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6).pdf
9页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试用时:150 分钟满分: 12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第一卷:选择题(共 30 分,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 分)A.栖息(q)拾级(sh)烙印(lu)潸然泪下(shn)B.安谧(m)星宿(xi)逶迤(wi)悲天悯人(mn)C.肆虐(le)尴尬(n)积淀(din)咄咄逼人(do)D.喧嚣(xio)凝重(lng)招徕(li)泰然处之(ch)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谛听弄巧成绌热忱稍纵即逝B.娴熟危言耸听恬静大相径庭C.炫目按步就班聒燥风度翩翩D.险峻瞬息万变殉职劫后余身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B.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
C.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怕重D.李小明考试时总是非常小心,答题认真,从来就不假思考,所以他常取得好成绩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夏天的雁南飞,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D.钱伟长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5.下列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柳河东全集2B.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C.曹刿论战春秋孟子左传庄公十年D.劳山道士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性情的月色溶溶的夜晚,一声的笛声从远处传来古人说,水是天下最的,但是它却能摧毁世上最坚硬的东西这种颜色可以及时发出警报, 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 以免温度过高机器设备A陶醉清脆柔和损伤B修炼嘹亮柔顺损害C陶冶悠扬柔弱损坏D培养悠长软弱损失二、阅读理解() (18 分)(一)诗歌鉴赏阅读浣溪沙完成 78 题 (6 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7.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 分)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D.尾句反用白居易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的诗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8.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3A.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B.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作者说的人生之“再少”,就是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C.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D.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2 题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4 点30 分,面色沉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 6 时15 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要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7 点45 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9.下面对选文有关场景描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4A.选文按时间顺序进行了场景描写B.描写了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港的场景C.描写了冯定康告别总督府的场景D.描写降下港督旗帜的场景10.下面属选文背景材料的一项是() (3 分)A.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B.港督府的修建历史C.港督府已成为历史陈迹D.皇家游轮和巨幅紫荆花图案11.对第段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港督离去,港府依然存在B.港督府是英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见证C.香港回归,末任港督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去D.港督府具有古典风格,白色装饰也会慢慢陈旧12.对选文第段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 分) A.写“广场上灯光渐暗” ,暗示了英帝国主义的衰亡没落B.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写法,拿“一百五十六年前”跟“今天”对比C.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象征着香港开始了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D.港岛降下了米字旗说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第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共 13 分)13.默写填空(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1)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过故人庄)(2),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5(5),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7),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8)兴,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何夜无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青树翠蔓, (柳宗元小石潭记 )(11)留得青山在,课外积累)四、阅读理解() (共 27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8 题 (12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曾:(2)恒:(3)衡:(4)喻: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6.文中第段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 (2 分)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 分)18.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634578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3 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 (15 分)山的呼唤琼瑶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1267910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
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 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19.如何理解第段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的含义?(3 分)答:20.文中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3 分)白天的玉山:夜晚的玉山:21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3 分)答:22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 分)答:23.作者笔下的山神奇而美丽,令人向往。
你曾登临过哪些山?试用形象的文字描述一、两处风景,突出山的特点及你登山的感受4 分)答:五、短文修改及作文(50 分)(一)短文修改10 分)24.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