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数思想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doc
11页函数思想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帮助引导学生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数列,借助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数列.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函数的思想研究等差数列.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已学习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今天,我们一起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请看题目.练习:已知{an}是等差数列,其中a1=31,公差d=-8.求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值,并求出对应n的取值.师:拿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生:我一下子得不出Sn的最大值.不过……师:那你能得出些什么?生:我可以得出a2=a1+d=31-8=23,a3=a1+2d=31-8×2=15,a4=a1+3d=31-8×3=7,a5=a1+4d=31-8×4=-1,a6=a1+5d=31-8×5=-9,……(学生口述,老师板书)师:既然得出了这些,不就可以得到对应的Sn的值了吗?生:可以.S1=31,S2=S1+a2=54,S3=S2+a3=69,S4=S3+S4=76,S5=S4+a5=75,S6=S5+a6=66,……(老师板书)师:从这之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生:可以看出当n=4时,Sn取得取大值,最大值为S4=76.在前4项中,Sn越来越大,从第4项开始,Sn又越来越小.师:从前几项中,确实可以看出S4最大,可是,当n再大一些的时候,Sn会不会又变大呢?生:不会的.由于a5<0,d<0,则ak<0(k≥5,k∈N+),进而Sk<S4(k≥5,k∈N+).因此当n=4时,Sn有最大值,S4=31+23+15+7=76.(学生口述,老师板书)师:他根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解决了这道题.但是把数列各项分别求出来,未免有些麻烦.请同学们思考他的解题过程是否存在规律?我们能否寻求到更好的解题方法?(二)新课师:在刚才的练习中,我们求出了一个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值.现在大家想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等差数列都有前n项和的最大值呢?生:不是的,比如自然数组成的等差数列1,2,3,4,…,n,…,就没有最大值.师:那到底什么样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有最大值呢?生:首项大于0,公差小于0的等差数列就有前n项和的最大值,即an=a1+(n-1)d中,a1>0,d<0的时候?师:这时的数列有什么特点?生:数列中的各项分布在一条横截距为正,斜率为负的直线上,也就是说可以把等差数列当作一个一次函数来看待.师:同学们已经知道,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它的子集{1,2,3,… ,n})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数列.那么等差数列会是什么样的函数?这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下手研究呢?生甲:首先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因为它体现了数列的项与项数的对应关系.在等差数列{an}中,公差为d(d是常数).当d≠0时,其通项公式an=a1+(n-1)d=dn+(a1-d).f(n)=dn+(a1-d),是关于自变量n的一次函数.反之,若an可写成an=an+b的形式,则an+1-an=[a(n+1)+b]-(an+b)=a,即{an}是以a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通项an可以写在关于n的一次函数形式是{an}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师:想得好,推得也好.那么,等差数列的通项an一定是项数n(n∈N+)的一次函数吗?生乙:不一定.当d=0时,an=a1,而一次函数要求一次项的系数一定不为0,所以当d=0时,an不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只有在d≠0时,才可以进行刚才的研究.但不管公差d是否等于0,我们都可以认为{an}分布在一条直线上,d相当于该直线的斜率.师:完全正确.这样就得到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我们实际是在用函数思想来研究数列.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比如,我们可以研究数列的单调性、前n项和最大(小)值等问题.首先来考虑,数列的大小变化受谁影响?生:等差数列{an}中.当d>0时,数列{an}各项一个比一个大;当 d<0时,数列{an)各项一个比一个小;当d=0时,数列{an}为常数列.师:请试着分析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生:对于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其各项可表示为a1,a1+d,a1+2d,a1+3d,…,a1+(n-1)d,….研究前n项和Sn的最值首先应对a1,d的符号进行分类.(1)当a1>0时,①若d>0,则数列{an}是一个各项均为正数且递增的数列,随项数n的增大,前n项和Sn的值也不断增大,所以此时,Sn没有最大值,当n=1时,Sn有最小值S1=a1;②若d<0,则数列{an}是一个首项为正数的递减数列,且从某一项开始,其后面的各项均为负数,所以数列的所有正项的和最大.因所以Sn没有最小值.师:不错.这正是我们课前练习所涉及的情况,但是,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恰有一项为0呢?比如把我们课前练习改为a1=32,其余不变,那么a4=8,a5=0,a6=-8,Sn会受什么影响?请完善你的结论.生:此时S4=S5=80均为最大值.刚才的结论可改进为:当师:这样结论才比较完善.请接着分析首项小于0的情况.生:(2)当a1<0时,①若d>0,则数列{an}是一个首项为负数的递增数列.数列的小值.由于an随n的不断增大而增大,所以Sn没有最大值;②若d<0,则数列{an}是一个各项均为负数的递减数列,随n的增大,前n项和Sn不断减小.所以Sn没有最小值,S1=a1是它的最大值.师:有了以上的结论,我们课前练习的改进方法也就有了吧.请大家按照a1=32,d=-8将此题重新做一遍.(学生板书)生:解法如下:由于a1=32>0,d=-8<0,则{an}是一个首项为正数的递减数列.因a1=32,d=-8,则an=(n-1)d+a1=32+(-8)(n-1)=40-8n.时,Sn有最大值.因此当n=4或n=5时,Sn有最大值.S4=S5=80是最大值.师: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抓住了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函数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所起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例1.例1 一个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满足S5=S11,请问:这个数列的前多少项和为最大?生甲: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5和S11都可以用a1和d表示,从而可以得到a1与d的一个关系式.由刚才得到的结论,就可求出Sn何时最大.解法如下:解法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因S5=S11,则S11-S5=a6+a7+a8+a9+a10+a11=0,即(a1+5d)+(a1+6d)又a1>0,则d<0,所以{an}是一个首项为正数的递减数列.因此的前8项和最大.师:学生甲的解法直接使用了我们刚才的结论,先求出a1与d的关系,再利用两个不等式挤出n的取值.大家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生乙:题目给出了S5与S11的关系,我就直接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关系,又可从中发现Sn的取值只随着n的不同取值而变化,而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样,就可以把Sn看作是关于n的函数,进而可求得其取得最值时n的取值.解法如下:(学生口述,老师板书)解法2: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列的前8项和最大.师:可以看出,学生乙是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来研究数列的.这种想法很好,但理论依据并不充足.我们有必要用函数的观点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进行再认识.生:等差数列{an}中,首项为a1,公差为d,当d≠0时,Sn可以表示成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形式,且常数项为0.反之,若一个数列前n项和Sn=an2+bn,(其中a,b均为常数),则Sn-1=a(n-1)2+b(n-1),可求得an=Sn-Sn-1=2an+b-a,得an-1=2a(n-1)+b-a,从而得出an-an-1=2a(n≥2,n∈N+),又因为a1=S1=a+b,所以{an}是以a+b为首项,2a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n}成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和Sn可以写成关于n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形式的充要条件.这样就可以把对Sn的讨论转化为对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讨论了.当d=0时,Sn=na1,当n=1时,Sn有最值.师:解法2的确可行.这样,我们在解决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时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解法.比较这两种解法,我们可以发现解法1将Sn的最值问题转化成了an的符号问题,虽然要求对数列的认识要比较深刻,但是实际操作却还是较容易的.因为研究一次函数毕竟要比研究二次函数简单.但是例1中所给的条件是S5=S11,所求的是Sn,应该说,直接用Sn与n的关系解题是有优越性的.但既然Sn可看成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我们能否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将解法进一步简化呢?生:能,因为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从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出发就师:这种想法轻松自然.它正是抓住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在对称轴上达到最值.可是数列不同于函数,其项数n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其子集{1,2,…,n})上的,所以有两个问题要加以考虑.首先,若对称轴在直线n=1的左侧,应如何处理?生:如果Sn图象的对称轴在直线n=1的左侧,那么Sn的值一定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这样,当n=1时,Sn就取得它的最大(小)值,为a1.师:很好.还有第二个问题,若对称轴不是整数呢?生:取离对称轴最近的整数.师:如果题目改为:S5=S10,n该如何取值呢?n=7或8时,Sn最小.师:显然,这种利用函数性质的做法最简单,应体会函数思想在其中的作用.下面我们看例2.例2 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3+a9=50,a5a7=616,试求数列{an}前n项和Sn的最大值,并指出对应n的取值.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求解,边解边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生:要求出Sn的最大值.应首先求出a1和d,这需要有两个关系式,根据题目所给的两个条件,可以很容易把它们求出.进而,就可得到Sn的最大值.解法如下:(学生甲板书解题过程)解法1: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因a3+a9=50,a5a7=616,则将(1)式两边平方后,再减去(2)式.得d2=9,即d=3或-3.所以当a1=10,d=3时,又a1>0,d>0,则{an}是一个首项为正数,公差大于0的递增数列,故{an}没有Sn最大值.当a1=40,d=-3时,a1>0,d<0,则{an}是一个首项为正因此当 n=14时,Sn有最大值287.第二种解法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出Sn的最大值的.解法如下:(请学生乙和学生甲同时板书)解法2:设等差数列{an}公差为d.又n是自然数,距13.8最近的自然数为14,则当 n=14时,Sn有师:总体上看,这两种方法都是运用函数思想来研究数列,具体到某一个问题,还要具体分析,选用恰当的解法.就此题而言,解法1更简捷.(三)课堂练习师:在解题时,请同学们选择最简捷的方法.1.等差数列{an}中,a2+a3=-38,a12=0,求Sn最小值,以及相对应n的取值.(巡视学生解题状况,请一位同学板书解题过程)所以{an}为首项为负数的递增数列.故当n=11或12时,Sn有最小值,最小值为S11=S12=-132.2.等差数列{an}中,a1<0,前n项和为Sn,且S7>0,S6<0,请问:n为何值时,Sn最小?(请同学讨论解法,不写出解题过程)生:此题从图象入手是最简捷的.从题目来看:等差数列{an}中,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