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书圣的老师的《笔阵图》.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02072084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56.42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书圣的老师的《笔阵图》卫夫人《近奉帖》 载于淳化阁帖游相本清晰版可嘉提供   卫夫人《古名姬帖》 卫夫人《古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卫夫人《笔阵图》正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音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览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内;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 陆断犀象  乙[折] 百钧弩发  ∣[竖] 万岁枯藤  、[捺] 崩浪雷奔  勹横折钩 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卫夫人《笔阵图》注释:        1、三端:在古代文化中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        银钩:本指书法中的“钩”这种基本笔画,因优美的笔画能表达出婉媚有力,故谓之“银钩”在本文中指代书法艺术本身,即古代“六艺”中之“书”也  2、周穆王:西周国王,昭王之子,姓姬名满         3、鸿都:东汉时的皇家藏书之所         碣:石碑圆顶者谓之碣,此特指碑碣文字         十旬:指一百天         4、达:通达         达其源:通达文字产生发展的源流。

               暗于理:不懂书法的道理          5、殊:此作副词,有竟然之意          师古:即师法于古人          缘情:抒发感情,此理解为凭兴趣          弃道:背弃书道          该赡:渊博丰赡,此“该”通于“赅”          6、通灵感物:指通于神灵,并且能感化他物          7、更加润色:再加以修饰文字以使其具有光彩          总:概括、归纳或谓总结          列事:指陈述事情          贻:遗留          庶:希望、但愿  8、崇山绝仞:指高山最高的地方          锋齐:锋毫要齐          腰强:“腰”指笔毫的中部,此即谓笔毫中部要有强 度、有弹力          9、前涸:通翦涸,指浅黑干涸          润涩:此为一对反义词,即指润滑和不润滑          浮津耀墨:浮耀墨汁的光泽         10、鹿角胶:由鹿角熬制成的胶         11、东阳鱼卵:一种产于东阳的鱼卵纸,东阳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县         12、真书:魏晋之后对正体的一种称呼,也称作楷 书。

                行草书:由称草行,一种比较流动而近于草书的书体          13、点画:文字点与横竖笔画的总称          波撇:指磔和掠,即捺和撇          屈曲:弯曲、曲折          14、大书:写大的字          从小:指写小字          15、鉴:鉴别、鉴赏          16、筋书:瘦劲有力的书          墨猪:笔画肥而无力的书          圣:超凡、卓越          17、消息:奥妙、真谛  18、笔阵:将书法比作作战行阵          执笔急:指执笔松          19、执笔近:指执笔处距离笔毫近执笔近不能很好          的运腕行笔,执笔不紧,运笔则无力          20、结构圆备:指字的点画安排和形势布置完备          篆法:此为大小篆的总称          21、飘扬洒落:指章草自由奔放洒脱的笔势          22、八分:东汉后期的准隶书书体,传自王次仲始,          尽其笔势,舒展波撇,其势凶险可畏          23、飞白:相传为蔡邕所创之体,此之“窃窕出入”          喻其笔势在那丝丝露白处的入与出,显得娴静优美。

                24、耿介:指高耸突兀貌          25、古隶:指西汉至东汉前期通行的隶书,尚带有篆          书意味,无明显的波挑,无篆书的圆润之态,其笔画尤          显纵横,粗壮朴拙而厚实          26、心存委曲:谓作书前思考要透彻详细          27、永 和 四 年,上 虞 制记:此二句为作者写作之         行款,永和即东晋穆帝之年号,上虞在今天浙江上虞         县之西   作者介绍: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人,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姪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卫铄认为,书法品位就高在“多力丰筋”,即筋劲,力强。

      多“肉”则是下品,是“墨猪”,臃肿无神气魏晋人讲“风骨”,讲“清奇险峻”,所以以“瘦硬”为美后代人或崇尚“丰腴”,或崇尚“肥劲”,对“筋”、“骨”、“肉”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但“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能成书”(苏轼《东坡题跋》卷上)则是历代书家的共识卫铄的贡献就在于她把“筋”、“骨”、“肉”之说引入书论,使之成为书法审美范畴,为后世的创作和欣赏开辟了新的思路 卫夫人《笔阵图》对译(译文)  古代三端的妙用,没有先于用笔的;而六艺的奥妙,没有重于书法的昔日秦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感叹了七天之久,不满意他的书法缺乏笔力蔡邕到鸿都观看碑碣,一百天了还不忍返回,不停的称赞那些超群出众的碑碣,所以知道通达书之源流的少,不懂得书法道理的多近代以来竟而不师法古人,只凭兴趣背离书道,只记得姓名,有的学识并不渊博丰赡,见识又少,致使没有成就,空费了精神于是,不是通于神灵,能感化他人的人,便不足以与其谈论此道现今删改李斯的《笔妙》,再加以修饰的文字使其完整,总括起来有七条,并且予以说明,把对其所作的形容列在左边,遗留于子孙,永为楷模,希望将来的学书者,能有时间看看  笔毫要取那高山绝壁中的兔毛,八九月间猎取,笔头要一寸,管长要五寸,锋毫要齐整,锋腰要有强度。

      砚台要选用浅黑干涸的新石,润滑与滞涩兼顾,能浮耀墨汁的光泽至于墨要取庐山的松烟、代郡的鹿角胶,要十年以上,强硬如石的作为制造的原料纸则要取东阳鱼卵纸,柔软滑净的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真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叫它“筋书”,多肉少骨的叫它“墨猪”,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从其间吸取奥妙、体会真谛,并且合理地运用它横画:要像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高低不同的形状       侧点:要像高峰坠石,磕磕然实际在崩塌       撇掠:锋锷能在陆地截断犀角象牙           戈笔:要像百钧重的弓张箭发           努笔:要像万岁枯藤一样多节而瘦劲           背抛法:要像蹦浪雷奔一样徐迟有力       钧弩势:要有如强弩筋骨一样遒劲           右边是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情形        有时候心情紧急而执笔却不紧,有时心情宽松执笔却很紧如果执笔离笔头近而又不紧,意在笔先就会成功。

      于是又有六种用笔之法:结构字体、布置形势完备的如篆法;  笔势飘逸洒脱而又自由奔放的有如章草;  波撇凶险可畏如八分书;   那笔法出入娴静优雅的好比作飞白书;  笔画高耸挺立如鹤头书;  纵横沉凝遒劲的如古隶  然而还要用心思考,考虑详尽,再作一字,各象其形,这样才有可能臻于妙境,书道也只有在这时才算穷尽岁在永和四年,上虞制图并撰文     蒋勋:从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看“汉字书法之美”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一定有人会怀疑:卫夫人这位老师,到底是在教书法,还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呢?  我们发现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  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不知道王羲之长大以后写字时的那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育有关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如果童年时有位老师把我们从课堂里“救”出去,带到山上去玩,让我们丢石头,感觉石头的形状、重量、体积、速度,我们大概也会蛮开心的感觉到了“石头”之后,接着老师才需要从中指出对于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物理学上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天——也许很久以后,才会变成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书法上对一个“点”的领悟吧!  其实卫夫人这一课里留有很多空白,我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一位以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