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习惯.docx
3页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案例分析北辰区淮盛幼儿园 贾晓博我们在《纲要》和《指南》精神的指引下,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改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使他们逐步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在进行家园共育活动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其中转变小鑫(化名)家长教育观念的案例是较为典型的一例一、 个案基本情况个案姓名:小鑫,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2010年8月2013年10月份小班孩子入园,小鑫跟其他哭闹的孩子相比格外的乖巧听话随着时间的流逝,问题也出现了在老师面前的时候小鑫非常懂礼貌懂事听话,但是只要老师不在单独跟小朋友在一起就像变了一个人,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来告她的状例如:每当这时,还没等我开口,小鑫立马解释:“老师,不是我的错,是他先打我的日常与小鑫交谈,小鑫妈妈经常出差,跟着姥姥一起生活了解情况之后,我选择小鑫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她的行为表现,找出根本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再跟家长沟通,从而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淡化并改正小鑫的不良行为,为小鑫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个案分析与指导1、 家庭环境的影响小鑫的爸爸妈妈长时间不在一起妈妈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回来一次爸爸每个月带孩子出去玩儿一次。
由于情感因素,造成了孩子变得易怒、不合群每次小鑫跟妈妈通,无论小鑫犯什么错,妈妈都是包容的态度,从不管教,变相的给了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2、 隔代教养过分宠溺小鑫一直是由姥姥带大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小鑫放学时候抢了另一个小朋友的小红花,小朋友急的哇哇大哭起来小鑫的姥姥看见了却说另一个小朋友:“就是个小红花,别这么小气呀!”姥姥的包庇态度也强化了孩子的攻击行为3、 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每次小鑫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老师如果在就会立刻大哭,边哭边说:“老师,XX抢了我的玩具如果老师不在,小鑫就会直接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大多数时候小鑫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得到的就一定要得到4、 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鑫放学的时候喜欢和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一起玩,那个男孩总是欺负别人,由于年龄特点爱模仿,小鑫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也抱着“不吃亏”的心态,久而久之总是欺负其他小朋友三、 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指导1、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小鑫的母亲应该用更多时间与孩子沟通,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不应该采取纵容的方式对待,应该立即进行说服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2、 拒绝不良影响,培养幼儿祥和平静的心态。
家长要精心选一些相关题材的书籍故事,给小鑫看3、 移情教育,淡化、改正不良行为幼儿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教师可以用角色故事表演的形式情景再现让小鑫体验被欺负的感受,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哪样的小朋友最受欢迎让小鑫从心理消除不良行为4、 正面的榜样示范小鑫的模仿能力强,既然能模仿不良行为,那也能通过模仿学会团结友爱的心理品质当小鑫表现出谦让、友爱的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小鑫坚持,强化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四、 个案指导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鑫的“被告状”减少了,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也渐渐友善指导中,小鑫的妈妈、姥姥都发现了自身问题,愿意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并付诸行动,更好的与教师配合与沟通五、 结论与反思从小鑫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在开展个案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孩子家庭教育情况以及日常不良行为的诸多原因,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期中,家园合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