下一颗小种子,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现,继续观察 教材在“初试身手”里安排了两次练笔第一个练笔侧重训练学生能够结合事物的特点,找到合适的说明方法进行尝试教材中配有的电视塔示意图和文字描写,正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这三种方法将电视塔的外形特点说得具体形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说明方法”的妙处在学生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学生们都愿意使用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但是用的是不是合适,是否恰当是一个难点另外,在表达的时候,缺少条理,所以我们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一个特点,写清楚,再分段写另一个特点这些都是在为后面的大习作打下基础初试身手”里面的第二题就是将散文《白鹭》中描写白鹭外形特点的内容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这里侧重引导学生修改之前的小练笔,更深入地感知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课前已经让学生先改写了《白鹭》2-5自然段,这节课其实更侧重让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对照着郭沫若描写的白鹭的外形方面的特点来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重点体会不同,感受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说明文以介绍为主,而散文则更侧重表达情感。
无所谓高低,只是看表达的需要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笔改写,通过对比朗读,是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初试身手,是学生们第一次正式写说明性的文字,所以我们觉得应该以鼓励学生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让学生们觉得写说明文并不难,愿意写,就是这节课最理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