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docx
6页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1.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B.间隔的远近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2.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A.分子的质量变大C.分子的数目减少B.分子的体积变小D.分子的间隙变小3.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种类变多B.一滴水中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 .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6000L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 40L 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4.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间间隔变大B.分子体积扩大D.分子个数增多5.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 .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 .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 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变质 - 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7.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方便面袋胀大鼓起的原因是()A.分子间间隔增大C.分子分解成原子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的个数增多1 / 32 22 3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铁B.氯化钠C.氢气D.水10.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 OC.H COD.H O11.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间隔C.分子数目D.原子大小二、填空题12.“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 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 是 ;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步:第二步: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的物质是酚酞试液 ,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3.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2 / 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这说明了___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 具有挥发性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14.(1)下图是教材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据此现象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① 其中 C 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D 3.A 4.C 5.B 6.C 7.A 8.C 9.A 10.A 11.B12.B 烧杯中液体变红色 ;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色; 胶头滴管;浓氨水 ;滤纸上酚酞试液由外向里逐渐变红色13 .吸取少量液体酚酞溶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加对比度,便于观 察颜色的变化;两种试剂放反了;浓氨水14 .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与 B 试管对 比或对照;可减小污染;密封保存在阴凉处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