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捉住”灰尘 1.doc
2页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捉住捉住””灰尘灰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并能够比较出不同地段灰尘的多少2.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3. 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使空气不受污染”的责任意识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 中央电视台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2. 双面胶、装饰用马赛克彩砖(或 1cm×1cm 小木片) 、 记号笔、 放大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空气质量如何2. 观看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3. 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录像中提到的悬浮物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灰尘二、 “捉”灰尘实验1. 你知道哪里的灰尘比较多? 哪里的灰尘比较少呢?2. 能够证明吗?怎样才能“捉住”灰尘?3. 说明实验方法(1)用记号笔给马赛克写上编号2)将双面胶贴在马赛克上3)把贴好的双面胶的马赛克放置到你认为灰尘多少不同环境中,然后将双面胶的另一面撕开对着空气。
记录下开始实验的时间4)静置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将马赛克收回到实验室进行观察5)将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在 61 页的表格中4. 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同学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分工,实验时通力合作落实实验要求2)尽可能的保证双面胶“捉”灰尘的时间相同3)将马赛克放置在不容易被别人碰到的地方4)回收马赛克时手不要碰到双面胶表面5 分组实验6. 汇报小结:(1)教师引导孩子用这样科学的表达方式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XX 地方的灰尘多,YY 地方的灰尘少因为在相同时间里,在相同面积内落入的灰尘 XX 地方的数量多,YY 地方的数量少2)按照灰尘从多到少的顺序,记录各小组汇报的地点3)比较各小组的汇报,讨论: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少?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多?三、讨论灰尘的来源及成因1. 为什么空气中的灰尘数量有着这样的差别?2. 是谁制造了空气中的灰尘?3. 分别观察 3 幅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四、延伸拓展:1. 我们有办法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吗? 2. 小结:我们一方面要减少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另一方面要控制会制造灰尘的人类行为只有这样空气中的灰尘才会逐步减少,空气才能恢复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