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诗歌四首》(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获奖课件).pptx

35页
  • 卖家[上传人]:e****s
  • 文档编号:187894399
  • 上传时间:2021-07-28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92.27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 谯郡(现安徽省亳州)人东汉献帝建 安初年,拜大将军,当丞相,后封魏 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故称 魏武他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喜用乐府旧题作诗,别出新意,写 出语言质朴、民歌化的五言诗,并且成 功地创作一些四言诗风格慷慨悲壮 注释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公元 207年7月,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山 澹澹(d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sng)峙:耸立竦、峙,都是同耸 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幸 运至,达到极点最后这两句每章都有, 与本诗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古诗大意 东征登上碣石山,正好来观赏茫茫渤 海的景象大海被微风吹拂,海水是那样 的动荡不定;海边山岛挺拔竦立树林密 密层层地生长着,遍山的野草长得丰满茂 盛冷清的秋风多有力,滔天的巨浪涌 起日月升沉,如同从大海的怀抱中出入 ;银河灿烂的光辉,好像从大海的心窝里 放射出来庆幸得很,好极了,于是作歌 来歌咏我的志向。

      赏析 这首乐府诗,是曹操所作步出夏门行 的首章 观沧海是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北征乌 桓,凯旋时所作这时,曹操经过擒吕布, 降张绣,在官渡又打败了他的主要对手袁绍 ,接着北征乌桓又一举获取,统一了中国北 部,确立并巩固了河北根据地,便可以南征 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 除,征尘未洗,伫立峰巅,面对大海,自然 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当时 思想感情的抒发 这首诗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 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表达了他宏伟远 大的政治抱负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 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向东登上碣 石山,以便来把沧海观这两句点出了诗人 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 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 的昂扬气概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 ,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 ,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远非后来赤壁败战 ,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以下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此时的曹操 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 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 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多 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耸 立。

      竦,同“耸”,高萧瑟:秋风 吹动草木的声音意思是“海水荡漾 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葱葱 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瑟响 ,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之景,在曹操看来 ,是多么的辽阔、壮丽啊!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 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 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 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 ,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 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 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 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是虚写 ,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的景 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则是直抒胸 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 吟诗作歌抒豪情能远征到此,“临”碣 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 者莫能为之也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 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 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 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 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 豪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 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 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 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 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 方的友人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 ,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 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 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 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 溪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与风一同 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 之地极偏远?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 的感情?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 赏析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 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 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 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赏析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 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 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 ,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 的深切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赏析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 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 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 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 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 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赏析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 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 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 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 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 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 主观感情 总结总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 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 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 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 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 点之一 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 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唐朝洛阳人,生卒年不 详,开元时代的著名诗人之一,一 生经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开元元年 (712)进士,任荣阳(今属河南)主 簿开元五年至九年,参编群书 四部录书成,调任洛阳尉其 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十 首 词语注释 次:停宿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临大江,与金、焦二山并 称“京口三山”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行舟:坐船 潮平:平潮时水位最高,所以河床宽阔 风正:风顺或者正好迎合方向 海日:古人以为太阳从海中升起,故称海日 残夜:夜晚的尾声,天快亮的时候 江春:江边的春天旧年:年已旧,一年快过去了 乡书:家信何处达:即“达何处”,送到什么地方 归雁:大雁冬日南飞,春暖北回,故作遥寄乡书遐 思 诗文翻译 我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 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 得更开阔,顺风行船,船帆儿端端正正 地高悬着一轮红日已经冲破残夜从海 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边已有春风 的信息寄去的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 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诗歌主题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 生情,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借助长江 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 的真挚情怀 诗文特色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全 诗脉络贯通,连化无迹,神韵超玄,气 概闳逸,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 确,写景逼真,和谐优美 结构层次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工整跳脱,开笔清 新自然,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和 “归雁”遥相照应,写出了神驰故里的飘泊羁 旅之情怀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 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寓情于景写“ 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 大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 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 垫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既写景又点明 了时令,写出了拂晓行船的情景,即景 生情,对仗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生活的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给人以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

      海日生残 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 千秋 尾联见雁思亲,以怀乡之情结束全 诗,与首联呼应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 ,浑然一体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 人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 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万中无 一”之作天净沙秋思是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将 秋郊黄昏之景与羁旅之愁结合在一起 写,是负有盛名的情景交融的佳作 注释: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鉴赏 这首元曲小令以四个画面,四个场 景组成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 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地拼 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悲秋 画面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表面看本 曲并无华丽美妙之处,然而,正是作者 看似不经意的名词整合却写出了这千古 名篇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是一个沧桑悲凉 的画面,大有人生苍暮之感一枯藤一老 树一昏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黯然伤怀的心 境。

      一枯,暗射人生的干枯;一老,暗射 人生之沧桑;一昏,暗射仕途之昏昏然, 郁郁不得志 次句“小桥流水人家”表面看似在行进 中换了一个场景,实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 怀念一小桥一流水一人家三样景物写出 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此句表达 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终此一生而 不可得 “古道西风瘦马”此句写出一人一马在寡 无人烟的道路上孤独的行走瘦字写出了路 途之遥远,马因此而瘦古道”“西风”两词 更暗合一瘦字古道,路途之悲凉;西风, 路途之孤单此句是写路途,更是写人生 写出了作者思归之心,但一瘦字却也写出了 不知人生之路路在何方 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 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一马上 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 所向 天净沙秋思的精华之处,不在 于“枯、老、昏、古”,而在于“瘦”欲 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 托人之瘦,以及人的清贫路途跋涉之 艰辛,追求功名之困苦,并将文人的落 魄和漂泊的流离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 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马致远这首小令充分体现出一个孤 独者的形象这首小令音节和谐、情景 交融,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 一词”之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