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满族的贡献与自身发展.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高****
  • 文档编号:233457925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8.07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word学习资料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 - --清前期自 17 世纪 70岁月清圣祖亲政起, 到 18 世纪末, 被史家誉为 “康乾盛世 ”,前后经受康熙 ( 1662 — 1722),雍正( 1723— 1735 ),乾隆( 1736 — 1795)三朝,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终一次富强时期.当时的清朝,国力强大,地域宽敞,空前统一,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不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而且在振兴经济,巩固统一,抵御外侮,开发边疆等活动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满族也取得丰硕成果,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满族建立起与国内各民族的亲热关系,自身也得到进一步进展.一,满族的历史贡献清前期是满族人才辈出的时代.康,雍,乾祖孙三人均是有为的君主.三朝执政共 154年,超过清朝一代统治的一半,在清朝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顺治朝 10 余年,执掌国政的仍是来自关外出身奴隶主的老一代满族政治家,他们在满族建国的事业中曾惯经征战,屡建功勋,声名赫赫,入关以后仍旧依恋本民族的一些落后制度,并在关内汉族地区强行推行圈地,投充,剃发,易服,并颁行 “逃人法 ”.清圣祖即位时年仅 8岁,由勋旧老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4人辅政. 4大辅臣是满族贵族保守势力的代表,在 “凡事皆遵太祖太宗时定制行 ”的名义下,连续推行满族的落后制度.1667年(康熙六年)圣祖亲政,面对的是经济调弊,社会动荡,内忧外患频至沓来的局面,第一翦除 4大臣中最为专横的鳌拜,将统治权收归己有.在满族诸帝中,从圣祖开头自幼研读儒家经典,亲政后颁行《圣谕十六条》,中心内容是以儒家学说,主要是程朱理学作为统治社会的思想.说明在汉族地区成长起的新一代满 族政治家在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圣祖基本实行适合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第一废止了圈地,投亢等扰民苛政. 通过开设 “博学鸿儒 ”科,组织纂修明史,多方延揽汉族文士,使民族冲突与阶级冲突趋于和缓.为了复兴残缺的经济,他吸取历代帝王的统治体会,制定 “与民休息 ”的施政方针,认为 “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①.于是招集流民,嘉奖垦荒,实行 “更名田 ”.整顿赋役,减免课税,减轻农夫负担.组织大修黄河, 6次南巡,亲阅河工.圣祖的这些努力为重振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圣祖在位 61 年,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1673年(康熙十二年)以后,历时 8载,运筹指挥,调动满汉将士,平定了吴三桂等 “三藩 ”的大规模叛乱.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遣水师收复台湾.设府置县.东北是满族的家乡,为了抵抗沙俄入侵者的步步侵逼,圣祖于奉天将军(盛京将军)之外,相继设立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 ,瑷辉将军(黑龙江将军) ,分兵驻防.指挥收复雅克萨的两次战争,迫使沙俄政府议和.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东北边疆在以后百余年中保持了相对稳固,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率八旗兵亲征塞外,大败南犯的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战后,漠北喀尔喀蒙古全部内属,由清政府按盟旗制度加以治理.同时,加强了对青海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以及西藏地区的把握.圣祖为政宽缓,勤于政务,事必躬亲,执政期间初步奠定了清朝富强兴盛的基础.清世宗胤禛在位仅 13年,由于立志 “以勤先天下 ”,励精图治,仍多所建树.政治上,积极整饬吏治,清理亏空,力矫官场中积弊,使渐染贪黩风习的清朝政局一时颇有振作气象.改革中枢制度,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臻于极点,为以后历朝所遵行.经济上连续康熙年间行之有效的政策,并对赋役制度实行重大改革, “摊丁入亩 ”的措施使农夫负担趋向合理,保证封建经济连续进展的势头.执政末年库存银 3400 余万两,国用充裕.世宗继承乃父事业,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统治: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 ,确定了中俄北部疆界.先 后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西北准噶尔蒙古和西藏地方贵族之动乱,并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改土归流 ”.世宗虽为人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基本国策多与圣祖一脉相承.同时又有所损益,加之关怀民瘼,自奉又比较俭约,因此推动了清朝兴盛的势头,对 “康乾盛世 ”的显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清高宗弘历生于封建社会的 “盛世 ”,继承父,祖两代人创立的基业,却不情愿作守成之君,在位期间充分施展了他的政治理想,并使清代封建经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乾隆中叶,库存积帑 7000 余万两,田亩增至 741万余顷,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全国人口已增至 3亿7百余万.强大的经济实力使高宗得以进行一系列边疆战争和反击外国入侵战争并确立起清朝统治.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用武力平定准噶尔部酋长阿睦尔撒那的叛乱,使困扰康,雍,乾三朝统治者,前后历时六七十年的准噶尔部分裂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不久,进兵天山南路,统一全新疆. 1762年(乾隆二十七- - -细心整理 - - - 欢迎下载 - - - 第 1 页,共 12 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word学习资料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 - --年)设立伊犁将军为西北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完全扭转了历代中心王朝对该地区治理不力的局面.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高宗派军驱逐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尼泊尔)军,次年颁行《钦定西藏章程》 ,扩大了驻藏大臣的 权限,以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乾隆朝最终奠定中国这样一个版图宽敞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乾隆年间在康熙间编纂《清文鉴》和雍正间二体《清文鉴》 (满,蒙文鉴)基础上.间续纂为,三体《清 文鉴》(满,蒙,汉文鉴) ,四体《清文鉴》 (满,藏,蒙,汉文鉴) ,五体《清文鉴》 (满,蒙,藏,维,汉文鉴).五体《清文鉴》共收辞条 18000余条,是以五种文字对比的分类辞书.同时完成的仍有《西域同文志》 (六种文字对比的人名,地名汇编) ,《同文韵统》 (梵藏汉标准译音表) .多民族语文辞书的显现,是各民族关系日趋亲热的反映,并且推动了彼此间在文化上的沟通.高宗本人熟谙满,蒙,汉文,粗通藏,维语.他自己表达过: “朕即位之初,以为诸外藩岁岁来朝,不行不通其语,遂习之,不数十年而毕能之. ”高宗勤奋学习民族语文的目的,在《满蒙汉三合切音清文鉴 ·序》中说得很清楚,是为了 “联中外之性情 ”.这种识见以及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在历代封建帝王中实属罕见.清朝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政府,对于边疆和民族事务尤为关注.中心政府设有理藩院,特地处理边疆和民族事宜.依据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具体情形,分别制定《理藩院就例》 ,《回疆就例》 ,《蒙古律例》等制度.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政治体制上得到进一步巩固.清朝对民族地区实行了就封建社会来说最成功的民族政策,其统治大大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政治的联系.康,雍,乾三朝是清代满族杰出政治家的最活跃时期,在承认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仍应当看到,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和统治民族的最高代表,他们所实行的一些措施,也曾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殃及后世.封建专制主义,到情代前期进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并且造成了官僚政治的种种恶果. 由于对广大汉族人民猜疑防范, 不断制造 “文字狱 ”,以高压手段钳制人们的言论,禁锢人们的思想,将新思想的萌芽芟夷殆尽.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肃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沟通,助长了虚骄愚昧的社会心理,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障碍.而高宗对贪官污吏的宽纵及其本人对铺张生活的不厌追求,更是清朝政治积弊丛生,日愈腐败的祸源之一.在当时中心政府和封疆大吏的满族人中,虽不乏耽于享乐,追逐铺张,贪墨成习之徒,但施政利民,清廉自矢,勇赴国难,建功边疆的贤臣良将也大有人在.康熙年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执法严明,因反对权贵圈占 民地,被誉为 “铁面 ”,受到圣祖嘉奖.两江总督傅拉塔,任内清弊政,斥贪墨,体察民虞,奏免民欠,谳狱明慎,为民人称颂.鄂尔泰,于康熙末年任内务府员外郎时,曾拒绝胤禛违例需索,胤禛即位后(即世宗)因他严于执法擢为布政使,后任云贵总督,勤劳任事,主持西南地区的 “改土归流 ”.世宗夸赞他为 “满汉文武大臣中第一人 ”.乾隆年间高校士阿桂一生戎马倥偬,屡建边功.在整饬吏治,惩治贪污,兴修水利,屯田边域诸方面多有功绩.为官清廉自持,与大贪官和坤同任军机大臣十数年,相互对立,世宗虽题匾额为 “一团和气 ”,而后人却譬之为 “薰莸不相合 ”.1750年(乾隆十五年)西藏贵族珠儿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计杀叛首,自己却不屈自尽.这些满族的优秀人物,虽然有着他们的历史局限与阶级局限,但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进展方面,均作出了积极建树.清前期经济的进展,主要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全国各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满族人民在开发边疆,主要是东北和西北的活动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东北是满族的家乡,清朝入关时为夺取全国统治权,促使大批满族人入关作战,以至富庶的辽沈平原一度显现 “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的衰败景象.康熙年间为了抵抗沙俄入侵,开头将大批旗兵调回东北屯戍驻防.因顺治年间,东北全境八旗兵仅 2403名,康熙前期增至9454名,此后与俄关系虽趋缓和,驻兵仍连续增加,雍正朝已达 26750 人,乾隆朝以后长期保持在 3万余名左右.出关旗兵均携眷前往.在满汉人民的辛勤垦拓下,东北地方的大片荒原被辟为熟田,旗地数目快速增长:1644年— 1667年,奉天旗地有 461382 晌,到 1693年,为 1167544 晌,增加了两倍半.以后间续扩展, 1765年达2893500 晌,增加又有两倍多.东北旗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清初分给八旗官兵的“份地 ”.1645年(顺治二年)奉天等处初设防范,各授禄米田1675年(康熙十四年)添设城守尉等官职后,予禄米田50晌.80晌.旗下兵丁,各授口米田10晌.这些土地就是后来的所谓 “老圈地 ”或“旗红册地 ”,性质与畿辅旗地相同,是属于国家全部的土地.二是旗人自行开垦荒地.清初奉天一带旗人赡养家口,拴养马匹,购置军械,举凡一切开支均出自农耕,所以任意开荒,收成颇丰.对 于振兴关外经济,起到良好的作用.1644年以前,吉林,黑龙江的农田为数很少.1652年(顺治八年)八旗兵丁驻防吉林,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驻防黑龙江,推动了垦荒事业向边远地- - -细心整理 - - - 欢迎下载 - - - 第 2 页,共 12 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word学习资料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 - --区的进展.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上述地方的旗地,官庄地已有 61万多晌,主要是八旗人丁亲自开垦的.满族人民对东北边疆的开拓,为当地从事采猎的兄弟民族,起到示范作用.19世纪初,索伦(鄂温克) ,达斡尔等民族也渐知树艺,辟地日多,①提高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水平.乾隆中叶,清政府在把握天山南,北路以后,为了巩固西北边防调集大批八旗人丁携带家口,千里迢迢移驻新疆, 并兴举屯田. 驻防伊犁惠远, 宁远两城的八旗满洲, 蒙古和锡伯, 索伦两营兵丁的屯田称 “旗屯 ”.1812 年(嘉庆十七年)八旗丁口共 87640 人,旗屯地 44000 亩.② 1802 年(嘉庆七年) ,伊犁旗人为解决屯田水源问题,曾在伊犁河北岸,惠远城一带修建了长达数十里长的大渠二条和支渠,名 “通惠渠 ”,浇灌田地数万亩.八 旗兵丁屯田生产,有利于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