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_张吉维.pdf
3页zhong guo min zu jiao yu中国民族教育2010·2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形式 内蒙古大学于1980年在自治区率先举办民族预科班, 成为自治区首批创办民族预科教育的院校之一经过30年的探索, 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扩宽了学生的培养途径 从更新理念,改革培养模式入手,坚持“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基础、兼顾专业、扩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和建设, 强化教学管理,制定了科学合理、更加符合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一、创新与实践历程为满足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内蒙古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及雄厚的师资力量举办民族预科班, 这一举措突破了学校民族高等教育单一的蒙语授课及双语授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进入学校各专业学习的新途径1980年至1995年为学校预科教育探索期这一时期,民族预科教育招生对象、 培养方式发生过多次变化。
1980年至1984年,招收中学阶段蒙语授课的理科预科生, 学制5年,实行“1+4”培养模式,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 第二年转入理科本科专业;1985年至1995年,招收中学阶段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的少数民族理科预科生, 直接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学制4年,按本科专业模式培养1996年开始恢复招收中学阶段蒙语授课的理科预科生, 在蒙语授课重点分数线以上录取, 实行5年学制,恢复“1+4”培养模式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文理科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新形势、新要求,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文理科专业优势,民族预科教育从1999年开始增设文科班,扩宽专业面,使学校民族预科从单一的理科人才培养模式过渡到文理科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02年开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当年招收144人,2006年招收178人,2009年招收284人,民族预科教育从过去单一的理科班40人发展成现在的文理科班284人, 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思想的更新, 学校根据中学阶段蒙语授课生的实际和本科专业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综合分析区内外民族预科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 对民族预科人才培养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索、 创新与实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改革思路:一是培育基础知识扎实, 能够适应汉语授课本科专业学习,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民族预科人才。
二是打破文化基础教育为主的预备性教育模式,建立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实现预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是完善教学管理体制试行学分制,加强考试方式以及素质测评评价体系改革 创建课程强化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和修读方式,构建文化基础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是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辅助人才培养, 营造竞争合作的课外成长空间, 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发展平台五是打破招生确定专业的培养模式, 建立民族预科结业专业分流机制按照这一改革思路,学校对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时创新和不断完善, 在民族预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依据素质教育对民族预科教育的要求, 分别于1996年、2003年、2008年修订了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实践证明, 学校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为预科生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较好地衔接了预科教创新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张吉维吉雅海光内地办学neidibanxue21zhong guo min zu jiao yu中国民族教育2010·2育和本科专业教育, 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实践内容与特色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理清办学思路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预科学生特点,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使预科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本科专业学习2.理清预科办学思路 首先,确立“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基础、兼顾专业、扩宽口径”的培养模式,贯彻“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为宗旨,根据学校实际和民族预科生教育需求, 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成才平台其次,通过开展民族预科教育,加快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扩宽中学阶段蒙语授课生接受学校各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二)推进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针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民族预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制定更加符合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08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了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建立文化基础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相结合、 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体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 将大学体育学分列入预科生本科毕业总学分; 增设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学生在预科期间完成该课程学习,获得相应学分;将大学英语正式列入教学计划, 对外语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强化教学,转入本科直接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理科数学对应本科高等数学B级的教学内容, 文科数学对应本科高等数学C级的教学内容,到本科再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根据文理科专业要求,增设汉文文选、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按照民族预科文理科专业特点, 调整文理科专业课程设置, 构建符合民族预科文理科专业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 民族预科课程由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预科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4个模块组成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为大学体育、大学蒙古语文; 预科通识教育必修课为大学英语、 基础英语、 现代汉语、写作;专业必修课为文科古代汉语、理科高等数学;专业选修课为文科汉语文选、高等数学,理科基础物理、基础化学3.改革课程修读方式 将单一的必修课程修读方式改为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的课程修读方式把文科数学课程改为选修课, 增设的汉文文选、基础物理、基础化学为选修课, 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和专业分流意向选修课程。
4.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民族预科教育紧跟知识创新的步伐,几次修订教学大纲,选用适合我校预科生的高水平新教材例如,文科数学原来讲授高中数学和部分高等数学内容,现全部讲授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基础英语增设听力内容, 打破单一的讲授语法和精读的英语课程教学局面; 现代汉语选用蒙授文科系列汉语教材, 能够有效引导蒙语授课生学好汉语 民族预科大学英语、基础化学等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了民族预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5.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预科生到本科专业听课, 作为实践教学环节, 促进预科生较早地熟悉并更快地融入本科专业学习6.创建外语强化班 组织预科新生参加学校大学外语分级考试,将外语成绩较好的学生编入外语强化班,学习大学英语 结业后,将他们直接编入本科大学英语快班学习三)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试行学分制 民族预科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 用学分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对预科生中期筛选、结业等明确规定了学分要求 规定民族预科准予结业的总学分为文科48学分,理科50学分2.建立综合性课程考试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应付考试的局面 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撰写论文、作业、课堂讨论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形成了综合性课程考查方式。
考试方式改革,进一步推进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预科学生结业时,教务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 《内蒙古大学民族预科素质测评评定细则》,从德、智、体、 美等方面对学生作出综合素质评价 素质测评成绩由学习成绩和德育体育成绩两个部分组成, 学习成绩占80%, 德育、 体育成绩占20% 素质测评成绩作为学生预科阶段的综合评价, 是专业分流的主要依据之一4.营造竞争合作的课外成长空间 高素质的民族预科人才不仅体现在学业上,更需要在课外生活、社内地办学neidibanxue22zhong guo min zu jiao yu中国民族教育2010·2会实践等各个领域表现出出色的合作能力、 竞争能力以及沟通交往能力 民族预科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辅助人才培养, 开展了民族预科汉语演讲比赛、辩论赛、歌手比赛、 排球比赛、 预科杯篮球比赛、迎新晚会等学生文体活动,给预科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组织预科生参加自治区大学生艺术展演、青年科技文化艺术节、校运会、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男生群舞 《草原酒歌》荣获2008年自治区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荣获第七届校园舞蹈大赛一等奖,第八、九届校园舞蹈大赛二等奖; 入选第五届校园十佳歌手1人、第六届校园十佳歌手3人,民族预科获第六届校园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 荣获民俗知识竞赛一等奖;荣获美食厨艺大赛一等奖;荣获2007年学校小合唱比赛三等奖。
5.创新专业分流机制 为了满足自治区中学阶段蒙语授课生接受各学科优质高等教育的愿望, 积极扩宽中学阶段蒙语授课生培养途径, 学校致力于提升蒙古族学生的素质,打破了招生确定专业的模式,建立了民族预科结业专业分流机制预科招生时不确定本科专业,结业时,根据本科专业分流指标、素质测评成绩和个人意向选择专业 学校在充分征求学生意向的基础上,制定本科专业分流指标, 专业分流全程公开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提高了专业分流的科学性、 公正性和透明度 这种专业分流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在30年来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 创新成为内蒙古大学民族预科教育蓬勃发展的动力 学校的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 为自治区其他高校乃至边疆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开展民族预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办学经验,起到示范作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院校纷纷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学习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使学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和经验得到了推广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教务处)1985年9月,坐落在太行山麓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 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来自雪域高原,面色略黑,满脸稚气,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怀揣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千里迢迢来到河北这块沃土上汲取营养,进行他们全新的求学生涯。
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 一个特殊的班级诞生了———河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西藏班, 现已发展成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办学25年来,学校全体教师励精图治、辛勤耕耘,留下了一串坚实而厚重的印记形成了“崇高、崇严、崇勤、崇美”的优良校风,“品正、求实、创业、开拓”的领导干部作风,“敬业、爱生、创新、奉献”的教风,“诚实、文明、勤奋、健美”的学风,在教育教学中, 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了“学生第一、工作第一、奉献第一”的工作作风学校也从河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西藏班扩大为河北师范学院附属西藏学校, 又从河北师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发展成现在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这其中无不饱含着党和国家、 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无不饱含着教职员●冯瑞建太行山麓雪莲开内地办学neidibanxue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