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教学设计.doc
5页《千克、克、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5—P48千克、克、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感知千克、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具体情境等数学活动,经历千克、克、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千克、克和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建立“千克”和“克”质量概念四、教学准备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500克的食盐4包,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联系现实生活,估计它们有多重(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一个苹果重260( )。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小狗约重10( )一头大象约重5( )苹果、小兔、和小狗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和吨(板书:千克、克、吨)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1.初步认识1克、1千克有多重(1)思考:1克和1千克有多重?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掂一掂;1枚2分硬币1克、2袋食盐,每袋重500克,1袋重500克……2袋是1000克,就是1千克1千克=1000克3)(出示图片)一只足球约重250克,4足球只约有( )千克,也就是( )千克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克、1千克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3.活动体验1千克、1克有多重(1)共同体验1千克、1克的重量每小组准备3枚2分硬币,每枚硬币重1克、2袋食盐,每袋食盐重500克;每人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500克、1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枚硬币有1千克。
课件演示1000枚是1千克)(2)分组活动,感受1克、1千克的重量①每小组可以准备若干花生、硬币、苹果、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②每位同学亲自掂一掂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克、1千克④分组汇报结果3)课本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袋食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也就是1千克鸡蛋8个500克,16个 1000克,就是1千克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克、1千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克、1千克的认识,形成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3.克和千克的换算(1)课件出示例81000克=( )千克 3000克=( )千克(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4)完成课本第46页练一练一个西瓜重5000克,也就是( 5 )千克2袋食盐质量1000克,也就是(1)千克设计意图】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第46页第3题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克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2)课本第 46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课本第48页第2题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课本第48页第1题了解一下你家有那些物品体重是1克或1千克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克、千克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