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pptx
13页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已到达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影响 2.综合思维 气候与滑坡泥石流的关系、地震与次生灾害的关系、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注 3.区域认知 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 4.地理实践能力 防灾减灾意识养成,通过演练知道应对灾害的现实措施,提高生存能力自然灾害,【核心内容】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三、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四、防灾减灾,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变化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种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常见的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见《气候》一节)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见《海陆变迁》、《地形》两节,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三、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1.气象灾害 干旱 多发区:华北地区,尤其春旱严重 主要原因: 降水相对较少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水土搭配不协调 春季,降水相对较少,蒸发旺盛冬小麦返青洪涝 多发区: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降水多且集中,河流中下游地势地平,排水不畅等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加剧灾害。
寒潮 影响范围:除青藏地区和南部沿海的大部分地区 成因: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台风 影响范围:东南沿海(台湾、海南、福建、浙江尤为严重) 成因:纬度较低的沿海地区,2.地质灾害 地震 分布:西南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东南沿海(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成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活动活跃,滑坡、泥石流 多发地区:中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尤为严重 成因: 地质活动活跃 山区面积广 降水较低且集中,四、防灾减灾 1.加强监测和预报 例:我国运用遥感卫星技术等,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寒潮、台风等灾害 2.修建防御工程 例:北方地区的防护林 3.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4.当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启动应急预案),了解常见的避灾方法,谢谢你的参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