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小学校的会诊式教研的研究.docx
4页基于微小学校的会诊式教研的研究会诊"原本是指各科医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提出诊疗方案.我们将此"会诊"运用到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开展"会诊式教学研究","会诊"的对象是学习行为发生偏差的问题学生,"会诊"的医生是参加教学教研的全年级任课教师,通过教师的"会诊",对问题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把脉诊断,研判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分析病情成因,提出治疗方案,对准病灶,精准施治,让问题学生回归学习正轨的治疗过程.会诊式教研课题的提出,是基于对我校校情、教情、学情的科学研判而提出的,非常适合我校的校情、教情、学情我校是一所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闭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来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庭背景比较复杂,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和父母外出打工由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家庭占比较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比较滞后甚至缺失,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偏差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出现问题的学生占比比较大;再加上我校初中部办学规模微小,生源状况较差,部分年级出现单班,同学科任课教师偏少,因此开展常规的学科教研活动比较困难,基于这些情况,如何另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我校的教研之路,已日益紧迫校领导和教研室经过科学研判,缜密思考,决定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会诊式教研活动,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切实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状况堪忧,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问题。
会诊式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1) 由各年级各班班主任牵头,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班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导出调查数据,为下一步开展会诊式教研活动提供数据支持调查问卷可设置以下核心问题:1. 你的家庭是否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A.是 B.否2.在单亲家庭中,你随谁一起生活()A.父亲 B.母亲 C.其他家庭成员 D.托管机构3.在单亲家庭中,家人对你的学习状况()A.非常关心 B.一般 C.很少关心 D.从不过问4.在单亲家庭中,你的家庭作业由谁帮助或督促完成()A.父亲或母亲 B.其他家庭成员 C.(托管)机构 D.无人或督促5.你的家庭是否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家庭()A.是 B.否6.在留守家庭中,你随谁一起生活()A.爷爷奶奶 B.兄弟姐妹 C.叔伯姑舅 D.托管机构7.在留守家庭中,家人对你的学习状况()A.父母经常打关心过问B.父母偶尔打关心过问C.无人过问8. 作为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子女,你最无法容忍的是()A.缺少家人陪伴的孤独 B.缺少同伴沟通的友情 C.缺少帮助指导的学习9.作为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子女,你最迫切得到的是()A.家人陪伴 B.同学友情 C.老师关心帮助10.在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中,你通常喜欢做的事情是()A.看书 B.看电视 C.玩电脑,玩,玩游戏 D.没啥喜欢做的事情(二)对各年级各班回收的调查问卷,做出数据统计,出台数据库,做出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然后邀请学校心理教师或执业心理师,对数据库中各层面的学生,分门别类做出心理状况分析研判,做出心理分析报告,并提供后期心理干预的指导性意见,为下一阶段的会诊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
三)在问卷调查报告和心理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由各年级组长组织本年级任课教师利用好心理教师提供的指导性意见开展会诊式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对本班特殊家庭的问题学生展开分门别类的把脉诊断,分析学生病情成因,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治疗方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包括病例诊断书和治疗方案在内的诊疗档案,给出科学的疗程以及可见性的疗效预期具体的诊疗手段包括通过家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让家长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最大限度解决或弥补因亲情缺失而导致的学生心理情感问题,家校联手共同攻克学生学习障碍的心理顽疾;加强与学生本人的交流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给予学生关爱,让学生感受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温暖,最大限度弥补孩子的情感损失;发动家庭和心理健全的学生主动帮助身边的问题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让他们得到友情的滋润;加强对问题学生学习习惯的矫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习得法,适当为他们安排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班级里积极打造互帮互助,喜爱读书,关爱弱势群体的班级文化氛围,让问题学生融入班级里,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学习竞赛活动,更多的把问题学生吸纳到活动中来,甚至让他们挑大梁,让他们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存在感、成功感和幸福感;甚至动员社会力量诸如关工委、青工委或街道社区或社会慈善机构、有条件的企业给予问题学生家庭或本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爱。
四)对一个疗程内的问题学生的诊疗结果做出评估,对疗效不太理想的学生可增加疗程或重新制订诊疗方案,集中教研团队,深度分析诊疗效果不佳的原因,甚至可以邀请本地圈内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共同参与诊疗,以期把诊疗成果最大化基于微小学校的会诊式教研活动,会通过“刮骨疗毒”式的教研活动,把困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毒瘤彻底拔除,恢复我校健康的机体,让问题学生不再是学校发展大计的“问题”,而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而我们的教研团队将沿着这条注定是艰辛而充满挑战的道路戮力同心,奋勇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