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池州市丁香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安徽省池州市丁香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现代诗派翟长兴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
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现代派诗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1. 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A.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C. 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D.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B.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C. 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D. 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B. 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C. 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D. 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参考答案:1. A 2. C 3. A1. 试题分析:A项,扩大范围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由原文“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可知,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而是“许多人来自乡土”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B选项就属于强加因果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C项,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三段,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曲解文意由原文“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幅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①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功谢大恩送大匾来了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②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拖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他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哼呦哼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都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门后,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过了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
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架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去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选自《俗世奇人》)【注】①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B.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人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个性、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会对他油然萌生敬佩之情。
D. 小说的故事性和传奇性很强,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会大呼奇妙,咀嚼文字又觉得精妙无比13. 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4. 请探究小说为什么以苏七块还钱赠药为结尾参考答案:B(1)细节描写:①通过外貌描写,先是写“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再通过特写“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突出他的个性、精神和干练;②通过动作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突出他治病的手法娴熟,医术精湛2)侧面描写:文章结尾写及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从侧面体现他扶危救困的善良品格3)欲扬先抑:先写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似乎是表现他的唯钱至上,但与后来写他张四治病,治好后给没药款的张四送药,以及不收华大夫代张四出的七块银元的内容比照看,意在赞扬他善良的本性1)情节上,通过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人物形象上,苏七块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这样写使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
3)主旨上,表达了对苏七块这类拥有高超手艺、人格独立、人性善良的俗世奇人的由衷敬佩,深化作品主题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欣赏人物形象、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做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描写内容和手法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分析错误,联系上文看,“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是针对“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来说的,是表明他瞧病规矩奇,并没有否定他医术和医德从全文来看,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2.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先找到描写人物的片段,理顺情节结构,再从修辞、肖像、语言、动作、细节和人物间关系等多个角度人手,具体分析手法技巧及表达效果从情节内容上看,作者先写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规矩,再写他如何给人治病,治好后还免费送药,以及“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不收华大夫代人出的钱,前后对比,意在赞扬他善良的本性,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苏七块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