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doc
11页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片角镇下六小学 杨冬梅教材分析 :《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课文按照“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先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学情分析 :“关注孩子、关注文本”是语文课的根本,《白杨》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农村孩子知识面相对狭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学生对白杨、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少,对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所以,对体会文意、人物高尚情操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白杨树与建设者们的想通之处,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而且,理解并掌握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更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发展性目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及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2、情感态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图文结合,默读感知白杨树与建设者各有的品格,领悟借物喻人的关系。
3、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并学习运用于以后的写作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中爸爸介绍白杨树讲的三句话: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借物与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运用文中的语言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难点: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哪儿……哪儿……”或“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欣赏歌曲《小白杨》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欣赏歌曲《小白杨》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五.板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知道本课是借歌颂白杨的不挑剔环境生根成长的特点来歌颂边疆的建设者不畏艰险建设边疆的写作特点 (2)了解“晓得”的意思,知道文中“只晓得”的排比句是为了要表达“不晓得”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认真默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语言,理解白杨的特点,培养学生 的默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采用师生共读的方法,朗读“只晓得”的排比句,从而理解出文章要表达的“不晓得”的意思,培养学生 的朗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到边疆的建设者听从祖国召唤,自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畏艰险建设边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语言中,了解白杨的特点; 2.对文中“只晓得”的排比句的教学,体会出“不晓得”的意思 3.“在通向新疆的路上……”的教学,再次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只晓得”的排比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孩子们“不晓得”的意思 1.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自愿去新疆工作; 2.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也带到新疆去; 3.孩子们不晓得爸爸妈妈工作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引导学生理解边疆的建设者听从祖国召唤,自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畏艰险建设边疆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知识青年听从祖国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中相关的练习 2.小练笔写一写:生活中具有白杨品格、精神的人六、板书白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