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doc
7页小学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同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2]小令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的情感[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七绝圣手”______,盛唐时期著名的______诗人[2]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写出三首(诗的题目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昌龄送的人是______。
3. 课外阅读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 娄山关 B. 忆秦娥[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4. 课内阅读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排闼:____________[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C. 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课外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的韵脚是 ,描写的季节是 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①“乱花”的意思是(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 B.各种颜色的野花②“渐”的意思是( )A.渐渐 B.进③“欲”的意思是( )A.副词,将要 B.欲望3)解释下面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①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②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③“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④“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按要求回答问题早发白帝城______________,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3]这两首古诗中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4]任选一首诗,说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或感情7. 比较阅读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亳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马:____________________竹:____________________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两山排闼送青来[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2]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这是他写在____家___(哪里)的一首诗[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和“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的情趣9.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11. 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1]补全诗句[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12.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好雨知时节,( ) ),润物细无声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1]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2]《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______),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诗中以极大的(______)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______)[3]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① “发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 A.发生 B.产生,兴起 C.出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中的“发生”应选(______)② 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