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1743128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绪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翻开历史的年轮,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这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礼乐思想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东方!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为世界礼仪、音乐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音乐美学,是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音乐历史天空的一缕光芒这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历经数千载,而真正形成发展仅有几百年论及古老,西方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中国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先民们的音乐活动;论及年轻,则是因为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19世界才逐渐建立的,它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从哲学派生而来,是一门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基础理论科学音乐是随时间发展而产生的特殊艺术形式,是一门表现艺术的特殊的学科音乐从其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我们生活,所以它的出现就伴随着实践的形式,同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一指导思想便是我们的音乐美学思想唯有科学的美学思想的指导,音乐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为了使音乐更加完美,给人以愉悦,提高听众审美情趣,音乐创作者应以毕生的精力去追求 而音乐所反映的美学思想则不仅仅局限于作者的创作思考,也不是单一的作品本身所概括的内涵,它关键还在于对更广泛的主体体验过程所产生的共鸣反映。

      一、关于美的论述关于美的本质和发生问题即美如何产生的问题,最初是在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中,然后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及关于人的本质的思考中牵涉到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在其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关于人的本质的思考中,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个新的维度:不是从抽象的理性的角度,而是从人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的角度来寻找美的、现实的和历史的根源马克思认为,美在本质上是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的表现,美的发生根源于人在现实的劳动中或通过劳动对其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1]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的定义内在地包含着美的本质思想他从其美学的人本主义原则出发,运用辨证的实践的美学方法,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实践和自由本质这就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直接思想来源,对于今天我们的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柏拉图的“美之问”到底问什么,是一个值得弄清的问题这其中,“美”的词性是非常重要的美”作为名词,其本质问题是不可证实的,这是几千年来美的本质问题一直没有满意的答案,也是各种答非所问式的错位回答产生的根本原因;“美”作为形容词,美学研究的目标不能是美的本质,而应该是美的原因。

      美的原因其实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情感沟通其次,自从十八世纪中页鲍姆嘉通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众多哲学家、美学家写了无数论著来探讨美的含义那么,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美的问题会如此难以明晰?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后,这一美学命题才得到突破性地进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有机地统一起来[2]从上个世纪开始当马克思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后,美学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出现了研究美学的新思潮承接这种思想并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和社会生活来对美的本质进行再认识,试图在当今这样一个对美有着多元认识的社会中,回归人的主体精神方面来认识美的本质不管我们对“美”词性的区分还是从美的本质出发,美始终离不开美所产生的根源,那就是美对生存环境的选择美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具有客观性、超越性,是易变性和恒久性的辩证统一而美的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也就是讲美就是在主客同构中内蕴着生命的自由与超越的形象本文将从《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从美的产生这一角度为理论基点,对“共鸣产生美”进行透视和阐释,力图揭开美的神秘面纱 二、共鸣产生美共鸣产生美这一观点的提出首先在美学理论中是一创新,对“共鸣”通常在汉语中可以有两种基本含义即物理含义的本意,其次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准。

      2008年8月8日8时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这个让中国人期盼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开幕式给世界几十亿人奉献了一场“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视听大盛宴整场演出高潮迭起、亮点纷呈,令人难忘,回味无穷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看了更是热血沸腾,为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为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感到自豪当璀璨的焰火点亮鸟巢的夜空,当弥漫着中国古老文明元素的开幕式赢来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这一刻,中国点亮了世界!”就在这之前的100天里《北京欢迎你》这部作品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倒计时百天主题歌在中国的土地上唱响时,它唱出了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唱出了主人翁的精神一时间,无论大街小巷还是田野乡村,无论是慈祥的老者还是可爱的小朋友,你都能听到他们在欢唱《北京欢迎你》,一种从未有过的共鸣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文化层次人们的心中共同唱响!这是一种文明心声的里程碑,它伴随着奥运,伴随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它在瞬间沸腾!这时候我们对音乐的魅力不得不折服,那么音乐是怎样的一种艺术?是交流,是沟通,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的共享?音乐无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效果呢,因为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它的体现就需要一种‘共鸣’!当然我们知道了主体的体验产生共鸣是依赖于客体的作用,我们把《北京欢迎你》当着客体对待,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它为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将从以下音乐的本体去关注。

      一)音乐的物质材料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这是音乐特殊性的根源所在音乐的声音材料是用特定的方法从自然界的物质中筛选出来的,它只诉诸于听觉音乐作品中的单个的音,只代表音本身,不代表任何客体,但当它作为音乐整体中的一个因素,成为音乐整体中有一定含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它就成为了不同于它自身的某种东西的反映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这个特点使音乐有了在时间中发展的特性音乐的另一个特殊性是:音乐的物质材料不是单个的音,而是由一系列的音发展而来的整体 也就是说这种“共鸣”的产生其实不简单依赖的是那几句简单的旋律,而是通过这些简单音符、歌词、奥运与这些北京等元素综合而成产生的效果二)音乐反映的现实  音乐独特性的基础是音乐反映现实的独特形式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不同于其他艺术,在音乐中,音乐物质材料的非客体性和非语义性,及其反映客体某些特征时的间接性,是导致“音乐内容不确定性”这一特点的根源所在,所以音乐总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使其自身更加具体化《北京欢迎你》在反映现实性方面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最直接便是对北京奥运会的共同期待,它作为奥运会的主人所体现的一种热情、友好的姿态为什么说它又是最深刻的呢?其实我们都知道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这一点从奥运的开幕式的那几个经典的篇章就可以看得出了。

      我们也正是怀着“北京欢迎你”这样一种态度来诠释着东方文明的礼仪之邦三)音乐的体现形式音乐是一种以表演为中间媒介的艺术,它是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上的,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传达给观众的通过表演这个中介,音乐可实现其自身个性的展现音乐作品之所以存在,主要是通过其多次的实现,而音乐作品在每次实现过程中,都会在某一方面体其个性方面的不同,所以音乐以乐谱的形式存在于世,通过乐谱展现出来.《北京欢迎你》以简单的音乐电视传达给观众,后来在大众中又相互传播,这种体现形式恰恰是共鸣的发展空间之所在!(四)真实性、创造性与历史性、时代性结合  通常我们要把乐谱作为最基本的依据进行研读,同时还要解读与作品相关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的时代背景,甚至是作者创作时的意识和思想形态就如贝多芬的作品,他的创作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是与当时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他当时的思想状态紧密联系的,分析和演奏他的作品就要在更多的层次上进行解读,这样才能真正地再现其作品创造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北京欢迎你》也不例外,其真实性和时代背景完美结合  历史性是指音乐作品特定的历史风格,时代性是指音乐表演者所处的时代精神音乐是特定历史时代下的产物,有其特有的音乐风格,然而进行音乐表演的表演者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所在的时代去演奏演唱作品,总会不自觉地用当代的时代特征去演绎作品,在尊重历史风格的前提下,以当代人的审美眼光,从历史出发,在历史作品中发现新的因素,以当代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加以丰富,从而实现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融合,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五)技术性,表现力  没有技巧就无所谓表现力,相反,脱离了艺术表现力,作品的技巧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技术技巧对于表演来说尤为重要,但它只是音乐表现的手段,而非目的,它只是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的,音乐的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只有将高超的技术性完美的表现出口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动人心弦的精神内涵,达到启人心智的效果,最终产生其共鸣 为了更好的验证我们的观点的合理性,我们对作品《北京欢迎你》进行详细的音乐分析和美学思想探讨,以便使其“共鸣产生美”得以清晰三、《北京欢迎你》的作品背景与音乐分析 (一)作品背景《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是2008年奥运年的关键词,火到连小孩和大爷大妈都会哼唱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则是由著名香港音乐人林夕作词,内地著名音乐人小柯作曲,两人合作创作而成在所有的北京奥运歌曲中,群星版的《北京欢迎你》是最具传唱性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首歌曲之所以能广受欢迎,除了歌曲本身的音乐魅力外,主要是它孕育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之中这首歌曲的角度新颖,首先是从主人翁的角度出发,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民族好客友好的优良传统,歌曲中的轻松欢快的节奏能使宾客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

      第二,歌词内涵丰富,群星版的《北京欢迎你》亲切不失大气,轻快不乏庄重,歌词充满了浓厚的东方元素,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第三,歌曲中,主题歌词的回环往复的诗歌形式的运用,获得了一种低迴悠扬、余音袅袅的抒情效果第四,这首歌曲MV中,北京地理人文景观自然地融入音乐中,使其具有浓厚的北京文化特色可以说,这是一张独特的北京奥运会音乐电视名片二)音乐分析首先,本首歌曲的调性始终围绕D大调为中心,是一首民族调式歌曲,最后落在主音上,形成一种完满终止!它符合了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音乐文化习惯曲子大致可以分为一个二段式:|| :||:|:a :| b :|| c :|| 的结构图式开头以方整性的4+4乐句,形成方整性结构,结构规整,调式明确并伴以平稳的等分节奏营造一种平稳、规整的音乐环境从第九小节开始,节奏基本保持不变,调式出现新的音乐旋律,与前部分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新的音乐感,最后落在了‘3’ 上面,形成一种属准备,为接下来的高潮部分做准备这也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亲和力和歌唱性其次,在歌曲高潮部分分别运用连线和切分节奏,保持部分原有材料,引出高潮,形成一种活泼、欢快、抒情的音乐氛围最后通过完全终止,结束在主音上,也就是宫音上。

      然后通过多次的缩减反复,强化音乐主题,最后在主音上结束这首曲子体现了中国民族调式,并在在歌曲创作的中的巧妙运用尽管这首作品从音乐理论的角度看是那么通俗,但是却无时不刻的透露出音乐语言的魅力!整首歌曲采用了具有北京特点的传统歌谣形式吟唱,配合民族传统乐器单弦的演奏音乐制作者在歌曲开始的时候未使用了音乐声效元素,而是运用生活中的自然音效:胡同口大爷吊嗓子、自行车铃声、开院子门扫地、鸽哨、晨练跑步声、广播的报时声等在音乐的中间还配用了鼓点和京味浓厚的京剧唱腔这些自然和谐的中国元素的加入,不但展现了北京的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风采,更重要是这样的音乐艺术能让人产生那份独特的亲切感与充满朝气的自信与快乐在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中就对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就行了很好的论述,歌词是歌曲的直接语言,而语言归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中国古代的音乐本与文学诗歌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一首好的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