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微课教材.doc
4页《桂林山水》微课程设计方案作者信息姓 名李莉娟联系所教学科语文所教学段小学四年级电子邮件单位名称中滩学校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桂林山水》选题意图让学生了解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模仿课文例句,写身边的美景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背诵全文2、以朗读代替讲解,欣赏和体会桂林山水的美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句走进家乡美景,感受身边美景, 运 用本课所学方法写身边美景教学用途□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 □其他在讲授《桂林山水》二三段时使用知识类型√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其他制作方式(可多选)□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预计时间(不超过10分钟)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设计意图(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教学过程:1、 赏美景,感受景色美1、利用本文第一自然段导入,欣赏桂林美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这样美丽的画卷,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述的呢? 欣赏美景,吸引学生2、 览课文,感受语言美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2、自读第2自然段: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概括特点的词②想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漓江水美的?(可与同学讨论)3、老师引导读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老师提问:作者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写大海、西湖呢?作者没有直接写漓江,而是先用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大海是什么样的?(幻灯突出:波澜壮阔)西湖是什么样的?(幻灯突出:水平如镜)在此,作者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大海、西湖虽美,但不及漓江水之美,突出漓江的水的与众不同4、漓江的水到底有何不同?你一定从文中找到了答案出示幻灯)漓江的水真静啊,(出示幻灯)漓江的水真清啊,(出示幻灯)漓江的水真绿啊,5、 看到这美不胜收的图画,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呢?大家赶快读读作者笔下的漓江,感受漓江水之美吧!6、老师朗诵:漓江的水真静啊(ng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 啊(ya),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7、老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作者采用排比 、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漓江的静、清、绿的特点大家用赞叹的口气来读一读江水的三个特点吧老师引导学习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使其身临其境,感受语言美,画面美,音乐美三、合作探究,自学桂林山的特点 桂林的山真奇啊(ya),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wa),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 啊(n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桂林的山奇 秀 险的特点)学生自学根据学习描写漓江水的段落,自己分析,感受桂林山的美四、赞美景,爱祖国大好河山 1、从桂林市到阳朔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犹如仙境,泛舟江上,我们不由得赞道,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还要珍惜美景,保护大自然学生欣赏漓江沿途美景,抒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五、抓特点,仿写景物,生动具体 1、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作者描写桂林山水时,不仅抓住了景物特点,而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桂林山水描写得生动具体,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
2、现在,请同学们大显身手,尝试一下你准备好了吗?练习:仿写句子填空出示幻灯)月季公园的树的特点:高 大 绿 月季公园的树真高啊,高得 月季公园的树真大啊,大得 月季公园的树真绿啊,绿得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大胆尝试学以致用,灵活掌握六、赏家乡美景,布置作业1.背诵《桂林山水》2.赏家乡美景,仔细观察一处风景,抓住它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 具体地写出它的特点运用本文所学知识,学写家乡美景设计亮点:(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采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图文结合,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漓江的水,教以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方面,让学生迁移运用,仿照例句写话,如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