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常见故障检测.doc
2页单片机常见故障检测*判断问题必须先主后次方式的处理,将明显的、严重的先处理,小问题后处理短路应为最高优先级1、 电阻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电阻档,检测一块正常的电路板的某点的到地电阻值,再检测另一块相同的电路板的同一个点测试与正常的电阻值是否有不同,若不同则就确定了问题的范围2、 电压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电压档,检测怀疑有问题的电路的某个点的到地电压,比较是否与正常值相似,否则确定了问题的范围3、 短路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短路检测挡(有的是二极管压降档或是电阻档,一般具有报警功能),检测是否有短路的现象出现,发现短路后应优先解决,使之不烧坏其它器件该法必须在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操作,避免损坏表4、 压降检测法:将万用表调到二极管压降检测档,因为所有的IC都是由基本的众多单元件组成,只是小型化了,所以在当它的某引脚上有电流通过时,就会在引脚上存在电压降一般同一型号的IC相同引脚上的压降相似,根据引脚上的压降值比较好坏,必须电路断电的情况下操作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被检测器件是高阻的,就检测不到了检测单片机是否正常工作将万用表凋到电压档,测量单片机VCC(40)与GND(20)两端电压是否为5V。
将万用表调到电压档,测量单片机复位引脚RST(9)是否为低电平低电平则复位正常检测晶振是否起振晶振起振是单片机的动能,晶振不能正常起振单片机无法正常工作将万用表调到电压档,测量晶振引脚XTAl1(19)与XTAL2(18)的电压XTAl1大概为2.3V电压,XTAl2大概为1.8V的两分频电压用试波器检测单片机ALE引脚(30)的6分频脉冲信号检测段选端一般为7高1低的脉冲数据信号DS一般都没有固定的形式,根据数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脉冲信号时钟信号CLK一般都固定为高低等宽的脉冲锁存信号LAD脉冲宽度不固定,一般为高大于低宽度的脉冲74HC595作用:LED驱动芯片,8位移位锁存器串进并出,用于驱动显示列,每片74HC595可以驱动8列,多片74HC595串接在一起,串行列数据信号RI(DATA)、锁存信号STB、串行时钟信号CLK都在这个芯片上第8脚GND,电源地第16脚VCC,电源正极第14脚DATA,串行数据输入口,显示数据由此进入,必须有时钟信号的配合才能移入第13脚EN,使能口,当该引脚上为“1”时QA~QH口全部为“1”,为“0”时QA~QH的输出由输入的数据控制第12脚STB,锁存口,当输入的数据在传入寄存器后,只有供给一个锁存信号才能将移入的数据送QA~QH口输出。
第11脚CLK,时钟口,每一个时钟信号将移入一位数据到寄存器第10脚SCLR,复位口,只要有复位信号,寄存器内移入的数据将清空,显示屏不用该脚,一般接VCC第9脚DOUT,串行数据输出端,将数据传到下一个第15、1~7脚,并行输出口也就是驱动输出口,驱动LED74HC245作用:信号功率放大第1脚DIR,为输入输出端口转换用,DIR=“1”高电平时信号由“A”端输入“B”端输出,DIR=“0”低电平时信号由“B”端输入“A”端输出第2~9脚“A”信号输入输出端,A1=B1、、、、、、A8=B8,A1与B1是一组,如果DIR=“1”G=“0”则A1输入B1输出,其它类同如果DIR=“0”G=“0”则B1输入A1输出,其它类同第11~18脚“B”信号输入输出端,功能与“A”端一样,不在描述第19脚G,使能端,若该脚为“1”A/B端的信号将不导通,只有为“0”时A/B端才被启用,该脚也就是起到开关的作用第10脚GND,电源地第20脚VCC,电源正极74HC04作用:6位反相器第7脚GND,电源地第14脚VCC,电源正极信号由A端输入Y端反相输出,A1与Y1为一组,其它类推例:A1=“1”则Y1=“0”、A1=“0”则Y1=“1”,其它组功能一样。
74HC138作用:八位二进制译十进制译码器第8脚GND,电源地第15脚VCC,电源正极第1~3脚A、B、C,二进制输入脚第4~6脚片选信号控制,只有在4、5脚为“0”6脚为“1”时,才会被选通,输出受A、B、C信号控制其它任何组合方式将不被选通,且Y0~Y7输出全为“1”通过控制选通脚来级联,使之扩展到十六位 例:G2A=0,G2B=0,G1=1,A=1,B=0,C=0,则Y0为“0”Y1~Y7为“1”,详情见真值表4953作用:行驱动管,功率管其内部是两个CMOS管,1、3脚VCC,2、4脚控制脚,2脚控制7、8脚的输出,4脚控制5、6脚的输出,只有当2、4脚为“0”时,7、8、5、6才会输出,否则输出为高阻状态 第2页 /共2页 2011-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