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朝名将傅恒.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千****8
  • 文档编号:118474324
  • 上传时间:2019-1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朝名将傅恒第一节受帝宠金川立功傅恒,字春和,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曾祖哈什屯为顺治朝内大臣,祖父米思翰为康熙朝户部尚书,父亲李荣保亦官至察哈尔总管傅恒的姐姐为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故而他又是外戚家族显贵使之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乾隆五年(1740)他被授予蓝翎侍卫,仅过三年,又被破格提升为户部侍郎乾隆十年,乾隆帝以傅恒“世族旧臣,可望成器,是以加恩令在军机处行走,使之练习政务”①,于是,又成为军机大臣,十二年晋升为户部尚书十三年,孝贤纯皇后随从乾隆帝南巡,回来的路上死于德州,傅恒以皇后之弟又被加太子太保衔,晋升协办大学士  傅恒以外戚望族骤登崇阶,引起朝中大臣的注目乾隆十一年(1746),御史万年茂弹劾学士陈邦彦和于振,他们两人在本年八月举行的瀛台赐宴中向傅恒屈膝请安乾隆帝认为此事“关系陈邦彦、于振两人之名节,而傅恒若妄自矜大,致词臣如是趋奉,亦当有应得之罪”②于是,他亲自召见刘于义、汪由敦、舒赫德和王安国等,当面询问有无此事刘、汪、舒三人都说没有这事,只有王安国说他听到关于此事的传闻,但未亲眼见到乾隆帝对此很不满意,就令大学士张廷玉和讷亲两人进一步查核他们询问了陈邦彦和于振,以及与陈、于两人同班的裘日修、董邦达等人,陈、于坚不承认,而裘和董则说未见到。

      根据张廷玉和讷亲所上的关于此事的奏文,乾隆帝断定此事为“子虚乌有”御史万年茂因此受到处罚虽然这场轩然大波被平息下去,但从中却反映出年轻气盛的傅恒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正当傅恒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时,地处西南边陲的四川金川地区燃起战火,土司莎罗奔攻打邻部,不听清政府裁处,清军进攻接连受挫乾隆帝惩处经略讷亲和川陕总督张广泗后,以傅恒为经略,前往金川督师谕旨指出:“自御极以来,第一受恩者无过讷亲,其次莫如傅恒今讷亲既旷日持久,有忝重寄,则所为奋身致力者将惟傅恒是属傅恒年方壮盛,且系勋旧世臣,义同休戚,际此戎马未息之时,惟是出入禁闼,不及援枹鼓勇,谅亦心所不安况军旅之事,乃国家所不能无,满汉大臣必历练有素,斯缓急足备任使傅恒著暂管川陕总督印务,即前往军营,一切机宜悉心调度①随之又晋升傅恒为保和殿大学士傅恒也深知此行事关重大,因而对战前的准备做得很充分他得知康熙年间征西藏时,威远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请各带两位,并令造办处员外郎西宁于城外交工部委员送金川军营”②乾隆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批准傅恒和其他军机大臣的建议,除调京师及东北三省军队外,还从陕西、甘肃、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和四川等省调拨满汉兵三万名,“定期来年三月内全抵军营”。

      此外,关于驿站、兵器、军粮及马匹等事项也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同年十一月初三日,傅恒出师临行之际,乾隆帝“亲诣堂子行祭告礼”,并“亲祭吉尔丹纛”,还“至东长安门外幄次,亲赐经略大学士酒,命于御幄前上马”①皇子和大学士来保还奉命到良乡为傅恒送行典礼之隆重前所未见① 《清高宗实录》卷277② 《清高宗实录》卷277① 《清高宗实录》卷325② 《清高宗实录》卷326  离开京城后,傅恒率所部日夜兼程奔赴金川进入四川境内后,山高路险,气候也十分恶劣,不是刮风就是下雪,行军异常艰难加之四川屡遭战事,地方财力匮乏,军队所需马匹常常不能及时供给傅恒为了尽早赶到金川前线,常常是“减从星发,竟至步行”乾隆帝为此特颁旨嘉奖,“著晋衔太保,仍加军功三级”②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傅恒到达卡撒(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南)军营后,立即捉拿和斩杀了为张广泗所宠信而实为金川莎罗奔安插的奸细——良尔吉和阿扣,除掉了内部隐患傅恒大力整顿军队纪律,任命冶大雄为总统,“凡张、讷误算者,咸更置之,壁垒为之一新”③同时他亲临两军阵前,仔细观察地形,认真分析讷亲、张广泗失利的原因时大金川莎罗奔据勒乌围(一作勒歪,在今四川省金川县之东),其侄郎卡固守噶尔崖(一作刮耳目,一作噶拉依,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南),两地都在大金川的东岸,阻山临河,形势极为险峻。

      莎罗奔依恃这复杂的地形,修筑很多碉堡这碉堡是用石头垒成的,比中原地区的塔还要高,它的四面都有孔,可以向外发射箭矢和枪弹每一石碉只要有数名守军,就可以抵挡成百上千士兵的进攻面对这险峻的地形和易守难攻的石碉,当初,讷亲和张广泗不是想法智取,而是一味强攻,“以卡逼卡,以碉逼碉”傅恒以为这种办法最为荒唐,他在给乾隆帝的奏折中说:“臣查攻碉最为下策,枪炮惟及坚壁,于贼无伤而贼不过数人,从暗击明,枪不虚发是我惟攻石,而贼实攻人且于碉外开濠,兵不能越,而贼得伏其中,自下击上客主劳佚,形势悬殊,攻一碉难于克一城即臣所驻卡撒左右山顶即有三百余碉,计半月旬日得一碉,非数年不能尽且得一碉辄伤数十百人,较唐人之攻石锋堡,尤为得不偿失如此旷日持久,老师糜饷之策,而讷亲、张广泗尚以为得计,臣不解其何心也①基于此种认识,傅恒决定采取新的进攻策略,“近日贼闻臣至,每日各处增碉,犹以为官兵狃于旧习,彼得恃其所长,不知臣决计深入不与争碉惟俟大兵齐集,四面布置,出其不意,直捣巢穴,取其渠魁,定于四月间必有捷报”②然而傅恒关于金川地险、石碉难攻的奏报,却使乾隆帝征剿金川的决心动摇了当初金川战事伊始时,他本以为其地小兵寡,不足以抵挡清朝大军。

      谁知劳师两载,寸土未获,反而因此诛杀讷亲、张广泗两位大臣傅恒奉命督师出征金川的途中,又常奏报四川路险,物力贫瘠的情况,这才使他感到征伐金川并非易事他在给傅恒的谕旨中,就表露出对这次出征金川颇有后悔之意:“讷亲自办理金川军务以来..而于道路之险阻,兵民之疲惫,一切艰难困瘁之状,从未据实入告朕因军旅重大,不容久凟,特命大学士傅恒前往经略..设令讷亲、张广泗早行奏闻,朕必加以裁酌,不至多此一番劳费矣今朕于此事颇为追侮但办理已成,无中止之势①① 王先谦:《东华续录》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丑条② 《清高宗实录》卷330③ 《清高宗实录》卷330① 魏源:《圣武记》卷7《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记》② 魏源:《圣武记》卷7《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记》① 《清高宗实录》卷331  所以,当乾隆帝接到傅恒关于金川石碉林立,易守难攻的奏报后,除了更加痛恨讷亲和张广泗隐匿实情不报外,也就产生了撤兵休战的想法加之又屡奉皇太后“息武宁边”之谕,于是就在乾隆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下令傅恒班师回朝但是傅恒却认为金川之事可成,反对中途撤兵他上奏说:“金川军事误于初起之时,蛮首本在化外,止可略惕以成,不必深入其阻,一误再误,以汔(迄)于今若轻率蒇事,则贼焰愈张,众土司皆罹其毒,边宇将无宁日。

      使贼境果非人力所及,臣亦何敢强必成功?但审度形势,贼碉非尽当道,其巢尤皆老弱,但舍碉而直捣中坚,贼亦必出碉而内顾分拒我兵且战且前,一面乘间夺碉,一面各携两旬干粮,由昔岭中峰直抵噶尔崖,实有破竹建瓴之势今功在垂成,弃之可惜,且臣受命调兵大举,若不扫穴禽渠,亦何颜以返内地?不然,或贼震惕乞降,匍匐军门,则相机禽献,亦可奏凯②因为乾隆帝已决计罢兵,所以不同意傅恒继续进兵的要求,再次下达谕旨,要傅恒班师,且赐诗三章,中有“壮志无须效贰师”、“速归黄阁赞元功”之句此时,傅恒和岳钟琪已兵分两路,率军深入傅恒军由昔岭直取噶尔崖,岳钟琪军经党坝进攻勒乌围,连夺数个碉卡,声威大振莎罗奔甚为恐惧,他自知力单势薄,难以抵挡清军凶猛的攻势,加之良尔吉和阿扣已死,失掉内应,更无计可施,于是,只好利用过去曾隶岳钟琪手下、随岳入藏平叛的关系,遣人向岳钟琪乞降岳钟琪抓紧时机,亲率十三名骑兵驰入敌军营中莎罗奔见岳钟琪亲至,即随岳钟琪赴傅恒军营傅恒升帐受降,莎罗奔保证效忠清朝,不再侵犯其他土司,并交纳赋役,履行职责于是,莎罗奔被免于治罪,仍为金川土司至此,平定金川之役胜利结束乾隆帝闻讯非常高兴,特地颁诏嘉奖,并沿袭功臣扬古利之例,赐给傅恒豹尾枪两杆、亲军两名①。

      同年三月,傅恒班师返京,乾隆帝命皇长子和裕亲王到郊外迎接,又“御殿受贺,行饮至礼”,下令按开国元勋额亦都、佟国维例,建宗祠祀傅恒曾祖哈什屯、祖米思翰、父李荣保,春秋官为致祭”②,并于东安门内赐第一所,赋诗庆其落成宠命优渥,无以复加② 《圣武记》卷7《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记》① 《圣武记》卷7《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记》② 《清史列传》卷20《傅恒传》第二节任宰辅佐治国政平定金川的殊功使傅恒出任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他精明干练,“文字虽不深,然于奏牍案卷,目数行下,遇有窒碍处辄指出,并示以宜作何改定,果惬事理”③尤其是他办事勤慎,惟乾隆帝之意旨是从,不敢有一点专擅,更博得皇帝的宠信乾隆帝曾不无得意地说:“从前当大学士鄂尔泰在此时,朕培养陶成一讷亲讷亲在此时,朕培养陶成一经略大学士傅恒,皆几经教导,几经历练而后及此,人材难得,固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④按照惯例,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不能同时入见,以前只有讷亲一人当面承接皇帝谕旨,傅恒为首席军机大臣后,以自己见识不广难于独立承旨为由,改为诸位军机大臣一同入见这样,他既可以使其他军机大臣“感和衷之雅”,又可使自己“稍释独记之劳”⑤然而,乾隆帝还是经常在晚饭后,单独召见傅恒,和他商讨军政大事。

      时人称此为“晚面”  傅恒在此期间,也确实参与不少军政大事的决策乾隆十九年,清政府讨论是否要限制出海贸易人员回籍的问题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染踹业、丝织业和矿冶业等行业中有了增长,与此相适应的是对外经济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出海贸易的人越来越多如何对待日益发展的对外贸易,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存在分歧,一些守旧的官员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狭隘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地企图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乾隆十九年,福建巡抚陈宏谋在上奏中,提出了一个限制出海贸易的建议,他说出海贸易的民众,如果不能在三年之内回国,就不允许再回到他的家乡显然,如果这一建议得以实行,不仅会使欲出海的人因害怕不能返乡而却步,而且也会使已在海外的人不敢回乡,这对正在发展之中的对外贸易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而此项建议遭到一些务实官员的反对两广总督杨应琚说:“现在开洋贸易之民源源不绝如三年后不准回籍,则少逾时限,即不得返归故土应仍令船户查明缘由,出具保结,准其搭船回籍①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看法,乾隆帝要傅恒等军机大臣讨论,拿出决策性的意见傅恒不仅同意杨应琚的看法,而且还进一步提出:“凡出洋贸易之人,无论年分远近概准回籍,仍令于沿海地方出示晓谕,令其不必迟疑观望。

      至于责成船户出具保结之处,应如所议办理其自番地回籍携有赀货者,如地方官役借端索扰,该上司访参治罪②乾隆帝同意了傅恒的提议这一决定,使出海的人消除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另一件大事是,这一年清政府在决定是否出兵准噶尔,平定达瓦齐的过程中,傅恒起了更为突出的作用清初以来,蒙古厄鲁特准噶尔部不断骚扰西北地区,成为清朝巩固统一的重大障碍康熙帝和雍正帝虽然先后对准部的进犯给予沉重的打击,但面对内部团结、武力强盛的准部,却无法彻底铲除,因而只得议和乾隆四年,双方达成协议,以阿尔泰山为界,准噶尔部在山后游牧,不得越阿尔泰界东;而已归顺清朝的喀尔喀部则在阿尔泰以东游牧,不能越过界西③ 《清史列传》卷20《傅恒传》④ 《清史列传》卷20《傅恒传》⑤ 《清史列传》卷20《傅恒传》① 《清高宗实录》卷472② 《清高宗实录》卷472  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从乾隆十年起,准噶尔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动乱这一年,其首领噶尔丹策零死去,为争夺汗位,封建贵族展开了血腥的争斗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噶尔丹策零的长子喇嘛达尔札、次子策妄多尔济、纳木札尔都被杀身亡乾隆十七年,得到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支持的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达瓦齐登上了汗位。

      此人庸碌无能,贪婪残暴,四处兴兵攻打各部,大肆掠夺牛羊和牧场持续不息的战乱给准噶尔民众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归附清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厄鲁特蒙古族纷纷脱离达瓦齐的统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