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荷诗四首.ppt
28页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等,它清纯自然,宁静雅致,等,它清纯自然,宁静雅致,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古往今来,描绘荷花的妙品佳古往今来,描绘荷花的妙品佳作随处可见,文人墨客喜欢以作随处可见,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言志,以荷比物,以荷兴思荷言志,以荷比物,以荷兴思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 (约690— 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郑谷(约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字守愚,汉族,江西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以《《鹧鸪诗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集,已散佚,存《《云台编云台编》》莲叶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地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要多多感谢那些洗衣服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留住戏水的鸳鸯•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 •李商隐,著名李商隐,著名诗人诗人擅长诗歌写作,擅长诗歌写作,骈文骈文文学价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合称“小李杜小李杜”,与,与温庭筠温庭筠合称为合称为“温李温李”,因,因诗文与同时期的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爱情诗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处于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葬于家乡沁阳沁阳(今沁阳与(今沁阳与博爱县博爱县交界之处)作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品收录为《《李义山李义山诗集诗集》》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同时,也实际表达了诗人自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陆龟蒙(?~公元陆龟蒙(?~公元881年)年)苏州苏州人,是唐朝人,是唐朝(公元(公元618年~公元年~公元907年)的农学家,年)的农学家,文文学家学家,字鲁望,,字鲁望,别号别号天随子、江湖天随子、江湖散人散人、、甫里先生,江苏甫里先生,江苏吴江吴江人,曾任人,曾任湖州湖州、苏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编著有《《甫甫里先生文集里先生文集》》等。
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颇精切,如《《野庙碑野庙碑》》、、《《记稻鼠记稻鼠》》等白莲唐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它姿色艳丽的花所欺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又有谁人察觉?在天欲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白莲正在悄然凋零•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